50歲農(nóng)民工的雙面人生:身體在搬磚,靈魂在歌唱


每當夜幕降臨,葉小揚都準時緊抱著吉他,站在雜亂無章的工地上,打開手機,開始唱歌。視頻里,他面容黝黑,衣服上掛著斑斑污泥,然而歌聲卻自由自在,仿佛是一條清澈干凈的河。
葉小揚是一名歌手,也是一名建筑工人。
作為和平縣第一個登上央視舞臺的農(nóng)民工,他從十幾歲開始,一直堅持著唱歌。有網(wǎng)友評價他:手里拿著的是夢想,身上穿著的是生活。生活雖然充滿了無奈和挫折,但也正因為這樣,懷揣夢想才變得更加珍貴。
真的愛你? ? ?????
2020年11月,高大寬闊的電視演播廳里漸漸鴉雀無聲,48歲的葉小揚正孤零零地站在圓形舞臺上。周圍燈光五彩斑斕的,一道金燦燦的光芒正從他頭頂上方直直傾瀉下來,灑落在那件黑色漆皮夾克上,頓時葉小揚全身上下銀光閃閃。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央電視臺,心中略顯忐忑。周圍十幾臺攝像機直勾勾地凝視過來,而他則一動不動,低垂著頭,目光游離在自己的指尖,一雙手抱緊了木吉他。
直到前奏響起,指尖輕彈,一聲清脆的吉他聲勾出了第一個音符,他才猛然抬起頭來,眼眶中閃閃發(fā)亮,伴隨著沙啞的嗓音,雙指仿佛在琴弦上跳起了熟練地探戈,在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里,漸漸挺起了胸,身姿微微搖曳。直到一百秒后,音樂聲戛然而止,他才重又恢復常態(tài),嘴角上露出一抹憨憨的笑。
那天曲目是Beyond的一首《真的愛你》,葉小揚唱過無數(shù)次,是他的拿手曲目。后來很多網(wǎng)友評價說:唱得太好了,簡直和黃家駒一模一樣。葉小揚就說:“那是當然的啦?!彼苑Q“工地吉他男神”,或者,更直接一點——“工地黃家駒”。
葉小揚是名歌手,也是一名建筑工人,事實上,在來到央視舞臺的頭兩天里,他仍需要去工地上忙碌。那幾天正做屋面防水,他一早站在樓頂,手上的滾刷沾滿建筑涂料,像是一根長長的鵝毛筆,走一步,就在腳下畫出一條烏青的色彩,四周隨之漂浮起了一股刺鼻味道。這是建筑材料獨有的氣味,葉小揚早就習慣了,默默彎著腰,只偶爾暫停幾秒,挺起身,右手用力錘一錘脊背。這活很累人,不用太久,全身上下就變得濕濕嗒嗒的,如同剛泡過水。
直到放工以后,才擁有一點點隨心所欲的時間。他吃過飯,抱起吉他,打開快手,對著手機唱上幾曲粵語老歌。視頻里的他永遠戴著一頂橙黃色的安全帽,穿著軍綠色破膠鞋,佇立在一片碎瓦頹垣之間,聲嘶力竭地喊著:“兄弟們,晚上好,下面給你們帶來一首經(jīng)典歌曲?!摈詈诘拿嫒菖渖弦蛔燹挚趶V譜,讓這個男人看起來多少帶著一點滑稽色彩。
但唱歌其實是一件挺嚴肅的事情。右腳開始不自覺地打起拍子,每一個字都要唱得很認真,他自彈自唱,充滿磁性的聲音仿佛湍流的溪一樣,波瀾不驚的水面里,時而忽然就翻滾出一兩朵浪花。他有時唱李克勤,有時唱樸樹,也唱《光輝歲月》和《海闊天空》,情到深處時,自然而然會半閉著雙眼,迷離的目光里慢慢浮現(xiàn)出半醉半醒的神情。那時工棚里的白熾燈像極了溫柔的月光,在水泥磚上照出一道落寞的影子。
不過哪怕上過了央視,現(xiàn)實生活依舊沒什么改變。
脫下漂亮的演出服,葉小揚還是不得不回歸工地,繼續(xù)過著一個農(nóng)民工的日子。他依舊彈琴唱歌,也偶爾會為視頻不能上熱門發(fā)愁,不過比起從前,現(xiàn)在再唱起歌來,他的神態(tài)間多了不少恬靜和釋然。葉小揚說通過這次經(jīng)歷,他至少已經(jīng)證明了自己,現(xiàn)在音樂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底能不能做出成績來,已經(jīng)不再那么重要了。
一無所有? ? ?????
葉小揚肯定算不上一個成功人士。他出生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在很多外省人的印象里,“廣東”兩個字代表了富庶繁華,然而這樣的生活其實只屬于遙遠的珠三角,從來是和葉小揚家鄉(xiāng)無關的。
葉小揚所在的粵北,是全國有名的貧困地帶。在他兒時記憶中,小小的縣城猶如一所走不出去的迷宮,重重高山連綿曲折,一直延續(xù)到幾十里之外,困住了這座小城,也困住了小城中的人們。
家里沒有電話,沒有電視,電也沒有。每個夜晚,小小的火苗在煤油燈上跳了一下,黑暗中就閃爍出一枚橘黃色的光斑。一股淡淡的煤油香味慢慢在房間中彌漫,這味道就成了葉小揚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
為了賺錢,大哥大姐都去山外打工了,到了小學六年級,連父母也一起離開了,留在家鄉(xiāng)陪著他的只剩下了二姐。然而二姐也有工作要忙,所以在大部分時間里,家中其實只有葉小揚自己一個人。
一個人讀書,一個人發(fā)呆,唯一的樂趣只有聽廣播——每天傍晚坐在院中,守到鎮(zhèn)子上的喇叭聲響起來,聽著廣播員幾聲咳嗽后,山外的新聞就開始在山間回響。運氣好的時候,能在結(jié)尾聽到一兩首熱熱鬧鬧的老歌。
精神生活匱乏的時代,聽到什么,他就學什么。電流聲在喇叭里沙沙作響,偶爾傳來一兩聲刺耳的嘯叫,因此廣播里的歌聲常常斷斷續(xù)續(xù),聽不清時,就只能靠猜,一邊猜,一邊心里做著記錄。不經(jīng)意間,他的心中就填滿了密密麻麻的歌詞,孤單寂寞的歲月也因為這些老歌,生出了一點明亮的光。
而等到他第一次聽到流行音樂,已經(jīng)到了八十年代末了。十五歲那年,他在音樂課上第一次聽到了范琳琳的《我熱戀的故鄉(xiāng)》,這首狂野的西北風音樂如同一雙粗壯的手,瞬間就緊緊捏住了他的心臟。
原來世界不僅只有和平縣,高聳入云的九連山外,還存在著不一樣的喧囂。
從此葉小揚開始瘋狂地迷上了流行音樂,找到什么就聽什么。他說自己尤其喜歡崔健的《一無所有》,那些充滿力量的聲音,仿佛一記重拳,一下就捶得他神情恍惚起來。
可惜,和平縣太小,來不了崔健這樣的大明星。能見到的,只有來做下鄉(xiāng)演出的搖滾樂隊。嵌滿鉚釘?shù)暮谄A克,霹靂舞,披肩長發(fā),還有電吉他跟架子鼓,仿佛一團篝火,在大山深處噼里啪啦地燃燒。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搖滾的狂躁與震撼后,葉小揚異常興奮地評價說,這些人不光是歌手,還是詩人。
可惜在學校的眼中,這些詩人流里流氣的,更像“流氓”。學校很快禁止學生再看演出,但是葉小揚偏偏一定要去,就算逃課也一定要去。校長堵在學校門口抓他,藏著教室外抓他,抓了幾次,最后終于無可奈何地表示,葉小揚,你可真是無藥可救。
心中的狂熱最終換來了一次校內(nèi)處分,這讓葉小揚徹底安穩(wěn)了一陣子,然而他說,自己并不后悔。
如果說流行樂像是一根火柴,點燃了葉小揚對音樂的熱愛,那吉他便是一把鑰匙,幫著他輕輕推開了音樂殿堂的門。
高一暑假前,音樂老師做課外班招生,一個學生抱著吉他當眾表演,清脆的音符在琴弦上飛揚而出,湊成了一首齊秦的《外面的世界》。葉小揚站在人群中,緊盯著對方手指紛飛,心中除了羨慕他的自信,也羨慕他的瀟灑。
當天晚上,葉小揚就托姐姐借來了一把吉他,窩在家里來來回回擺弄,學著海報上的明星,先擺出一個姿勢,然后胡亂地在琴弦上用力一掃。琴弦“轟隆”一下,發(fā)出一聲共鳴,尾音盤旋在房間里,久久不能消散。他樂此不疲地試了幾次,怎么看鏡子里的自己都覺得帥氣。
見他實在喜歡,哥哥姐姐們湊了三十塊錢,給他報名了吉他培訓班。
吉他班只有兩個月,老師從最基礎的課程開始教授,至于課時之外,只能自學。于是整整一個夏天,葉小揚的生活處于兩點一線:在學校里面上完吉他課,立馬飛奔回家,抱著木吉他,在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里,一門心思鉆研。就這樣從早到晚,直到手腕酸痛。
葉小揚常說,自己那時練琴練到了走火入魔,白天練,晚上練,甚至做夢的時候,夢里也在練。
他進步神速,到暑假結(jié)束時,那把吉他已經(jīng)被他彈得游刃有余,隨之而來的,還有指尖上一層薄薄的繭。啟蒙老師一直夸葉小揚是天才,不僅僅有天賦,而且還特別能吃苦。到了第二年夏天,吉他班又一次招生,老師特意讓葉小揚坐在教學樓前,由他輕輕唱起了那首《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三十年后,葉小揚再一次遇見了啟蒙老師,那時他的皮膚已經(jīng)松弛,歲月在額頭上劃下了一道道深刻的溝壑,當略帶沙啞的嗓音又一次唱起這首旋律,歌聲中平添出了許多惹人傷感的蒼涼味道。他說這首歌對自己意義十分重大。歌詞里許多曾經(jīng)不明白的,后來,他全都弄明白了。
而在葉小揚還沒弄明白的日子里,吃飯、睡覺、唱歌,就是每天生活的全部。
班級活動是必不缺席的,每每手指與琴弦若即若離地觸碰,仿佛情人間的吻。他悠然地唱,次次換來掌聲如潮。
不少學生慕名拜師,然而可學琴是個苦差事。在日復一日的枯燥中,能夠耐得住寂寞的,最后依然只有葉小揚一個人。

好在這份堅持沒有白費,畢業(yè)前夕,學校選中他去參加文藝表演。那一天的文化館禮堂座無虛席,燈光如同一串燦爛的花火,帶來了一點兒似幻似真的暈眩感。迎著四五百人的目光,葉小揚抱著吉他,穩(wěn)穩(wěn)走上舞臺,立正,致意,坐下,氣定神閑地輕輕吹一口氣,按捺住心中的激蕩。
接下來的表演水到渠成。他一口氣唱了兩首歌,一首《站臺》,一首《真的愛你》。琴聲平息,掌聲在大廳內(nèi)剎那間如暴雨般襲來,追在他的身后,一直追著他離開。走過副臺時,葉小揚特意在階梯上逗留了幾秒,回首,聆聽,一直到喧囂漸漸落幕,心中伴隨著自豪,驕傲,以及一點點悵然若失的情緒。
那一天夢想仿佛觸手可及,可是夢想又仿佛遠在天邊。
?外面的世界?? ? ? ?
后來那把吉他一直陪伴著葉小揚,從高中彈到了技校,時光仿佛是口中那句歌詞——多少繁華如夢,曾經(jīng)萬紫千紅,隨風吹落。一晃就到了1996年,那一年,他正式畢業(yè),面臨著一個選擇。
或許壓根談不上有什么選擇的。歌詞中的理想是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而現(xiàn)實卻是橫在夢想前的一道坎兒——學唱歌需要花錢,做歌星也需要花錢。葉小揚家里并不富裕,母親務農(nóng),一共姐弟四個,小時候,六口人的生活全倚賴著爸爸一個人的收入,雖不至于要餓肚子,可生活也僅僅是不餓肚子。
幾個孩子能長大成人,已經(jīng)耗盡了父母的全部氣力。還能繼續(xù)支持他唱歌的只有自己的一腔熱血,可惜熱血最不值錢。沒有錢,夢想就注定成了一場鏡花水月。
為了賺錢生存,他不得不背起行囊走進工地,成為了一名農(nóng)民工。??
那所建筑工地位于惠州城市邊緣,圍了一群柵欄,被鋼筋和混凝土塞得滿滿當當?shù)?,從早到晚紛飛著令人淚流不止的塵沙。那時為了賺錢,葉小揚什么活都干。一開始幫著買菜做飯,后來開始搬磚,也兼職做過一陣子保安。頭上那頂塑料安全帽像個不透氣的蝸牛殼,戴久了,汗水順著頭皮不停淌過額角,起初他總要下意識的擦拭,后來習慣了,也就漸漸無所謂了。
真正難以忍受的,其實是孤獨。
工地遠離了市區(qū),也遠離了人煙,每天除了日復一日的勞作,見不到幾個陌生人的。他很少出門,反正出門也一樣,荒郊野嶺間根本找不到公交,出行只能依靠單車,或者干脆走路,在空空蕩蕩的柏油路上孑孑走上七八公里,走到自己精疲力竭了,才可以將將摸到城市邊緣。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葉小揚更像個原地打轉(zhuǎn)的陀螺,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還未普及的九十年代,干活,睡覺,周而復始,日子麻木而重復,生活形同坐牢。
唯有偶爾彈起吉他,他才會稍稍感覺一點點解脫。那把吉他成了痛苦生活中的一點點甜。只要壘上幾塊磚頭,靜靜坐在鎢絲燈下,指下的和弦仿佛水墨油彩,在靜悄悄的黑夜里,漸漸暈開了一團淺淺的顏色。從前葉小揚很享受別人的目光,但現(xiàn)在這些一點兒也不重要了,就算沒有人喝彩他也會彈,琴聲像是溫柔的風,吹著吹著,心中郁結(jié)就漸漸消散,自己仿佛成了一片寧靜的云。

可惜這樣的日子也不算多。工作太累,常常累到連端起吉他的力氣都沒有,一下工,便失去了任何欲望,他只希望著可以倒頭就睡。李宗盛在《凡人歌》里寫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這樣子勞苦了幾年,葉小揚考取了建造師,剛剛慢慢有了一點點積蓄,結(jié)婚、生子,人生大事又接踵而至,經(jīng)濟問題仿佛懸浮在脊梁上的一座山,逼迫著他不敢幻想,日子只剩下了不分晝夜的忙碌。
忘了什么時候開始的,那把吉被他鎖在了柜中,不知不覺之間失去光澤,覆滿了塵埃。后來的十幾年,葉小揚幾乎沒有再去碰過一下琴弦,曾經(jīng)心中的那團旺盛火苗越來越小,終于有一天,徹底熄滅在現(xiàn)實中了。
不再猶豫? ? ?????
不彈琴的日子里,葉小揚的目標只剩下賺錢。父母老去需要錢,孩子尚小也需要錢,他被夾在中間,像是一根壓癟的彈簧,身上一股力氣時時刻刻不敢松懈。工地上的勞作沒日沒夜,很快那雙手上就布滿了老繭,臉上皮膚也粗糙得像被砂紙蹂躪過一樣。
他很愛家,可是總要離家,一個禮拜才能從工地回來一次?;夭粊淼娜兆永铮寄罹妥兂闪穗娫捴械姆磸蛧Z叨,他抱著電話,對著窗戶上的一輪明月,喋喋不休地跟老婆講著生活怎么樣,孩子學習怎么樣,老人身體怎么樣。聊來聊去,最后唯獨忘了聊一聊自己。抬頭望去,明月好像一葉舟,在云間忽隱忽現(xiàn),他的心情也跟著升起來,落下去。
在這些起伏忘我的歲月里,生活極少給葉小揚一個痛快唱歌的機會。唯一一次是購物中心舉辦唱歌比賽,他自告奮勇站上舞臺,對著臺下的人流,嫻熟地拾起麥克風。記憶中的旋律慢慢浮現(xiàn),那一首老歌穩(wěn)穩(wěn)當當,最終幫他贏得了滿場喝彩,以及頭等獎:一臺全自動洗衣機。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葉小揚最大的感觸是過癮。萬眾矚目的感覺很讓人興奮,只是工作之后,這樣的時刻從來不多。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旦閑下來,葉小揚總要借口走出工地,這里看一看,那里看一看,只盼望著還能再給自己找一次比賽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機會注定鳳毛麟角,于是小小的欲望只能一直埋在心中。直到2017年,他決定重新彈起琴弦了。
重新彈吉他,也是為了賺錢。養(yǎng)家糊口很辛苦,工地上的收入總不夠花,他想起了彈琴的日子,期待著可以授課貼補家用。于是便翻箱倒柜,找尋出了那把遺忘多年的吉他,在面板輕輕上一吹,就揚起了無數(shù)塵埃。那張檸檬黃的琴箱仍然明亮,依稀可見當年貼紙留下的痕跡,手指節(jié)輕悄悄地在面板扣幾下,幾聲厚重的回聲傳來,好像幾枚小小的石頭,頓時讓他的心湖上蕩出一片漣漪。
第一次上課只有幾個學生,他端著琴,盤坐在門外,從簡單的構(gòu)造、樂理教起,講累了,便自娛自樂地彈一彈。雖然歲月讓那雙手上布滿了老繭,但好在指尖靈活依舊,仿佛翩翩起舞的蝶,在六根琴弦上輕盈地飛起,落下,記憶中的感覺也隨著這只蝴蝶扇了扇翅膀,飄飄然然飛了回來。鄰居說你唱得可真好聽。他問好在哪呢?鄰居就說聲音好聽,有一種歷久彌新的滄桑。
鄰居鼓勵著他去快手上做短視頻,可以讓更多的人聽到他的聲音。葉小揚十分動心,學起了錄制、上傳,從此就變成了快手上的“工地吉他男神”,每日放工以后,支起手機,站在建筑工地上的沙土坡前,或者找?guī)讉€沙袋當板凳,大大咧咧地坐下。那件短衫上常年沾滿汗?jié)n,偶爾敞開了幾枚扣子,露出胸前黝黑結(jié)實的肌肉。唯一不變的是安全帽,唱歌時他戴著,聊天時他也戴著。這是他故意保留的形象,一方面為了真實,但更重要的,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出名,因為聽說出名可以賺錢,賺錢能夠讓家人過上好生活。這種想法雖然庸俗,但至少讓夢想有了存在的理由。
可出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深思熟慮準備好了歌曲,等到滿懷期待開始直播,結(jié)果卻往往是無人問津。第一次直播時,面對著零零星星的七八個人觀眾,葉小揚賣力地唱了一個小時,唱到喉嚨腫痛,卻在留言板上見到不到一個標點符號。他對著屏幕喊話:大家點歌啊,結(jié)果不光沒得到回應,還跑掉到了兩個人。這讓他一度十分沮喪,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人會來聽自己唱,只不過漸漸的,后來他也就不再去糾結(jié)這些了。他說,反正自己能做的也只有唱歌而已,那就繼續(xù)唱吧。
直到一年以后,好運才在不經(jīng)意之間降臨在了頭頂。一首《海闊天空》登上了快手熱門視頻,一百多萬的播放量,讓葉小揚一下就火了起來。第一次收獲上千條評論,他細細讀著,害怕漏過了任何一個細節(jié)。不少網(wǎng)友在夸贊高手在民間,稱他唱歌真的好,認真唱歌的樣子也真的好。不過最讓葉小揚感動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手里拿著的是夢想,身上穿著的是生活。第一次讀到時,不知道為什么,他的心中忽然惆悵了一下。
有了名氣以后,再去做直播就格外容易了。不少網(wǎng)友慕名而來,屏幕上的發(fā)言讓人目不暇接,這場景反而讓葉小揚有些手足無措起來了。默默無聞了這么久,他實在想不出什么慷慨激昂的話,那不如就干脆直接唱吧,一連十幾首歌,全是記憶深處的青春歲月,林子祥、譚詠麟、黃家駒,最后是四大天王。這樣唱歌的感覺很像是一場纏綿許久的熱吻,刺激,過癮,不知疲憊。更大的驚喜是,還有收入。他雖然不善言辭,總也學不會討賞,但這一場下來,多多少少還是能夠賺到一些,盡管只有四百來塊,但葉小揚說,他已經(jīng)感覺很滿足了。
張愛玲在《半生緣》里寫道: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生活的感覺正如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石灰粉,日積月累地沾在皮膚上,悄無聲息地,就腐蝕出來一陣淡淡的痛楚。葉小揚不敢再對現(xiàn)實有什么太多奢求,他說唱歌就是唱歌,能賺一點錢,那已經(jīng)算是夢想成真了。
2020年的秋天,最大的一個夢想也終于實現(xiàn):他應邀來到央視,登上了《黃金一百秒》舞臺。望著近在咫尺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員,翻墻去聽搖滾樂的日子仿佛還是昨天,曾經(jīng)葉小揚無比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到北京看一場表演,而如今自己成了這場表演的主角,一切都顯得那么不真實。
許多失聯(lián)多年的朋友們一眼就在電視上認出了他,一時間,家里電話聲連綿不絕,忙著約飯,忙著敘舊,讓習慣了平淡生活的葉小揚很是手忙腳亂,不過他說,這種感覺終歸還是開心的,尤其自己又見到了一次啟蒙老師,那時他們已經(jīng)失聯(lián)將近三十年了。
很多朋友說,葉小揚出名了,是和平縣的驕傲。不過風光過后的現(xiàn)實,依然是工地和柴米油鹽,就算有了名氣,他該去搬磚依然還是要去搬磚,他該為生計奔波依然還是要為生計奔波。橘黃色的安全帽依舊如同一個蝸牛的殼,沉甸甸地扣在葉小揚的頭頂上,走到哪里就要戴到哪里。

有段時間,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不少對葉小揚身份的質(zhì)疑,不少人懷疑他是專業(yè)歌手。有人發(fā)來私信,說他既然不是農(nóng)民工,又何必要打扮成農(nóng)民工的樣子?還有人直接諷刺他是包裝出來的產(chǎn)物,哪有農(nóng)民工會彈吉他,哪有農(nóng)民工會唱歌的?一開始葉小揚很氣憤,與對方大吵一架,他說:“自己就是農(nóng)民工,憑什么農(nóng)民工就不能玩音樂了?憑什么農(nóng)民工就低人一等了?”不過慢慢地,他也開始學會了無視這些聲音,他想反正無論怎么解釋,最后總會有人不滿意,那不如繼續(xù)心無旁貸地彈琴唱歌,做自己就好了。
除了唱歌,葉小揚現(xiàn)在也會專門錄制授課視頻,給粉絲講解如何自學吉他。視頻里他一反常態(tài),站得筆直,工棚的鐵皮墻當做了黑板,撿來的白色木棍做成教鞭,一舉一動表情嚴肅,只有那一口標志性的廣譜依然帶著點兒熟悉的味道。
這些視頻花了他很多精力,可是發(fā)布出來后,留言只有個位數(shù)。葉小揚卻不那么在乎了,他淡定地說自己依然會堅持下去。他說有幾個粉絲一直在看的,哪怕到最后只有一個人跟著自己學會吉他,那這場努力也就有了價值。
這樣的想法讓葉小揚心中經(jīng)常懷著一種使命感:既然音樂已經(jīng)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那自己就有必要給別人留下一點什么。他十分喜歡Beyond的那首《不再猶豫》,尤其那一句歌詞:“自信打不死的心態(tài)活到老?!敝灰€能夠玩得動,他說,自己就一定會繼續(xù)下去。
一個叫We的工作室出品?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作者:李漁
編輯:裴大哥 | 丑橘
圖片:工地吉他男神(快手ID:Yei13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