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之作:凱聲科技 Bell-Ti 鈦鈴Plus平頭塞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趣聽官方QQ群:369372120
在群內可獲得耳機推薦,進行心得交流,還有最新動態(tài)。
···················

樣機來源:自主采購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作者:狗鞭
圖片:狗鞭
要說國內鐘情于平頭塞產品的品牌還有幾個,我相信你也是可以用手指就可以數得過來的,誠然,平頭塞產品現(xiàn)在看起來似乎都是一個比頭戴式耳機還要小眾的產品了,那么你在這些為數不多的可選范圍內再想找到一個性能更佳的產品,就更不容易了。
而凱聲,就是這么一個看起來似乎有些“叛逆”且執(zhí)著的品牌。而凱聲這個品牌,包括他們的產品,都透露著一股若有若無的個人風格,而在我看來,凱聲能做到現(xiàn)在這樣,與這個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老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之前并沒有寫過凱聲的產品,而這一次給大家?guī)淼膭t是凱聲旗下目前在售最為高端的型號:鈦鈴PLUS,售價為3999元。

01.包裝與配件
鈦鈴PLUS的包裝盒你看起來似乎有些面熟,但又說不出來因為什么。這個包裝盒整體使用實木材質打造,表面非常光滑且做工扎實。在包裝盒本體上并沒有相關的產品信息介紹,你只能在包裝盒底部的貼紙上找到一些信息。
實話說雖然實木的包裝盒并不會有什么“高冷”的感覺,但是在鈦鈴PLUS上就顯得不太一樣。整個包裝盒只有正面有一個不是那么顯眼的LOGO,此外再沒有其它信息,非常的簡潔。其實對于它3999的價格來說,包裝上下猛料,但是放飛自我也不是什么問題。


但你打開包裝盒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鈦鈴PLUS的配件并不是全部都放置在這個大木盒子當中的,在我收到樣機的時候,還另外給我附帶了一個紙盒,里面裝有整整八對耳棉以及保修卡和說明書。配件算不上特別豪華,但是特別精致。一共附送了三枚可更換的自鎖轉接頭,據說轉接頭外的五金件也是使用鈦打造,可以看得出來是狠下血本了。

02.外觀與做工

其實就外觀設計而言,鈦鈴PLUS的辨識度已經是非常高的那種了,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凱聲多年以來一直在外觀設計上都做一些延續(xù)性的操作,因此你看到了凱聲的產品之后,就不會覺得這個外觀有多么陌生,并且這種看起來像極了一個鈴鐺的造型,也和它的名字相得益彰。
凱聲的大部分平頭塞產品,都是以XX鈴命名的,而鈦鈴系列當之無愧是旗艦。而你也通過名字就可以得知,整個腔體是使用鈦這種材料打造的。當然鈦的一些優(yōu)勢我不需要贅述了,你只需要知道這種材料,異常貴但異常輕巧和堅實,鈦也是當下高端耳機都比較喜歡的一種新材料。

鈦鈴的外形就是一個紡錘的造型,或者更形象一點地把它形容為一個精致的小鈴鐺。的確,鈦鈴PLUS的外形非常小巧,整體的設計也顯得非常圓潤。即使是使用車床就可以加工的外殼,鈦鈴PLUS仍然是使用了CNC五軸機去加工,所以可以得來非常高的精細度和公差控制。

所以你說鈦鈴PLUS到底有沒有ID設計呢?能說有也能說沒有,因為你在整個耳機腔體部分都是看不到一處型號LOGO的,整個耳機被設計的異常簡潔干凈,再搭配上拉絲的表面處理,其實細節(jié)上的“信息量”看起來是非常大的。不過話又說回來,鈦鈴PLUS并不是可換線設計,所以想整升級線的朋友們就放棄吧。

此外鈦鈴PLUS的聲道標識設計也非常的“另類”,僅在右聲道部分設計了一個小LOGO用來區(qū)分,而這也是你能在整個機身上找到的唯一一處LOGO了。耳機線材雖然是不可換線設計,但是貴為旗艦產品,還是給到了“一步到位”的配置,線芯為“音圈銅”顧名思義咯,線材為四股麻花編織,純手工制作。4pin插針的自鎖可換插頭,再加上標志性的兩個圓餅中檔。

我個人其實并不是很喜歡平頭塞,因為大部分平頭塞的佩戴都無法像入耳式耳機那樣持久舒適,而鈦鈴PLUS算是第一個顛覆我這種觀念的產品,由于腔體唄設計的極其小巧,再加上鈦合金高強度的材料特性,可以讓腔體保持基礎剛性的情況下,做的更薄,因此腔體的體積也就隨之下降。

3.主觀聲音評價
其實對于凱聲的聲音我并不陌生,因為我在很多非正式場合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包括這次測評的鈦鈴PLUS的工程機。我個人是對凱聲的聲音風格還是比較熟悉的,而他們既然敢賣如此高的價格,是有著很重要的原因的。
16.2mm的腔體下安裝的是一枚15mm的“夾鋼式膜片”的動圈單元,這枚單元擁有1.8特斯拉的超高磁通量,為凱聲自主開發(fā)的單元。作為一個耕耘平頭塞產品多年的廠商,自己開發(fā)單元已經是基本操作了。單元的阻抗為30Ω,靈敏度為106dB,單實際測試下來,手機仍然難以發(fā)揮好這款塞子的基本素質。
本次測評主要使用便攜播放器作為前端。參考標配無孔海綿,耳機已進行50小時例行煲機,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聽感與風格印象:其實在播放器上,使用中增益狀態(tài),鈦鈴PLUS的優(yōu)秀素質就已經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了。相比起一些所謂“新派”的廠商,鈦鈴PLUS的調音就顯得稍微有些“傳統(tǒng)”了,但我敢擔保,鈦鈴PLUS是你在目前市場上,能找到的素質和聽感兼得的產品,這不是吹牛。
我們一直都在說,平頭塞是沒有什么低頻下潛的,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共識。而鈦鈴PLUS不單單是給你一個近乎完美的低頻,而其他頻段的素質也非常喜人??梢哉f,你在鈦鈴PLUS上找到了一種多年未見的,那種本身就應該屬于平頭塞的聲音。

鈦鈴PLUS的聲音風格是那種介于暖聲與冷聲之間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而這個也是很多中高端平頭塞都難以企及的高度。因為太暖的話,在中低頻上容易失去密度,從而導致聲音顯得過于跳脫。而太冷,整個聲音就顯得非常扁平,沒有了立體感,而鈦鈴PLUS就是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的一種平衡點。
聲場表現(xiàn)則是鈦鈴PLUS的一大優(yōu)勢,相比起入耳式耳機來說,平頭塞本身在結構上就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鈦鈴PLUS能給你一種接近于頭戴式耳機的開闊程度,不論是縱向聲場還是那拉得非常大的橫向聲場,這種表現(xiàn)是你在絕大部分的入耳式耳機上難以感受到的,除非你把價格拉到接近萬元。

三頻表現(xiàn):起初我在聽鈦鈴PLUS的工程機的時候,我感覺那個塞子的高頻表現(xiàn)顯得有些太過激進,而在量產版的鈦鈴PLUS上,這種感覺蕩然無存。鈦鈴PLUS的高頻保持了一個相當好的密度和延展性,即使在大動態(tài)下,也完全不會存在失控的情況,中高頻的銜接也顯得非常順滑。
不幸的是,這篇本身應該算是測評的文章,在聲音部分被我寫得像槍文一樣,下面的內容你就姑且當做槍文看就好。鈦鈴PLUS的高頻堅實、又不會顯得過于亮,很多主打“女毒”的平頭塞,都喜歡刻意地拔高高頻部分,而在鈦鈴PLUS上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它本身具有優(yōu)秀的中頻素質。
讓我最意外的,莫過于鈦鈴PLUS的中頻了。我一直都比較喜歡那種帶有一定厚實度的中頻,尤其是在平頭塞上。但是大部分擁有厚實度的中頻,在密度和結項上就顯得不太喜人,而鈦鈴PLUS就很TM奇葩。它不單單給你一個帶有一定厚實度的柔和中頻,居然在密度和解析力上,都做到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tài)。
是的沒錯,鈦鈴PLUS的中頻也是非常柔和的,并且偏暖,但是它居然在密度和解析力上并不落下風。這樣一來不論你聽的是器樂獨奏,還是人聲,乃至金屬音樂,對于鈦鈴PLUS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并且是能給你在全頻段上,近乎無懈可擊的完美聽感。
如果要挑毛病的話,整個塞子能挑出來毛病的也只有它的低頻部分了。因為按照嚴格意義上的“均衡”來說,鈦鈴PLUS的低頻還是有些多了,雖然并不會像一些低端平頭塞那樣有轟頭的低頻,但是鈦鈴PLUS的低頻量感仍然是在可感知范圍內略微偏大的。
拋開這個“毛病”以后,你就能聽到鈦鈴PLUS那種充滿力度和下潛的低頻,它的低頻完全不會掩蓋和影響中高頻的表現(xiàn),中低頻的銜接部分也完全可以使用“順滑”來形容。如果說蘋果EarPods的低頻是480P的清晰度的話,那么鈦鈴PLUS的低頻就是4K+的清晰度。它能給你在大編制古典音樂當中一個非常有氣勢感的聲音,也能給你流行音樂當中飽滿的律動感。
總結:凱聲對于鈦鈴PLUS的定位是“終結版”,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應該算鈦鈴系列的最終型號了,價格也從原先2K左右直接去到了3999。這對于一個平頭塞來說的確是很高了,但就這個聲音表現(xiàn)來說,我認為凱聲是具備這樣的底氣的,因為這個塞子絕對是你聽過,就無法忘記的聲音。
雖然在包裝上以及一些細節(jié)上,鈦鈴PLUS仍然看起來是那么不拘小節(jié),但是這似乎也一直是老易所堅持的風格。本身平頭塞就很小眾,更何況是高端平頭塞,更是小眾中的小眾,有些個性也不是個壞事。對于鈦鈴PLUS來說,如果你感興趣,我仍然是建議你,試聽以后再動手!因為這樣才能讓你更心服口服地去狙它。
優(yōu)點:聲音素質極佳,做工良好,佩戴優(yōu)秀。
缺點:包裝配件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