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確診抑郁,卻偷著樂,是什么心理?

2022-04-08 14:31 作者:心理咨詢師藍婭  | 我要投稿

最近收到一個網(wǎng)友提問,說自己去醫(yī)院檢查出為中度抑郁,莫名覺得挺爽,自己覺得很不可思議。

甚至自我懷疑起來:我是不是裝的抑郁?

很佩服這位網(wǎng)友的坦誠,其實這種心理,很有探討意義。

1

好像變了一個人

緊接著,她還列舉了自己的一系列變化,或者說,抑郁癥帶給自己的各種便利:

懶了不想干活了,就對自己說其實我不懶,是因為得抑郁癥了。

想睡覺了就直接睡,因為我得抑郁癥。

媽媽說她懶,賺錢少,沒有男友,她就理直氣壯地說:“我得抑郁癥了?!?/strong>并且拿出抑郁癥的診斷書給她看。

同時,告訴媽媽:“我的種種問題,都是抑郁導致的,你要再說我會加重病情的,到重度抑郁可是會自殺的?!?/strong>

從此,媽媽再不敢說她了。還對她更好了。

跟要好的朋友也說得抑郁了,讓他們對自己好點………

2

表面看起來,是不是很奇怪?似乎得了抑郁癥就享受了一種特權,可以做很多平時不敢做,沒機會做的事情。

好像一點都抑郁呀,很開心的樣子。

不會真的是裝的吧?

這背后,有一個相對復雜的內(nèi)心狀態(tài)。

3

確診后的如釋重負

設想一下,假設你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告訴你,是腸胃炎、肝炎、骨質(zhì)增生……

如果我這時候問你:“你覺得輕松了嗎?開心嗎?”

你大約會毫不猶豫地罵我,甚至會想呼我兩巴掌吧?

抑郁癥的確診,卻完全不同,更像是一個喜憂參半的過程。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輕松感。

為什么?

因為知道自己是生病了,不是懶,不是矯情,不是想太多,不是玻璃心……

抑郁癥更像是給被貼上一系列道德標簽的我們,正了名。

負面的道德評價,是比生病更刺痛人心的,兩相比較之下,寧愿生病。

4

終于被理解

分享另一個網(wǎng)友的親身經(jīng)歷:

懷疑自己抑郁好幾年了,今天終于去看了。

進門醫(yī)生問:“你怎么了?”

網(wǎng)友說:“我覺得自己有點抑郁,情緒不穩(wěn)定?!?/p>

然后,眼淚就不受控制的出來了。

醫(yī)生問了一些問題后。網(wǎng)友問:“我的狀態(tài)是否達到疾病的標準,是性格問題還是病的問題?”

醫(yī)生說:“肯定還是有抑郁。正常人不會動不動想哭,什么都不感興趣的?!?/strong>

心里一下好受多了。

這么多年,終于有人知道她不是因為懦弱、脆弱、性格有問題。

而是生病了。

抑郁癥的太多表現(xiàn),跟性格問題,普通的不開心,甚至是懶惰,太像了。

有人說,抑郁癥是個很奇怪的病,明明生病的是自己,卻要跟周圍的人證明,自己是真的生病了。

多少有些無奈。

5

過度自我壓抑

結(jié)合第一個網(wǎng)友談到的她確診抑郁之后的變化,引出我們今天要談的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確診抑郁之后,才能做自己?

她在變化里列舉了:

累了就可以休息,因為自己有抑郁癥。

想睡覺就睡覺,因為自己有抑郁癥。

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難道沒得抑郁癥就不能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覺嗎?

嚴格意義上說,可以。但會不心安。

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太懶了?大家都在積極努力,我這么躺平,是不是不思進取。

即使身體告訴她:你累了,需要休息。

她也必須找一個理直氣壯地理由,才能心安理得。某一天,她終于找到了,確診了抑郁癥。

這個網(wǎng)友的表現(xiàn),其實反映了很多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特點:過度自我壓抑,不敢尊重內(nèi)心感受。

簡而言之,就是道德感過強,對自己要求過高。

長期的壓抑之下,終于“如愿”抑郁了。

找到了尊重自己,不再拼命逼自己的救贖之藥。

6

暗藏著誘惑和陷阱

看看這位網(wǎng)友和媽媽之間的互動,不由得擔心起來。

媽媽說她懶,不工作,不找男朋友,她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回懟,于是搬出了抑郁癥這個殺手锏。

強調(diào):“我會這樣,都是因為抑郁癥?!?/strong>

并且,她著重夸大了抑郁癥的影響:“你再說我,我的癥狀會加重,甚至可能還會自殺。”

這招,用的是擺證據(jù),加恐嚇戰(zhàn)術。似乎有理有據(jù)。

一方面,堵了媽媽的嘴,讓她不能再嘮叨,另一方面,警告媽媽不要再亂說話,不然后果很嚴重。

效果很好。立竿見影。

媽媽很快就范,不僅不說她,還對她更好了。

這就是抑郁癥暗藏的誘惑和陷阱:讓你依賴它,讓你充分享受抑郁癥帶來的特權和照顧,直到你離不開它。

就像一顆包著糖衣的毒藥,最終的苦果,還是只能自己咽下。

最終,你可能自愿不要康復,一直以“病人”的身份,與身邊的人互動。

7

不了解,引發(fā)的誤會

之所以會形成如此奇特的現(xiàn)象,跟大眾對抑郁癥的了解和認識不夠,有重要關系。

我們雖然都知道“抑郁癥”這個詞,但是這個病的表現(xiàn)究竟是什么?

到底嚴不嚴重,是不是所有的抑郁癥都會自殺?

是不是只能對他們百依百順,一句重話都不能說?

我們不清楚。

我們知道腸胃炎的話,注意飲食,多吃養(yǎng)胃的食物,可以慢慢養(yǎng)好。完全可以正常工作,不是什么大問題。

我們知道糖尿病雖然對生活的影響很大,但是只要注意飲食,按時吃藥、打針,還是可以跟正常人一般。

但是抑郁癥,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對于不了解的事物,我們可能會采取兩種極端的態(tài)度:

①徹底否認。

哪有什么抑郁癥,我從來沒聽過這個病。

還不是想太多,就是矯情,就是太脆弱了,改改自己的性格最重要。

②過度擔憂。

特別是看了幾個媒體報道的抑郁癥自殺的新聞之后,更是被嚇得不輕,直接就將抑郁癥和自殺等同起來。

什么輕度、中度、重度,也沒有心情去了解,通通都按最嚴重處理。

于是百依百順,生怕孩子不開心,只能哄著、忍著。

這是一個新事物走入大眾的必經(jīng)過程。

8

幫助的前提,是了解

綜上而已,確診抑郁癥,其實是一個特別需要小心處理,把握好度的事情。

能夠放下一些道德上的譴責,拋開一些心理壓力,給自己正名。

當然是好事。

但是,如果過于迷戀抑郁癥帶來的特權、好處、便利,習慣通過抑郁癥來獲取關注、同情,可能會陷入另一個困境中。

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更容易迷失在“抑郁癥”標簽,帶來的表面甜蜜里,自己不想好起來。

客觀地看待抑郁癥,積極配合治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過度放縱自己,才是合適的方向。

而作為家長呢?

真正地、詳細地去了解抑郁癥的相關資料:比如,看一些抑郁癥當事人所寫的經(jīng)歷,讀一些抑郁癥的權威書籍。都能幫助我們更了解抑郁癥。

不然,孩子就可能會利用你們的不了解,以及恐懼心理,想方設法地拿捏家長,獲得在家庭中的特權。

而這,無論對孩子,還是父母,都定非好事。

當然,更不利于孩子的真正康復。

確診抑郁,卻偷著樂,是什么心理?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嘉善县| 长海县| 武清区| 开江县| 南昌县| 惠州市| 田林县| 三穗县| 石柱| 灵璧县| 三亚市| 桓台县| 晋宁县| 肥乡县| 永川市| 汉寿县| 正定县| 鹰潭市| 铁岭市| 沁阳市| 锦州市| 中宁县| 巴林左旗| 澜沧| 盐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彭山县| 吉水县| 安乡县| 灌阳县| 平乐县| 云霄县| 邳州市| 中江县| 防城港市| 衡南县| 德阳市| 常宁市| 大石桥市| 寻乌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