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孔乙己文學”背后的焦慮
“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近日,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上熱搜,引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他們說:少年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說的是念了大學,卻找不到心儀工作的困頓和苦悶。


年輕人為何與孔乙己共情?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同名小說《孔乙己》創(chuàng)作于1918年,發(fā)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上,是魯迅先生最喜歡的作品。

在小說中,孔乙己的形象是善良、迂腐、窮酸、愛面子。魯迅先生曾說,孔乙己是酒館里唯一一個站著喝酒還穿長衫的人。
站著喝酒,說明沒錢,沒地位,窮困潦倒;穿長衫,代表維護著自己體面的身份,甚至寧愿去偷,也不愿意去做他以為的低賤的賺錢的事。
如今的一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用“孔乙己文學”映襯自己當下的處境。

最近三年,我國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持續(xù)攀升。2022年高校畢業(yè)生人數達到了1076萬,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同時,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yè)情況受到沖擊,找一份專業(yè)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見變得越來越難。即使找到工作,也要為收入下降等不確定性焦慮。
在一些人看來,學歷沒有兌現利好,而是成了身上難以脫下的“孔乙己長衫”:自己受過高等教育,曾經意氣風發(fā),步入社會后發(fā)現如此“內卷”,象牙塔的知識無法滿足工作所需,骨感的現實已經支撐不起豐滿的理想。
巨大的反差,讓一些人情緒消沉,不愿意從事比自己預期低的工作,盡管這個工作可能是自己喜歡的。這種不上不下的“懸浮”狀態(tài),讓他們感覺自己像極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互聯網文學背后的焦慮
近年來,互聯網上頗為流行“XX文學”,比如之前的“廢話文學”“林黛玉文學”“鼠鼠文學”,都屬于網絡時代的新玩法。
網友們用帶有調侃意味的文字展示個性,尋求點贊,識別圈層。這種玩法互動性強,手法略顯夸張,有時候顯得非?!皢省?。
但自我調侃只是自娛自樂,情緒宣泄,不是洪水猛獸,不必過于大驚小怪,上綱上線,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處批判。

如今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在求職和生活中面臨較大的壓力,很不容易?!翱滓壹何膶W”背后的焦慮,是生活狀態(tài)一種正常的情緒性反映。
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全社會不會對年輕人的困境袖手旁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yōu)槠平饽贻p人的難題紛紛建言獻策。
建立公平的就業(yè)環(huán)境,是解決就業(yè)問題的重要一步。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提出建議,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不得隨意拔高用人學歷要求,在用人上不唯學歷,不拔高學歷,不得設置對同等職業(yè)教育學歷的歧視性門檻。
保障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勞動者的休息權也刻不容緩。全國政協(xié)委員蔣勝男在提案中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制造業(yè)等行業(yè)因特殊崗位臨時趕任務存在的“996”情況,很多企業(yè)非臨時的過度加班?!?96”成為常態(tài)不僅對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且嚴重違背了勞動法規(guī)的規(guī)定。類似的提案和議案還有很多,很接地氣,也很有針對性,推動著問題一步步解決。

政協(xié)委員蔣勝男
當代青年正處于人生中最豐富、最具活力、最有沖勁的階段,是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在情緒圖譜中,“焦慮—羞恥—絕望”是一個閉環(huán)。全社會應該協(xié)同發(fā)力,協(xié)助他們走出暫時的困境,走上“焦慮—勇氣—希望”的正循環(huán)道路。

長衫困不住當代青年
話又說回來,“孔乙己的長衫”就是現代青年的學歷嗎?也未必。
長衫是古代社會知識分子進入士紳階層的常服。久而久之,長衫被當作知識分子的標志性符號,用來區(qū)別身份。
落魄的孔乙己穿著又臟又破的長衫被人嘲笑,固執(zhí)地將讀書人的身份進行到底。長衫很好地展示了這位50多歲的落第文人的迂腐。這和當代年輕人的整體形象相去甚遠。
根據信號理論,學歷是個體能力和潛力的識別信號。獲得學歷者只能表明個體在某一階段完成某項能力測試,和身份并無明顯關聯。
學歷的價值,只有在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fā)掘自身潛力的情況下才能得以體現??滓壹褐韵萑肷畹睦Ь?,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長衫是衣服,更是心頭枷鎖。

讀書獲取學歷,可以豐富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的能力,擴充我們的格局,讓我們以書本知識為起點,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而不是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給自己設置條條框框,讓學歷成為束縛手腳的“長衫”。
不久前,一則標題為“我:畢業(yè)5年,存款5000 她:中傳碩士,火鍋店保潔”的視頻登上熱搜。
視頻中的兩位主人公均為雙一流大學的畢業(yè)生,面對鏡頭自我調侃著各自畢業(yè)后的“高開低走”。她們并不是沒有機會取得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輾轉之后,選擇理想與現實二者之間的平衡。

哲學泰斗伏爾泰曾說:“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唯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弊猿耙幌率菫榱耸婢弶毫Γ瑸榱烁玫厍斑M,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面對逆境,才能厚積薄發(fā)。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也代表著生機勃勃的開始。經濟正在復蘇,就業(yè)形勢正在逐漸改善,青年一代將會有更廣闊的平臺、更多樣的機會和選擇。
一時的困難不等于一生的失敗。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滓壹旱臅r代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