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中國地
今天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本文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些有關于香港人口變遷以及基本法第5條“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相關背景。

地是中國地,人是中國人
1840年以前的香港島僅僅是廣東南部漁民休息中轉的地方。鴉片戰(zhàn)爭后,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此時香港上的島原住民大概只有5000到1萬人。
第一波人口增長:1854年清末農民起義軍隊-太平軍逼近廣州,使得兩廣地區(qū)大批商人、買辦、地主和富農紛紛逃到英國管理的香港避戰(zhàn)。到1861年香港人口增長到12萬左右。
第二波人口增長: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日本侵占上海后,和上一次人口增長的理由一樣,香港因其獨特的地位又一次成為了全中國最安全的城市,成為了大量國內社會精英移居的目的地,而這批人中也包括了后來的首任特首董建華、慈善家邵逸夫等人。到1941年香港人口猛增到160萬左右。
第三波人口增長:1945-1949內戰(zhàn)期間,大批躲避戰(zhàn)火的普通人以及部分GM黨官兵也選擇了香港作為定居地,電影大亨向華強的父親向前(GM黨少將)也是在此間進入香港。到1950年香港人口保持在了220萬左右。
第四波人口增長:70年代左右,大陸經歷了十年左右的動亂,而同時港英政府為獲得內地廉價勞動力,在香港實行“抵壘政策(Touch Base Policy)”也就是內地非法入境者若偷渡進香港后,成功抵達市區(qū),便可成為香港合法居民居留香港;若非法入境者在邊境禁區(qū)被執(zhí)法人員截獲,則會被遣返內地。到1980年香港人口猛增到500萬。
1980年深圳特區(qū)設立,同時隨著改革開放步子的加大,廉價勞動力可以直接在中國內地市場獲得,港英政府也同時改變了其移民政策,實行即捕即解政策,也即在此政策實施后的新偷渡者會被立即遣返大陸。此后雖有“赴港產子”“投資移民”“優(yōu)秀人才入境計劃”等政策,但香港人口增長都一直較為平穩(wěn)。
香港人口增長的歷史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人口移居的前提和結論都與內地息息相關。是香港地更是中國地,是香港人更是中國人。


“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回歸前僅有500多萬人口的香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發(fā)達經濟體。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fā)展水平直追日本。面對制度的差別,香港社會大眾擔心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法維持,香港居民已形成的生活方式無法繼續(xù)。加之大部分的內地移居居民都是在內地的特殊時期移民的,其自身或者其父輩經歷過內地的動亂時期,社會彌漫的憂慮情緒觸發(fā)香港人移民潮,部分社會精英與專業(yè)人才外流。
在中英數輪激烈后,1984年雙方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聲明指出,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同時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鄧公也說道“讓那里馬照跑、舞照跳,保留資本主義生活方式?!?/p>
賽馬。香港除了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為世人所知的身份外,其另一獨特地位就是國際賽馬中心。香港賽馬會從1884年開始經營,到1971年轉為職業(yè)賽馬機構,為世界提供了高水平的賽馬和相關博彩服務。據說,香港700多萬居民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都是“馬迷”,精英階層對賽馬的熱愛更甚,其熱衷于看賽馬、DU馬。服務業(yè)、博彩業(yè)、旅游業(yè)等諸多產業(yè)都與賽馬有密切聯系,賽馬所形成的不單單是一條產業(yè)鏈,更是一個產業(yè)塊。
跳舞?!疤琛笔遣糠窒愀劬用竦囊环N生活方式,甚至也是其他地方的人去香港的目的之一。香港人口中所稱的“跳舞”,在許多場合都暗指桃色產業(yè),其包括X交易、情色媒體、情色商店和情色表演等。在香港這些產業(yè)本身是合法的(組織、操控X交易活動違法)。香港并沒有立法設立紅燈區(qū),但經民間習慣Portland Street、新填地街等諸多地方都形成了香港著名的紅燈區(qū)。


續(xù)寫獅子山下的傳奇
如今,香港賽馬會一直以非營利組織的方式運行,其是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香港最大的勞動崗位提供者之一?;貧w25年來,香港賽馬會更是以數百億港元的援款成為香港最大的慈善機構。
窺一斑而見全豹。香港回歸25年歷經98亞洲金融危機、03非典、08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風風雨雨卻依然歷久彌新?;浉郯拇鬄硡^(qū)持續(xù)高速發(fā)展,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讓香港正式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粵港澳高校聯盟成為匯聚三地高等教育資源的重要平臺,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旅游聯合會幫助香港吸引更多海外旅客。
未來,中華民族將一道書寫獅子山下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