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技,人類和文學(xué)。
其實是四星的,但是因為小破球2所以溢出一顆星。
三刷小破球2后來回顧1,瑕不掩瑜,1也是很漂亮的電影。
先說缺點:
1.幾處特效貼圖略顯尷尬,在影院初次看的時候氛圍加持可以接受,現(xiàn)在審視就有點遺憾。但是又想到1的窘迫,反而感覺郭導(dǎo)確實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2.人物塑造不夠成功。當初在影院觀看時感覺劉啟和朵朵的人設(shè)尷尬,再看一遍更明顯了。叛逆可以理解,但是劉啟的臺詞設(shè)計和形象過于尖銳了,加之演員本身長相就桀驁不馴,感覺看見了討打的死孩子,但是他已經(jīng)25歲了,非常違和。朵朵的話就是單純沒有演繹出來當時氣氛需要的那種程度,不過十四五歲的小孩子出現(xiàn)在那種情況下,無論是朵朵還是麥麥都很棒啦。
救援小隊的其他人塑造感覺還沒有Tim好,李一一和Tim算是最成功的兩個角色了。
3.應(yīng)該是為了時長搞了剪輯,感覺口型對不上,很多地方?jīng)]說清楚。以及地下整體氛圍很輕松,感覺流浪地球計劃其實應(yīng)該是壓抑的。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過年?但是大過年的朵朵和老師咋不放假啊。
然后是優(yōu)點:
1.最重要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在飽和式救援的表現(xiàn)之下非常漂亮。選擇希望,選擇合作,選擇共同進步是美好的期待,是在動蕩混亂戰(zhàn)爭不斷和尖銳的氣氛里展示出的好方向。成長中日益感受到的人和人之間的惡意變多,看一看這種互助美好的氣氛總是安慰人心的。
2.個人勇氣的贊美和愿意為他人付出的利他性。從劉啟和Tim的縱身一躍,到諾夫和劉培強從對接艙出艙,在極端危險情況下選擇孤注一擲的勇氣非常耀眼。而愿意為他人犧牲自我的高貴品德,是難得的,很對胃口。
3.畫面漂亮,機械設(shè)定味道十足。杭州地下城在巖漿融化和救援車輛開向木星這兩個鏡頭閉眼也能想起來,還有很多就不贅述了。行星發(fā)動機,載重車,外骨骼,火石,MOSS和領(lǐng)航員空間站等兼具美感和重工業(yè)氣息。在路上看見挖掘機我都想多看兩眼哪能抗拒這種誘惑。
4.遺憾美學(xué)我也很喜歡。救人的警衛(wèi)死在鐵門下;剛子舍命救人只讓姥爺多活了幾分鐘;救援隊的小伙子剛死不久,就得知地下城融化;還有劉培強難得的溫情之后就是訣別等等。真是“生死無?!卑 ?/p>
5.配樂和畫面的搭配非常妙,還有“俄羅斯人在太空是無敵的”和“讓人類一直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望。
中國也慢慢有自己的科幻電影啦——
看見一部作品為之動容,為它的續(xù)集期待,而續(xù)集更勝一籌,真幸福啊。
致敬文學(xué)送給大劉的原作,是真的很會寫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