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尊重項王,鴻門宴并非10幾個聰明人和1個傻子的游戲,無稽之談
公元前206年,楚軍兵分兩路,一路項羽北上在巨鹿之戰(zhàn)滅秦軍主力,另一路劉邦西走武關一舉滅掉秦國。英勇無比的項羽一戰(zhàn)成名,令各路諸侯們刮目相看,成為他們的領軍人物。項羽率領各路諸侯急忙西進,當走到函谷關時,才發(fā)現(xiàn)劉邦早就占據(jù)了關中平原,并封鎖了函谷關。項羽非常惱火攻破函谷關,打算第二天開戰(zhàn)消滅劉邦,但是第二天項羽為什么又改變主意了呢,為什么在鴻門宴上不殺死劉邦?

鴻門宴前一天,項羽想滅掉劉邦的原因
項羽認為滅秦事業(yè)他的功勞是最大的,誰也無權處置關中平原的各項事宜,劉邦率先進入關中平原,項羽擔心自己啥也得不到,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誰也不能吃獨食,所以當項羽看見函谷關被封鎖,立刻雷霆大怒,他怕失去分配利益的主導權而已。
項伯充當中間調(diào)解人的角色,讓項羽改變主意
項伯聽說項羽第二天要消滅劉邦,自己的大恩人張良豈不是跟著死無葬身之地了嘛,你也可以理解成項伯腳踏兩只船,他就是要給張良通風報信,其實項伯無意間成了一個中間調(diào)解人的角色。項伯向劉邦傳達項羽的想主導分配利益的訴求,并發(fā)現(xiàn)劉邦并沒動咸陽的一切財產(chǎn),就連秦王子嬰還完好無損的活著。其實有了這些就夠了,劉邦很謙虛地向項伯傳達,一切都由項羽定奪。幸好之前劉邦聽張良、樊噲的建議,沒染指秦后宮和大肆搞破壞,不然項伯真救不了劉邦。

項伯表示,讓劉邦明天一早去鴻門向項羽說清楚即可。項羽回去后,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回復了項羽,項羽一聽氣馬上就消了,原來劉邦這小子還等著我呢?那我為什么還要殺他。你看看,項伯就是名副其實的中間調(diào)解人,所以第二天的鴻門宴項羽壓根就沒有殺死劉邦的想法,換個角度想,項羽如果想殺死劉邦,還用請他吃飯嗎,直接當場就咔嚓了,想殺劉邦的只是范增一人而已。項羽從想殺劉邦到改變主意請劉邦吃飯,項伯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的原因
1、項羽遵守“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講義講理
當時楚懷王有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如果項羽殺死先入關中的劉邦,首先在道義上說不過去,作為有著戰(zhàn)國遺風貴族精神,同時還是大英雄的項羽,不屑于做這些下三濫的事情,所以項羽是個講義講理的人,就連項伯也是如此,就是因為講義字,于是才給救命恩人張良報信。打江山講義講情,有時的確不是一件好事,這就是大概就是所謂的婦人之仁吧,應該更毒辣一些就好了。
第二天,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安排,在項羽面前表現(xiàn)得非常謙虛,不爭功裝孫子,所以項羽請劉邦吃飯喝酒,化解他們之間的誤會。也就是說項羽在放下殺心的情況下,請自己的兄弟喝酒而已,更不是有人說的,鴻門宴是十幾個聰明人陪一個傻子喝酒的活動,與其說項羽傻,不如說項羽不適合玩政治。誰要說項羽傻,我第一個不答應。

2、項伯的庇佑,講義講私情
鴻門宴之所以變成鴻門宴,只是范增老先生在幕后的操作的,他喊來項莊舞劍想趁機結果了劉邦,被項伯攪了局。項伯為什么攪局?這是因為他講義,如果劉邦被刺殺,同行跟來的張良也會有生命危險,他無法保全自己的恩人。項伯在政治與個人私情之間選擇了后者,他對張良講義,在項羽那邊卻失去了忠,看來義大于忠,所以戰(zhàn)國時經(jīng)常發(fā)生跳槽到別國從政事情,卻沒人爭議你忠與不忠,項氏一家受戰(zhàn)國的影響很大很大,直接影響了歷史的發(fā)展。

網(wǎng)上還一種說法,那是因為項羽的實力不夠,沒辦法與劉邦撕破臉皮,我不認同這種觀點,以當時來說,項羽滅掉劉邦還是很輕松的,別扯什么項羽全是諸侯聯(lián)軍,公然打劉邦會惹眾怒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鴻門宴之所以沒殺劉邦,一句話來總結,項羽深受戰(zhàn)國遺風之影響,做出的一件符合自身價值觀的選擇而已。咱們應該實事求是,尊重項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