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爛尾!結局封神!平反進擊的巨人!

艾倫想地鳴并不是一時興起的想法,而是已經經過了再三考慮的蓄謀已久的想法,當帕島不但和馬萊產生了隔閡,也跟全世界也開始有了隔閡,如果馬萊不把帕島趕盡殺絕并且呼吁全世界,艾倫可能還有和馬萊以及全世界的余地,但是對面已經撕破臉了,和談不可能進行,逃?能逃哪去?馬萊鐵了心的要你始祖巨人并且滅族,你就算能逃每天都過著不安穩(wěn)都生活,估計馬萊不追殺也得精神崩潰
有人說可以不至于地鳴,但事實上除了地鳴別無選擇,摧毀外面的敵人就會讓島內外的矛盾激化,只會更快完蛋,即使正當防衛(wèi)但帕島的印象會隨之越來越惡化,艾倫讓救世小隊的人干掉自己是希望這些人能以英雄的身份回歸,能受人尊敬,遠離仇恨的螺旋,以戰(zhàn)止戰(zhàn)只會傳承一代又一代,這樣子起碼讓他們安享余生。
有個比喻說得很好,艾倫就像是西西弗斯,明明知道不論怎么努力都沒用,卻還是想盡力把石頭推上山頂,一遍遍的努力,一遍遍的進擊。
104期的同伴是他最重要的人,死亡要么對準島內人要么對準島外人,沒有任何別的可能。島外的人永遠不可能理解島內的人,當航空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島內必定被摧毀,沒有人會想和惡魔之子溝通,也更不會相互理解。
諫山創(chuàng)曾經畫過一個短篇,是巨人里的人物在現(xiàn)代會是什么樣子,阿爾敏就是個死宅電腦控,三笠是個哥特族,艾倫只是一個普通人,他們也的確是普通人,是命運把他們推到了救世主的位置上。是仇恨讓他們脫離的正常的軌道。
艾倫尺碼這個梗一點都不好笑,如果沒有仇恨,艾倫只會是一個普通的少年,最多不過在與巨人的戰(zhàn)斗中死去,他沒有完成這一切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強大的刺激給他,他不想尺碼,但十年后,艾倫的母親只會比原本的死亡凄慘無數(shù)倍的方式死去,并且未來他也無法預測的很準,更不要說改變,如果他母親活著,很有可能引發(fā)悖論和蝴蝶效應,改變劇情發(fā)展走向,就算他母親活著,她可能見到自己兒子的死亡,世界的毀滅,島外的迫害,和群體的瘋狂,也會讓他母親最后變得可能比萊納還精神崩潰,甚至也有可能,會像那副千里餓浮圖一個性質,所以讓她作為一個精神的燃料,以保護孩子的方式去死,是最好的結局
島外因為戴巴團結在了一起,島內隨時可能面臨毀滅,地鳴就是一個電車難題,地鳴了,即使有輿論壓力但起碼守護的人都還活著,不地鳴,他們也不會感謝你并且要討伐你,清算你,艾倫可以坐以待斃,等待死亡,但他不愿意,因為他已經降生到了這個世界上,他曾經因為相信伙伴,換來的卻是讓伙伴的團滅,他不想再這樣子靠著伙伴來茍且偷生,所以艾倫干脆以自己之身承受所有的惡,這樣子即使全世界就算有的人討厭帕島也不至于全世界都在討厭,假如可以互相面對歷史,仇恨并且互相都知道自己互相虧欠著對方,但后面也會引以為戒所以要好評,那對艾倫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馬萊無辜嗎?在他侵略了帕島之前確實無辜,但之后根本不無辜,這就是我剛剛說的以戰(zhàn)止戰(zhàn),最后換來的就是仇恨只會一代傳承下一代,馬萊可以因為世仇看帕島不爽,可以在其他方面來對付帕島讓自己達到復仇,比如限制打壓,冷戰(zhàn)等,但絕不是侵略,他哪怕就是想打帕島,他也可以把這個思想傳承,哪怕他知道帕島在可恨也不該無差別攻擊,等得罪了再說也不遲,或者就是等帕島什么時候再惹自己頭上,他選擇了侵略,也不會有人說馬萊不好,就跟美術生原本把德國演變成一個受害者,就是因為美術生,德國直接變成加害者,有罪之人反而變成最大的無辜者,馬萊也是一個道理,主動侵略就是會讓自己被動,這樣子以后他哪怕說著帕島歷史,他也只能說,而自己也沒資格責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