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入宮在紅樓夢中的多重影射(三)秦可卿篇
摘自隨風(fēng)飛舞瀟灑人生文章
本篇繼續(xù)來分析《紅樓夢》與董小宛。在上一篇,我們詳細(xì)對比了《紅樓夢》中的秦可卿與冒辟疆筆下的董小宛,對兩人之間的病況以及從發(fā)病到病死的全過程進(jìn)行了細(xì)節(jié)上的比較,得出了秦可卿就是影射董小宛這個結(jié)論。(冒辟疆《哀詞》記述的董小宛病情并非冒親身經(jīng)歷。)
那么董小宛與董鄂妃之間,是否存在如同秦可卿與董小宛之間那樣直接的文字上的對照,來證實(shí)兩人真的就是同一個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些文字早就存在并一直流傳至今。本篇中,我就結(jié)合《紅樓夢》,對這些史料文字再來作一個詳細(xì)對比。相信大家看完后,就能確定董小宛和董鄂妃真的就是同一個人!
其中,董小宛的資料來自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和《亡妾董氏小宛哀辭并序》,董鄂妃的資料來自順治皇帝親自寫的《端敬皇后行狀》。
先說說《影梅庵憶語》所用的文體,被稱為“憶語”體。請大家注意,這是冒辟疆為寫這篇文章而首創(chuàng)的。也就是說,冒辟疆為了董小宛,專門創(chuàng)造了一種文體去紀(jì)念她。而且洋洋灑灑四卷,共一萬多字,絕對的前無古人,同時代也無人可比。
那么冒辟疆為什么要特意用一種新的文體,又用這么長的篇幅來記述董小宛呢?要知道還不僅如此,冒辟疆的許多友人也一起寫了很多詩文來共同紀(jì)念她。這種紀(jì)念詩文一直延續(xù)到董小宛死了的多年之后。
只有以董小宛就是董鄂妃來解析才最合理。
其全文最后結(jié)尾的一句話,就是寫董小宛夢遇強(qiáng)人被劫去:姬曰:“甚異!前亦于是夜夢數(shù)人強(qiáng)余去,匿之幸脫,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詎知夢真而詩讖咸來先告哉?
冒辟疆的用意當(dāng)然就是很明顯的嘛!
本文重點(diǎn)來關(guān)注第二卷中,從董小宛入冒家后的連續(xù)的一大段文字。這一大段,就是對照著《端敬皇后行狀》中記述董鄂妃入宮后的性格行事的文字來寫的。那么我們再加上《紅樓夢》中對秦可卿的描寫,綜合從多個方面來對比三者。
一、對待長輩:
《紅樓夢》: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
《端敬皇后行狀》:事皇太后,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
《影梅庵憶語》:侍(母親及家人)左右,服勞承旨,較婢婦有加無已。
二、對待同輩
《紅樓夢》:平一輩的,想他平日和睦親密。
《端敬皇后行狀》:宮闈眷屬,長者媼呼之,少者姊視之,不以非禮加人,亦不少有詬誶。
自入宮掖數(shù)年,行已謙和。(對其她妃嬪)善則奏稱之,有過則隱之,不以聞。
《影梅庵憶語》:幼姑長姊尤珍重相親,謂其德性舉止均非常人。
越九年,與荊人無一言枘鑿。
三、對待晚輩及仆從老小:
《紅樓夢》: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
《端敬皇后行狀》:寬仁下逮。于朕所悅,后尤撫恤如子。故凡見者,蔑不歡悅。藹然相親。
《影梅庵憶語》:視眾御下,慈兒不遑,咸感其惠。
四、節(jié)儉的性格:
《端敬皇后行狀》:后性至節(jié)儉,衣飾絕去華采,即簪珥之屬,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飾。
《影梅庵憶語》:姬不私銀兩。不愛積蓄.不制一寶粟釵鈿。
五、日常行為舉止
《端敬皇后行狀》:晨夕侯興居,視飲食,服飾曲體罔不悉。即朕返蹕宴,后必迎問寒暑。
《影梅庵憶語》:當(dāng)大寒暑,折膠鑠金時,必拱立座隅。
《端敬皇后行狀》:(朕)或意少亂,則曰:“陛下歸且晚,體得無倦耶?”趣令具餐,躬進(jìn)之。居恒設(shè)食,未嘗不敬奉勉食,至飫乃已。
《影梅庵憶語》:烹茗剝果,必手進(jìn)。開眉解意,爬背喻癢。
《端敬皇后行狀》:或命共餐,即又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與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寵惠乎?”朕故頻與諸大臣共食。
《影梅庵憶語》:強(qiáng)之坐(共)飲食,旋坐旋飲食,旋起執(zhí)役,拱立如初。
《端敬皇后行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嘗不侍側(cè)。
《影梅庵憶語》:余每課兩兒文,不稱意,姬必督之改削成章,莊書以進(jìn),至夜不懈。
六、對三個人死時的描寫:
《紅樓夢》:(眾人)想他素日……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丫鬟名喚瑞珠者,見秦氏死了,他也觸柱而亡。小丫鬟名寶珠者,乃甘心愿為義女,按未嫁女之喪,在靈前哀哀欲絕。
《端敬皇后行狀》:故今宮中人哀痛甚篤,至欲殉葬者數(shù)人。
后嘗育承澤王女二人、安王女一人于宮中,朝夕鞠撫,慈愛不啻所生。茲三公主,擗踴哀毀,人不忍聞見。
《端敬皇后行狀》:后謂朕曰:“妾亡,意諸王等且必皆致賻。妾一身所用幾何?陛下誠念妾,與其虛蘼無用,孰若施諸貧乏為善也?!睆?fù)囑左右曰:“我逝后,束體者慎毋以華美?;噬铣鐑€約,如用諸珍麗物,違上意,亦非我素也。
《影梅庵憶語》:一身之外,金珠紅紫盡卻立(都拿開),不以殉,洵稱異人。
《端敬皇后行狀》:后曰:“惡可以妾兵遺皇太后憂。我死,乃可聞之耳。”
“吾體殊委頓,殆將不起。挈沒后,惟皇太后慈衷肫切,必深傷悼,奈何?思及此,妾即死,心亦弗安耳?!?/p>
《亡妾董氏小宛哀辭并序》:泣訊老母,恐增凄傷。姑與遲迥,
《影梅庵憶語》:死能彌留,元旦次日,求見老母,始瞑目。
《端敬皇后行狀》: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化,顏貌安整, 儼如平時
《亡妾董氏小宛哀辭并序》:意寂聲吞,不語銷魂,耳邊誦佛,呼吸泉室,神猶姽婳。
好了,上面列出了好多個方面的三人間的行為性格對比。我們仔細(xì)對比一下這些文字,應(yīng)該就能看出,三人之間好多的細(xì)節(jié)之處幾乎一模一樣。尤其是董小宛和董鄂妃之間,更是驚人的相似。
例如董小宛服侍冒辟疆母親,比之婢婦猶有過之;董鄂妃服侍皇太后,也象侍女一樣。
董小宛與冒的正妻九年間從不爭拗;董鄂妃也是入宮數(shù)年間對于其她妃嬪從來只說好話不說壞話。
還有象董小宛臨死前一定要求見冒的母親才死;董鄂妃死前也說最擔(dān)心皇太后傷心。兩人死前都念佛等等。
冒辟疆選擇記錄的日常細(xì)節(jié),完全是跟《端敬皇后行狀》中記述的內(nèi)容對照著來選的。例如順治寫賜座讓董鄂妃一起吃飯,董鄂妃借口推辭。冒辟疆也寫讓董小宛坐下一起吃飯,董小宛就趕快吃完又站起來繼續(xù)服侍在側(cè)。
又如寫董鄂妃服侍順治批閱奏章,一直服侍到晚上。冒辟疆就換成董小宛督促孩子修改文章直至夜晚;董鄂妃當(dāng)順治心情不好(意少亂)時,就體貼溫柔地問安,親自令人備好夜宵,侍奉看護(hù)。冒辟疆就用“開眉解意,爬背喻癢”來對應(yīng)(冒的文字功底是強(qiáng)得多了)。
另外還有些內(nèi)容由于文字太多,我沒有列出來。實(shí)際上寫的也是同樣的意思。例如:
順治寫董鄂妃如何輔助和督促自己要堅(jiān)持認(rèn)真批閱奏本案宗,如何勸勉自己要勤政上朝。最后感嘆:“唉!我每天要親自處理很多政務(wù),多虧了皇后這個賢內(nèi)助,才得專意綜理朝政,今后又能依靠誰呢?那里還有像皇后一樣合我心意的人?”
對應(yīng)地,冒辟疆就寫自己匯編唐詩是如何繁雜困難,董小宛又是如何協(xié)助自己稽查抄寫,細(xì)心商訂,甚至抱著《唐書》睡覺。最后同樣地感嘆:“將來我的編校古籍之志,誰能一直伴隨輔佐呢?只有一嘆而已!”
最后再強(qiáng)調(diào)一下,上面列出的對照文字,在《端敬皇后行狀》中是比較分散的,而在《影梅庵憶語》中是全部被有意識地集中在卷二中部的連續(xù)的一大段文字中。
所以,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和《亡妾董氏小宛哀辭并序》,寫的時間應(yīng)該是在《端敬皇后行狀》之后。
因?yàn)槎⊥鸬纳矸萏土?,不適合為她寫《行狀》?!缎袪睢愤@種文體,通常是死者的學(xué)生晚輩,或者同輩好友為其所寫的傳記。這個死者得是個有身份的人。
故此,冒辟疆就特意創(chuàng)造這種“憶語”的文體,就是為了要跟順治寫的《行狀》來對應(yīng)。他就是想告訴后世的人,董鄂妃其實(shí)就是董小宛。
為了這個目的,冒辟疆不僅僅是要跟《端敬皇后行狀》去對照這么簡單。他在里面還耍了很多心眼,隱藏了很多東西的。
例如我們來看冒辟疆寫第一次見董小宛的場景:
姬母秀且賢,勞余日:“君數(shù)來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比簧酝?,復(fù)他出,從花徑扶姬于曲欄.與余晤。面暈淺春,纈眼流視,香姿五色,神韻天然,懶慢不交一語。余驚愛之,惜其倦,遂別歸
可能大多數(shù)人看到這一段,心中都無非是想,董小宛果然是個美人,而且還是個性格美女。
但不知有沒有人會聯(lián)想到楊貴妃“海棠春睡”的典故呢?我們來對比看看這個典故是怎么樣的: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大家對比一下兩者,這也太一致了吧!董小宛是“薄醉未醒”,楊貴妃是“卯醉未醒”。一樣都是由人扶出來,一樣的滿臉醉顏,一樣的沒有仔細(xì)化過妝的天然美色。出來后一個“懶慢不交一語”,一個“不能再拜”。最后一樣的被見到的男方贊美,并且都因愛惜其嬌美而沒有怪罪對方。
很明顯嘛,冒辟疆這是把董小宛比作楊貴妃,暗示她后來的寵妃身份。
所以大家就明白了,為什么《紅樓夢》中秦可卿的臥房會掛著《海棠春睡圖》?后來寶玉再去探望可卿時,為什么會重點(diǎn)再次提到,寶玉看著《海棠春睡圖》而“萬箭攢心”?這里面秦可卿影射董鄂妃的含義就非常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