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惡跡
畏影惡跡
畏影而走
? ? ? ? ? ? ? ?《莊子·漁父》
【原文】
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shù)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
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今譯】
有一個人,害怕畏懼自己的影子,嫌惡討厭自己的腳印,他飛快地跑著,想躲避甩開、擺脫它們。
? ?
他腳提得越頻繁,腳印也就越多;他跑得越快,影子似乎跟著追隨他越緊。
? ?
他自以為還是跑得太緩慢,于是就拼命加快,不停地快跑,不肯休息片刻,終于耗盡了力氣,累死了。
這個人想甩掉影子,卻不知道在陰暗無光的地方就自然不會有影子;想消滅腳印,又不知道靜下來,停住不動便自然不會有腳印。
這個人真是蠢得厲害啊。
【賞析】
它啟發(fā)人們,碰到問題不能逃避,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從根本上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
寓言以畏影者的故事,告誡大家免禍重在修身,若持守心性本真,使人與物還歸自然,必不被外物所累。
莊子用“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來說明“自然無為”的人生觀。莊子認(rèn)為,人往往因為無知和愚蠢,做事與愿違的事情。方式、方向不對,做的越多,錯的也就越多,如果停下來不做,反而更能接近自己的目標(biāo)。
“畏影惡跡”害怕自己的影子,憎嫌自己的足跡,比喻不必要的顧忌。
后用“畏影而走”比喻糊涂愚昧的行徑。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