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揚權》第十九章 善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揚權》第十九章??善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揚權》上一節(jié)韓非子告訴君主“欲治其內,置而勿親”,意思就是想要治理好宮內,要設置職位任用官員,但不能與之過于親近;“欲治其外,官置一人”,意思就是想要治理好宮外,每個官職只能設置一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他們不肆意妄為,不越職侵權,達到職責分明,相互監(jiān)督與制約的效果。韓非子以上的策略是制度的頂層設計,如果按此執(zhí)行,結果必是政通人和,事事井井有條,忙而不亂有序發(fā)展。
君主不但要治國安民,還要治官理吏。對于君主與聰明的大臣來說,最怕的就是大臣門口車水馬龍,人多勢眾,而君主門口冷冷清清,無人光顧。人情世故千年一樣,這樣的景象在現(xiàn)代社會一樣發(fā)生。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盛行的國家,以事相聚,以情促伙,逐漸形成團隊。尤其是在銷售為主的公司,這樣的事情最為盛行,所有的業(yè)務員緊緊圍繞著銷售總監(jiān)轉,一旦公司有變,團隊跟著銷售總監(jiān)集體跳槽,結果演變?yōu)榱藞F伙行動。其實發(fā)生這樣的事,一是企業(yè)文化與公司制度不健全,權力與業(yè)務過于集中在一人手中,二是老板的問題,要么是故意為之,坐收漁翁之利,要么是管理能力不足。所以從長遠計,如果發(fā)現(xiàn)大臣門口人多勢眾之相,老板要三思而為,既要保持銷售的戰(zhàn)斗力和公司的長遠發(fā)展,還要保持對公司的有效控制力。
最佳的國家治理狀態(tài),就是臣下不能得到非法所得。這個比較難辦,一切事物的最佳狀態(tài)都是理想狀態(tài),極少達到,就像黃金一樣沒有純度達到百分之一百的。但,這并不是我們不想達到的借口,歷史上確實有過,但那是伴隨著酷吏的時代,因為人性有其黑暗面,要求人人都有光明面而沒有黑暗面那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對人性的毀滅,所以總有人鋌而走險,僥幸涉水。絕對的廉潔自律是如此之難,所以韓非子說是“治之極”。但,這是方向,是目標,是存在的理由與合法性,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可以努力,要盡力為之,但不能不為。
善治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周合刑名”,也就是名實切合。這個更是難,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君主下到百姓,上到國事下至民事,都要做到名實相符,也就是表現(xiàn)與實質一樣。暫且不論國家政策與實際行動是不是相符,就論人的言行與實質是否相符,單此一點就是難之又難。不管是做事還是管人,其根本目的就是“求真”,求事物真實的一面,求人真實的一面,找到事物真實的一面也就是事物成功的時候,找到人真實的一面也就達到了用人為賢的目的,但是求真的過程真的很難。如果一切都名實相符,現(xiàn)實世界就是真實世界,那么臣民就會安守本分。
以上兩條是治國的方向與目標,如果丟掉那么君主就會迷惑,不知何為,結果就是刁民就會越來越多,奸臣就會遍布君側。
【大臣之門,唯恐多人。凡治之極,下不能得。周合刑名,民乃守職;去此更求,是謂大惑。猾民愈眾,奸邪滿側?!看蟪嫉拈T下,就怕人多勢大。凡是極佳的治理狀態(tài),就是臣下不能得到非法報償;名實切合,臣民才會安守本分。丟掉這些另尋出路,就是最大的迷惑;刁民就會越來越多,奸臣就會遍布君側。
在公司管理中,領導也不防將這兩條“下不能得與周合刑名”作為管理的方向與目標,如果能堅持“求真”的態(tài)度,公司的事業(yè)會越來越發(fā)達,人才會越來越多?!跋虏荒艿谩币部衫斫鉃椋o員工不斷設置永遠達不到的目標,但又感覺再努力一下又能達到,只有這樣也才能不斷激發(fā)員工潛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