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奧特曼、供機器人,這屆和尚怎么如此“賽博朋克”?

文章在微信公眾號“BB姬”首發(fā),歡迎大家關注!
杰克威脅 | 文
“賽,都是可以賽的?!?/p>
這里的賽指的是“賽博朋克”,當越來越多的游戲、電影和動畫以“賽”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后,這種文化也漸漸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當中。

但真正“賽”出風格、“賽”出風采的往往在少數(shù),大多P上《賽博朋克2077》logo的沙雕圖都是在無端聯(lián)想,他們可能連賽博朋克究竟是什么都沒有搞清楚。
當“賽博朋克”四個字越來越廉價后,就連路上看到個霓虹燈、演唱會遇到人拿熒光棒打call,都可以拍個照在社交軟件上“賽”一下。

不過也正是因為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是前端科技,而它卻往往與荒誕的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才讓大家有了處處都是“賽”的錯覺。
上飛機前往渦輪里撒幣求平安,掃描功德箱上的二維碼轉賬祈福,這些迷惑行為都挺讓人感覺到“賽”的,當傳統(tǒng)宗教遇上新興玩意兒,時代的落差感更是“賽”得飛起。

01
佛化的奧特曼會顯靈嗎?
?
最近泰國人民為奧特曼爭吵了起來。
原因是一位大學藝術系的學生在一個公開的展會上展示了自己的繪畫作品,這四幅畫作將印度傳統(tǒng)佛教中的佛祖與奧特曼的形象結合在了一起。

雖然她的導師覺得奧特曼與佛祖一樣是守護人類的神,所以沒有什么問題,可這件事在網(wǎng)絡上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網(wǎng)民們紛紛指責,我們傳統(tǒng)的宗教形象怎么能變成了日本的動漫人物呢?這是對神的褻瀆。
事態(tài)愈演愈烈,扣在這位學生腦袋上的帽子漸漸變成了“玷污佛教”,在泰國這樣一個重視宗教的國家里,這種情況可不算小事了。

于是學校帶著女生拜訪了呵叻府首席高僧忒色瑪鵬,借此機會讓女生向全國人民謝了罪。
無獨有偶的是,在今年早些時候,日本京都的高臺寺公開了一座AI機器人觀音像。
這個叫做“Mindar”的機器人搭載了講述有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佛語” 的程序,雖然臉部和雙手都用硅膠模仿人類的皮膚,但是其他部分卻裸露在外。

機器人眼睛里的攝像頭可以識別前往參拜人的位置,講經(jīng)的同時還能夠在大熒幕上投映經(jīng)文的中英雙語翻譯版本。
對于這款機器人,寺廟的主持表示“希望它可以幫助那些通常與佛教關系不大的人,對宗教產(chǎn)生興趣?!?/p>

看吧,當宗教或信仰遇上年輕人時代里的潮流,就像是讓高僧掛個大金鏈嗨唱《野狼Disco》一樣,明明是兩個世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有巨大的落差感。
不同的人對這種落差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有人覺得和尚脖子上不能掛金鏈條,有人覺得《野狼Disco》填上經(jīng)文的歌詞也不錯,就像泰國和日本的高僧對新鮮玩意兒的接受程度不同一樣。

那么向奧特曼拜一拜,給機器人燒柱香,能得到他們的庇佑嗎?或許誰也不知道。
這些潮流文化和高科技與宗教結合,就像是賽博朋克電影中與人類結合的義肢,有人覺得它既方便又堅固,變成武器還能大殺四方;有人覺得它失去了肉體的觸感,是對人類本源的不敬。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想無論在臺子上供的是什么,最重要的還得是自己的心中所想,信仰之所以為信仰,難道不是因為相信所以才仰慕嗎?
如果可以給信仰更換外表,我并不想要奧特曼,我希望它能是個美少女的模樣。
02
美少女也能成為信仰?
?
從表面上看,《尼爾:機械紀元》是一款用蕾絲高跟鞋、屁股和歐派討好宅男的角色扮演游戲,但實際上游戲自始至終充滿了存在主義哲學的意味。

主線劇情中2B和9S等人造人們在沒有意義的輪回中不斷尋找自我,各個支線里又能了解機械生命們一樣在痛苦的輪回掙扎。
其中森林王國的支線任務中,玩家會找到一個前國王的墓地,那里有一座偉岸的機械,它曾經(jīng)是無數(shù)國民敬仰的國王。
當它老化后,國民們將它的記憶移植到了嬰兒機械身上,并當作新王供奉,機械生命體的信仰都集中在了王一個人的身上。

另一個NPC帕斯卡是位和平主義者,他將人類的智慧傳授給機械孩子們,但孩子們卻因為學會了情感,在恐懼中選擇了自殺,帕斯卡一直信奉的人類哲學一瞬間崩塌。

機械們信奉的是什么呢?是殘存的國王記憶,還是過去人類的智慧結晶?
除了帕斯卡外,機械紀元中還有很多角色都以現(xiàn)實中的哲學家命名,比如恩格斯、波伏娃、老子、孔子等等,而外星人則直接用了基督教中亞當和夏娃的名字。

另外一款有著亞當和夏娃的游戲是來自波蘭開發(fā)商的《觀察者》,游戲中的最大反派的名字叫做亞當,而夏娃在游戲中是一個“機械姬”。
游戲的背景設定在2084年的波蘭,主人公丹尼爾是在人類舊世界生活過的人,雖然對人類的肉體依然保持敬畏之心,但不得已也接受了機械的改造,面臨著精神網(wǎng)絡化的選擇和困擾。

在游戲中玩家會發(fā)現(xiàn),即便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時候,社會各個階層依舊充斥著基督教元素。
比如游戲中的一個細節(jié),在阿米爾夫婦的婚禮上,他們請紋身師杰克客串了牧師的角色,念一下婚禮的誓詞。

霓虹燈下念誓詞、裹在襁褓里的森林王,他們真的那么在意教義的形式嗎?可能并不是。
比起絮絮叨叨的誓詞內容和高聳的前國王殘骸,他們在意的是信仰帶給他們的力量,他們相信念了誓詞就能長久,轉移記憶就能保護國王。

其實大到世界觀和宗教,小到明星和偶像,信仰的外在形態(tài)一直在發(fā)生著變化,但信仰的內核卻一直得以延續(xù)和保留。
《黑鏡》第五季其中一集講述了一位明星化身成了機器人玩偶,主人公將量販的明星玩偶視作珍寶。

看看追星的形式,不也是在不斷地改變嗎?從買實體專輯到數(shù)字專輯,從貼海報抄歌詞到刷榜蹲演唱會門票。
雖然追星的形式和舞臺上的偶像變了千千萬萬,但追逐喜愛之人的心情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是一樣的。
或許未來的追星也會像《黑鏡》中那樣,將明星的同款機器人捧在手心里吧。
03
賽,都可以賽
?
“有關宇宙終極問題的答案是什么?”
荒誕風格的科幻小說《銀河系搭車客指南》中的超巨型計算機給出了問題的答案——42,然而當人們得知答案的時候并不明白,為什么算了750萬年,超巨型計算機“深思”就得出了這么個簡單的數(shù)字。

雖然圍觀的人們一時間愣神,但不一會又開始了歡呼,他們并不明白42的意義,但他們相信“深思”計算的結果,這就是意義。
“有什么意義?”也許是很多不信教的人看待宗教的觀點,但就像旁人看42這個數(shù)字一樣,探究它的本身已經(jīng)沒有必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相信“深思”算出來數(shù)字所包含的意義。

其實人們心中的信仰,它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展示出來已經(jīng)沒有所謂,真正的意義在于信仰的本身。
科技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信仰就會披著什么樣的外衣,它可能是插在香爐中的一桿香,也可能是化身奧特曼的佛祖畫像,可能是經(jīng)書里密密麻麻的文字,也可能是裸露數(shù)據(jù)線的機器人佛像。
但只要能帶給人力量和慰藉,就算它是個美少女,又有何妨呢?

-END-
戳這里→BB姬←關注我們吧~?
高產(chǎn)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擊收藏〒▽〒支持一下我們。
(o?▽?)o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當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幣、推薦三連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