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源溯本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孔子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根據(jù)歷史來的,而歷史與文化是不可分開的。 我們講的傳統(tǒng),由來遠矣。昨天有個從美國回來的學生,談到他看到一本新出版的書《文明的歷程》,他告訴我這本書所論述的某個觀點,和我以前對他們講的思想一樣,認為人類文化歷史,從上一個冰河時期,就流傳下來了。如宗教思想、哲學思想,在上一個冰河時期,人類毀滅的時候,極少數(shù)沒有死的人傳下來的,并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所新興起。我們中國文化,向來就是這樣說的,所以要中國人講自己傳統(tǒng)的歷史,看看古時的人所記載的,有一百二十萬年,至少也有十二萬年,我們現(xiàn)在講五千年文化,那是客氣話。不過很可憐,現(xiàn)在還不敢吹五千年,只說三千年文化,因為西方文化講歷史,動輒只提兩千多年,我們說得太多了,好像不大對似的。在中國古代歷史,動輒講一百多萬年?,F(xiàn)在孔子在這里說,不管多少年,文化是歷史傳統(tǒng)來的,所以夏朝的文化,我可以研究討論,不過“杞不足征也”。杞是周朝封的一個國家,是夏朝的后代,封到杞國。我們曉得“杞人憂天”這句話,就是這個國家的典故。 這里我們要了解中國的封建制度。當周武王統(tǒng)一了中國,所謂封建,并不是只封自己家里的人,像堯、舜、禹、湯的后代,都封了諸侯,所以周朝的封建,不是西方的封建,更不能跟著現(xiàn)代一般人的想法,隨便把中國封建制度與西方的所謂封建混為一談,那是錯的,等于說沒有把自己的家當搞清楚。這里孔子說如果拿杞國的文化來看夏代的文化,并不準確,更不完整,但殷商以后的宋國,所保留的文獻資料也是不夠的,這兩個諸侯之國所保留的祖宗文化都沒有了。這里要特別注意,任何一個民族的后代,如果不重視自己的文化歷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毀滅,后代就無法考證。孔子說,假如他們自己不毀滅自己,保存了祖宗的文化資料,我就有辦法整理。 這里放進了孔子的話,就是說明保存文化的重要,因此繼續(xù)在下面講到文化與禮的關系。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講到這里,又是一個問題了,是由中國文化中“禮”而來的。所謂“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中國文化和西方一樣,有狹義的宗教。“禘”象征宗教的精神,祭天地祖宗之禮。講到這里,要認識“禘”字的來源了,至少要拿《康熙字典》來研究。過去讀書,五六歲以后,先研究“小學”,就是研究做人的道德行為,等于現(xiàn)在學校的公民課程——灑掃應對?!盀摺睆奈淖稚峡春芎唵危瑸⑺?、掃掃地而已;“應對”可就麻煩了,對老前輩行什么禮,到了客廳坐什么位置,送一封信給叔叔伯伯,講話的態(tài)度該怎樣,等等,做人處世都包括在應對當中。除此之外,研究“小學”之學,就是后來所謂的說文、訓詁等的文字學,探討文字的來源。中國文字不同于西方文字的拼音而成,中國文字有所謂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