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安利之紫のあ專題安利——“美麗的事物,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

各種觀眾朋友們好久不見,距離我們百合安利系列節(jié)目上次更新,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考慮到間隔時間確實有些夸張了,還是簡單解釋一下在不更新的時間里,作為“罪魁禍首”的文案負責人都在干些什么吧——
其實星屑的稿子很早就寫好了,但考慮到動畫播出的時間在十月份,我們也就不急著做。而在緊張刺激的大學生期末考試之后,接踵而至的暑假,我的精力都花在了家庭旅行和學年論文所需的文獻上,甚至一直想搞的百合電臺,也因為現(xiàn)實里各種事情,以及預錄制效果有待商榷等問題,正在擱置中。
直到臨近八月,甚至到了八月,到了必須動筆學年論文以及別的某些企劃時,堆在角落里,那個之前說好要做“不是從作品而是從個人(創(chuàng)作者)出發(fā)的安利”企劃,才又被撿起來。
至于為什么變成專欄化——“我視頻呢?”
我和牛腩哥都覺得做視頻安利這么久,收獲了正面反饋遠沒有負面多,以前我不理解好多百合創(chuàng)作者在自己作品腰斬爆殺后一轉其他方向是什么心態(tài),現(xiàn)在當我前幾個月血賺刀劍商單稿費,以及ttk收到的“右上角數(shù)字”都比做視頻多的多時,我意識到也是時候放下牛腩哥吊在這棵樹下了——我自己吊著就行了,唉,拖了他這一年多承受了一些不該承受的東西,很是內疚。
咳咳,扯遠了扯遠了。

讓我們回到正題上來,畢竟是專欄化另起爐灶,還是重新介紹一下自己和這個YURI安利系列是干什么的比較好——
本系列主打安利各種百合系列作品,目前主營漫畫安利,但也計劃橫跨拓展到動畫、(輕)小說、游戲等領域,本著以“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百合作品”為初衷,我開始了自己的YURI安利計劃,而本期開始,是一直旋繞于我心間的一個新企劃正式誕生,那就是百合創(chuàng)作者系列專題安利,該專題每一期將圍繞一名特定的百合創(chuàng)作者展開(畫師/作家等),選取ta的若干作品,介紹其創(chuàng)作者風格,嘗試解析其背后創(chuàng)作母題,喜好癖好,并安利其本人和創(chuàng)作者——如果各位能順便購買正版支持老師的創(chuàng)作,就再感激不過了。
(順便請原諒我對稿子不做校對就發(fā)的壞習慣)
而這值得紀念的,新專題安利企劃創(chuàng)刊號第一期的主角就是——
紫のあ老師,其實是一個相對而言很神秘的百合漫畫家/畫師,她的推特于18年開通,迄今為止的,將近400條推特,除開對自己新創(chuàng)作的宣傳,或者更新一些新繪圖,就幾乎再也別的內容了,沒有什么軼事可以挖掘——這和現(xiàn)在的竹島老師很像,除開必要的作品宣傳出來營業(yè),其他時候基本不發(fā)推(但早期竹島在推上還是很活躍的,和其他百合畫師的互動也很多)。

但我們這真正意義上第一期百合創(chuàng)作者主題安利會選擇紫老師,除開我們自身對于紫老師狂熱的愛,也和她最近終于加入了商業(yè)連載創(chuàng)作有關——其實這一期設想是在紫老師連載作《無法向星星許愿的戀情》第一卷發(fā)售的那個月(六月份)就做好,但拖到現(xiàn)在的原因,請參考我剛剛所言吧(笑)。
嘛嘛,俗話說“好飯不怕晚”,本期視頻就讓我們走進紫老師的唯美百合世界,探尋她獨特美學母題,揭示她的創(chuàng)作奧秘。
如果還有人記得卿本漫迷于22-23年交接之際發(fā)布的2022豆GN百合總結(動態(tài)),ta也大概率不會對這段話還有印象——
??“明年還有更多期待,更多新作即將登場,連如天上仙云的紫老師也將挑戰(zhàn)商業(yè)連載,深海紺回歸,ムロマキ也要帶來新的連載作?!?/p>
是的,紫老師可以說是我們百合安利這么多期以來非常特殊的一位,在今年之前,她都沒有任何商業(yè)連載的漫畫作品問世,僅僅是負責過幾部小說的插畫工作,她從18年開始到22年創(chuàng)作的百合短篇漫畫,電子版(預覽)都是在自己推特/P站,實體版則是在comitia展子上擺攤場販,或者限時通販預訂,若是自己不再版,那實體版基本上是“時不再來”了,這也是紫老師早期作品(2018年)《若,來周雨落》實體版如今“海景房”的重要原因。

如前所言,紫老師長時間與商業(yè)連載保持距離,除了發(fā)布的作品,我們近乎沒有別的窺探她世界的機會,她的神秘與低調也是讓我對她一直抱有強烈興趣的原因之一。僅靠發(fā)布的作品就能在推特積累將近四萬的關注者,這樣的數(shù)據(jù)也優(yōu)于很多正在商業(yè)連載的百合漫畫家,甚至很多我們熟悉的百合創(chuàng)作者都是她的“迷妹”,僅是我關注的人物里,就有雪子老師(雪子老師和陽老師在紫老師出新單行本的時候基本都會轉發(fā)帶貨)、純媽(南方純)、半神(みかみてれん),乃至r神(安島小說第十卷開始接手插畫的raemz老師,是這幾年人氣和關注度上升非??斓男滦牵?。

也就是說,紫老師在日本百合界,其人氣絕不是“小有名氣”這種程度,而這種人氣,光是只看“畫風”都不難理解,映入我們眼中的,是無可辯駁的“精美”,如夢似幻的可愛少女,精致細膩的筆觸,柔和唯美的色彩,是那種能讓我們看一眼就脫口而出“我去,好看!”的神繪師。

但在我們國內,紫老師卻算得上是“小眾”了,而且僅有的討論還存在很多對她作品的誤讀或者“抹黑”,并讓一些不熟知她的路人觀眾產生了錯誤“初印象”,甚至可以說,我做這期安利的初衷,就是要狠狠“駁斥和嘲弄”前段時間聽到的,一位對紫老師不怎么了解的人(此人也算得上咱國內百合圈有點影響力的人物了),妄下定論和判詞,無知且搞笑到了極點的一段話:
“紫老師平時給人的感覺很正常,給人的感覺就是成熟冷靜,不是對著百合發(fā)情的那種人,如果是那種狂熱百合分子一樣的人,那我倒是不擔心了?!?/p>
為何我會認為這段話是“無知且搞笑”的,且讓我們把此話先擱在一旁,待我講完后面的內容,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要提前說明的是,本次安利會不可避免涉及到紫老師一部分作品的“劇透”,而且紫老師的短篇作品也不算少,本次安利暫且做不到“面面俱到”,還請多多包容。
前面也說了,紫老師的畫風是一眼可知的絕美,再多的溢美之詞都不夠,什么言語形容都會在親歷她的視覺美而蒼白無力,所以我們也不想花太多時間抒發(fā)對紫老師畫力的贊美,在有限的專欄篇幅里,還是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到她的作品故事背后的創(chuàng)作邏輯,除開那一眼可知的視覺美,紫老師作品的美,又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她美學主旨的母題,又到底是什么,她獨一擋的畫面表現(xiàn)力,相對少見的文藝感作品氛圍,又從何而來?

就如同從18年以來紫老師基本保持穩(wěn)定不變的畫風,上述問題,在她18年八月份的兩條推特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更喜歡像是要拼死挽留的那樣的百合。”
“在這之后的3種展開,大家喜歡哪種?
1.沒有消失而在一起了
2.最后消失了
3.?最后一起消失了”
這一段推文以及這次投票,就足以我們提煉出近乎貫穿紫老師絕大部分作品的關鍵詞——
花、虛幻的關系(會消失的)、不對等的關系(單箭頭)、不正常/健全的關系、未必是“happy ending”。
我們一個個關鍵詞看下來,首先是“花”,這只是一種要素的簡稱,我們大可以理解成紫老師作品那些“美麗的事物”,不只是“花”,也可以是具體的一個人,可以是“天使”,或者“星星”,總的來說,她們作為“美麗的事物”,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就是——
離“我們”非常遙遠。
注意,這里的“我們”指的是作品里的主人公。
讓我們透過作品來看這個要素吧——在《若,來周雨落》,“花”是那個愛笑的,一直一直“姐姐”叫不停的少女,她和故事主人公的邂逅堪稱十分偶然,彼此能夠互相了解的時間,只有借傘還傘約定所拼湊的;在《長出花的人的故事》里,“花”不只是花,她也是(長出花的)少女,還可以是老師,兩個人彼此的距離,都稱得上“遙遠”,而“花”作為紫老師最愛的一種(象征美麗事物的)意象表達,在這一部短篇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我的安潔拉》里,“花”就是突然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天使,不知從何而來,也真的并不是人類(體重遠比人類輕盈),充滿謎團;而在《make a mark》里,“花”是學姐,那個“我”觸不可及的,“沾花惹草”的學姐。
因為新作《無法向星星許愿的戀情》還在連載,這里“花”到底是什么暫且不下評論。

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美麗的事物”,其炫目的程度所帶來的距離感,會使得“普通”的我們,感到些許不真實——我們真的可以處在同一空間呼吸嗎?她是否其實是不真實存在的?美麗的事物因為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所以自然而然催生出了一種關系,一種自然而然會讓人產生懷疑,擔心,害怕的關系——
我們現(xiàn)在所在一起的關系,是否是虛幻的?如同那飄動的泡影,隨時一戳就破?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個關鍵詞“虛幻的關系”。這種關系在《若,來周雨落》是兩人約定的隨時可中斷,無論是誰,都可以隨時毀約,不再見面;在《我的安潔拉》里,是或許天使終有一天會長出翅膀,徑直飛向那湛藍的天蔚藍的海。所謂“虛幻的關系”,是對紫老師那句“喜歡在成群的向日葵中就好像要消失不見的她”的直接表達,紫老師的作品里,總是充斥著這樣的隨時會破裂,消失的關系,角色們小心翼翼的維持著——無論是《長出花的人的故事》、《make a mark》、《無法向星星許愿的戀情》,還是在《回家路》、《她們的夏天》,少女與少女的關系,宛如盛夏麗日里那吹起的一個一個晶瑩泡泡,絢麗奪目,卻隨時會破裂,不留下什么痕跡。

對這種關系的不安,情緒轉化的出口在紫老師里成了一種不對等關系,無論是“挽留”,還是積蓄在心里,成為感情的“單箭頭”,什么都不做,甚至放棄。這種不對等關系在紫老師都司空見慣——在《長出花的人的故事》里,少女對老師熾熱的愛不斷積蓄,隨著一句無心祈愿,自己竟長出花朵,這份單戀“欲蓋彌彰”;在《回家路》里,感情因為“約定”與“誤會”,成為了十分經典的雙向單箭頭,“只要我們還能再見,我就不會對你表明心跡”;在《make a mark》;里,“我”一度是學姐忠誠的“小跟班”。

可我們都知道,不對等的關系絕不是什么“良性循環(huán)”,感情的積蓄總有會無法忍耐釋放的時候,但因為不對等關系而累加的情感,最后積蓄而成的新關系,就叫人難以預測了,不正常/健全的關系在此時出現(xiàn),并不一定是無緣無故的,甚至是順理成章的。
《make a mark》里“我”的不辭而別,《你和她和我的故事》里那“她”是“我”一輩子恩人背后的真相,乃至《我的安吉拉》里“我”面對天使長出翅膀后那驚人的舉動,都是源自于此,用《我的安吉拉》后記里紫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只要有對方在身邊其他什么也不要,聽起來是不是稍微有點危險呢?這之后的兩人,互相坦率地接受了對方的心意,構建起了普通且平穩(wěn)健全的關系——才怪呢?!?/p>

而在《若,來周雨落》里所構建的關系,在我重看時,才后知后覺給我一種《廊橋遺夢》的“既視感”,當然用我們百合作品來解釋就是《卡羅爾》(或者說《鹽的代價》),只不過在《卡羅爾》里,是風韻猶存的人妻卡羅爾率先誘惑住了年輕的特芮絲,和《若,來周雨落》里準備要結婚的“我”被少女所吸引年齡差反過來了——或許我們甚至可以再往前點,回到我們老祖宗吸血鬼小說《卡密拉》里,女吸血鬼吸引深閨大小姐就成為了“古典百合”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換句話說,這種“引誘系(感)”關系,可以追根溯源到很遠的地方,這種不對等關系在很早就成為了百合題材創(chuàng)作里的可選要素。而這種不對等關系,其實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所謂的“背德感”。

盡管對于現(xiàn)在的百合作品而言,早已經不需要強調所謂禁忌感了,甚至默認是個包容和熟視無睹的背景了,但并不能因為這樣,“百合”定義里的有關同性禁忌的背德感追求就該被我們遺忘,甚至被掛上“雷區(qū)”的污名,多少有點忘祖了。而紫老師的作品里,不止是《若,來周雨落》有這份“背德感”,實際上《長出花的人的故事》的“師生戀”亦是一種背德。不正常/關系不但會催生出“背德感”,還會淡化甚至完全無視倫理束縛,這一點在《你和她和我的故事》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由不正常/健全關系導致的故事走向,或許很難叫人稱得上“happy ending”,更何況紫老師那句“更喜歡像是要拼死挽留的那樣的百合”依然在我耳邊震耳發(fā)聵。當然,并不是說紫老師的短篇里就沒有什么好結局,《30 minutes》、《若、來周雨落》都有一個十分甜蜜的結局。
當我們簡單歸納完紫老師作品里常出現(xiàn)的關鍵詞后,我們其實也就能窺探到她所謂“朦朧的美”的百合美學之真諦,以及她作品故事震撼我們的由來。
那就是我們本期視頻標題的那句話,也是出自紫老師《我的安吉拉》這部作品里的一句臺詞“美麗的事物,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

因為美麗的事物,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所以哪怕她是帶刺的花,她的美麗也不會減分,她的美麗理所當然要被包容;因為美麗的事物,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所以哪怕破壞她,囚禁她,她依然是美麗的,她的美麗不會受到一絲一毫影響;因為美麗的事物,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所以哪怕她消失不見,她也依然美麗動人,乃至永恒,永不磨滅。
這就是紫老師的美學哲理,對“美麗的事物”無盡的追求,充斥著執(zhí)念,埋藏著名為“病態(tài)”與“扭曲”的種子,隨時都會生根發(fā)芽。并由此衍生了她作品對待“美麗的事情”獨特處理方式——用紫老師的作品名字來形容,也就是make a mark,我們可以看到無數(shù)“普通的我”對她們所認為的美麗的事物,留下了她們那難以磨滅的印記,就如同那么美麗事物永恒的美一樣,成為了一種永恒。
祈愿成為花的少女最終不但長出了花,也成為了花,她也因此“如愿”在她單戀的,那個喜歡花勝于人的老師心里,留下了“今后也無法忘記”的感情,甚至祈愿能夠喜歡上她(《長出花的人的故事》);“鳥籠”里的鳥兒(天使)終有一天會長出翅膀飛翔,所以不可能長出翅膀的我只能割下她的翅膀,這樣我們就能一直在一起不分離了(《我的安吉拉》);師姐身體上的“草莓”從未有我種下的可能,但“我”可以利用“突然不辭而別”,以及成為像師姐那樣隨意對他人make a mark的存在,就能讓師姐無論現(xiàn)在還是未來,眼中倒映的只有我的身影(《make a mark》)。

在美麗的事物上留下各種印記,這就是紫老師作品里或顯性或隱性的創(chuàng)作母題,也是她作品里人物關系發(fā)生改變的源動力。
如果我們簡單提取“百合”定義里的關鍵詞,那“妄想”和“探索關系的可能性”是不可回避的存在,紫老師的短篇里,也有十分明顯只談論“關系”的存在。
比如《我也許曾喜歡你不好的地方》,討論了戀愛關系里“為愛改變”所帶來的未必都是好事,將缺點改變,成為了所謂“更好的自己”,反倒讓對方無法適從,本來“我會連同你的缺點一同包容與喜歡”的諾言成為空話。這有點讓我想起《花束般的戀愛》這部電影,里面男女主里“為了愛情”所做出的改變并沒有為他們的戀情帶來美好的結局;同樣的,七月新番《AI電子基因》第四集里也涉及了這方面的討論,只不過《花束般的戀愛》有名為“生活”的沖擊,《AI電子基因》是建立在SF設定下討論,紫老師則更熱衷于只圍繞“戀愛”討論關系的可能性。
百合里,戀愛并不是“關系”里的絕對和必需存在物。雖說紫老師的作品里,關系總是或淺或深地導向“戀愛”,但畢竟“百合絕不只是戀愛(女同),戀愛也縱有千般姿態(tài)”,我想這也是紫老師作品“朦朧美”的來源之一吧。我始終記得紫老師有一篇16頁的短篇,全篇無一句臺詞,僅靠畫面供讀者想象這段與“電車”有關的小故事最終會走向何處。
而朦朧的另一個來源,在于紫老師作品里臺詞的可解讀性,只舉一個例子的話,那就是《我的安吉拉》結尾里“我”的那句“而且好像有點重了(指天使)”,乍一看只理解成一句無心之語毫無問題,但從天而來落入凡塵的“天使”,在被剝離翅膀后,輕盈感卻有所減弱,這是否說明她已逐漸沾染了凡塵普通人的質感,在長久與“我”的相處中,逐漸成為鳥籠里的“囚鳥”,只要在一起什么都無所謂所失去的“自由”,于墮入塵世間,替換成了更多惹人遐想的內容......

所以再當我們回首去看那些對紫老師充滿誤讀與抹黑,那些我想駁斥與譏笑的話語,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不過是群要么缺乏鑒賞美與好作品眼光,只是將自己喜好與厭惡強加于作品之上進行批評的淺薄之人(我一直認為作品不是承受個人情緒的出氣筒,比如那些將自己所謂“厭男”情緒帶到百合作品里進行評價就是一種很無趣的行為),要么只流于表面,沒有看清紫老師作品表面平靜背后,對美追求的病態(tài)與扭曲。
紫老師的作品,絕不是一個對百合沒有熱情,或者說“不發(fā)癲”的人能創(chuàng)作出來的,她作品的獨特美學氣質,那種深埋于作品深處的,對美的無盡追求,哪怕病態(tài)與扭曲,哪怕違背倫理也無所謂的創(chuàng)作理念,讓她如今都是百合漫畫界十分耀眼又獨特的存在。她的平靜、內斂、朦朧,深諳日本傳統(tǒng)物哀美學,她認為“美麗的事物,無論何時都是美麗的”,因此不惜刻畫一個又一個病態(tài),扭曲,違背倫理的百合故事,將美麗的事物無情摧殘,卻在最后升華成優(yōu)美、細膩、沉靜、直觀的故事,表現(xiàn)對美的純粹無垢追求。

這也是我一次又一次為紫老師的作品所沉淪的原因,她的美不僅是外溢的神仙畫風,還有埋藏在背后的美學理念。我有時會將紫老師與深海紺老師做對比,兩者的畫風都偏向文藝細膩派,但不同于深海紺老師將文藝與平靜架構在“即便未來也像現(xiàn)在這樣邁不出向前一步也無所謂”的青澀與美好之中,紫老師將自己的文藝與平靜加厚在虛幻,如泡影般不真實,或者相當不對等不健全的關系之上,隨時都會引發(fā)扭曲與激流。
紫老師作品的魅力遠不止我們本期安利所提及的這些,更多的奧秘或許要各位觀眾自己去探索才會有解答,本專欄只是為各位“引進門”,我們也真誠期待更多有趣和有價值的解讀與討論,與我們交流。
久違更新,改變在所難免,畢竟沉寂的時間里,自己也思考了許多(摸魚摸久了差點忘了自己的初心),這期專欄,算是我們做出改變的一次嘗試,還請各位多多包涵了,這樣以創(chuàng)作者為主題的安利,以后也會做下去,下一位想安利的對象也已經確定了,但在此之前,我的下一期專欄會暫時回到作品安利,因為在我們籌備百合電臺的時候,有一封棉花糖(征集的觀眾來信)讓我覺得必須做一期專欄好好說道說道。
至于視頻什么時候能再生產,那就用那句經典的話——“好好調整,哥幾個等你回來”(大霧),會有視頻里再見的一天吧,大概。
那么就讓我們下期專欄再見了,最后也希望各位一鍵三連支持我們,這對我們來說,依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