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復制時代,他卻將手繪進行到底!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是在國際舞臺上備受矚目的獨立動畫藝術家。多年來,他堅持以個人手繪的方式制作動畫,憑《頭山》《鄉(xiāng)村醫(yī)生》《年老的鱷魚》等代表作品,確立了融合古典與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路線,作品風格兼具童真、荒誕、幽默與狂想,屢獲國際獎項。
手工動畫并不容易。短短十分鐘左右的《頭山》,需要親手繪制上萬份手稿,歷時六年才完成。在這樣一個CG隨手抓、批量制動畫的時代,山村浩二為何要固守這種古早的方式?這還要從他的一些疑問和大膽論斷說起。

?? 動畫為什么會動
你可有想過,動畫為什么會動呢?如今,生活在動態(tài)影像遍布的世界,制作動圖的工具觸手可及,這令現(xiàn)代人不禁恍惚:影像是由機械制造的吧。
和動畫一早有緣的山村浩二,早在童年看到零食店門口電視里由漫畫改編而成的動畫,就忍不住對“自動”而動的動畫充滿疑惑。不久,山村浩二接觸到一本動畫制作的小書,好奇心驅使他親手一試,竟一人包辦了從繪畫、攝影、洗印、播放再到配樂、錄音等一系列工作。在13歲那年,山村浩二就完成了自己的動畫處女作。這次經驗,成了他制作動畫欲望的原動力之一。



?? 世界真的存在嗎
多年來,山村一直追尋“手作的正義”,除了早年欲望和經驗的驅使,他也深思自己獨特呈現(xiàn)方式的必然性,并進一步追問這種獨立的“自我認識”何以產生。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自我與世界關系的思考痕跡。
代表作《頭山》正是源自一個對“存在”的簡單疑問:世界真的存在嗎?故事講述一個小氣的男人因為吃了一些撿來的櫻桃的核兒,頭上長出了櫻花樹,來賞花的人越來越多,十分吵鬧,男人將樹拔掉之后,樹坑里積滿了水,于是將它當成海水浴場的人又來了。




這部作品取材自古老的寓言故事,也是“落語”的保留劇目。在對這樣一個耳熟能詳?shù)慕浀渥龈木帟r,山村浩二并不只想將老故事改成動畫而已。他選擇動畫這種方式,是希望做出新的詮釋,以現(xiàn)代的東京為舞臺進行演繹。山村浩二援引了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在80年代提出并確立的“缸中之腦”的哲學概念:所謂世界,不過是一個在水槽中漂著的大腦看到的虛擬世界。
剪輯制作時,山村浩二將所有動畫的固有色彩和影子分開在兩張紙上作畫,以此將角色的立體感和影子的變化分開,即使后期二者合成,也更能體現(xiàn)出影子的質感,用影子讓觀眾體會到平面繪畫中的存在感和現(xiàn)實感。
動畫不是幻想,甚至要比紀錄片更接近現(xiàn)實
山村浩二認為,動畫不僅是一種仰賴和考驗CG技術的藝術類型,動畫的“動作制造”實則是一種想象力:“動畫”的詞源是拉丁語的“靈魂”,指為沒有靈魂的事物注入生命。有靈魂的生物會以自己的意志運動,將攝影機對準它們就可以制作真人電影。反過來說,制造非生物物體在影像中自行運動之假象的體系,就是“動畫”。
許多動畫都是通過繪畫和人偶等與現(xiàn)實不同的次元空間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世界。相較于現(xiàn)實,動畫也常常被認為是幻想或空想。但山村浩二覺得動畫更加活躍地聚焦于內部,是一面強有力的鏡子甚至有些討嫌可恨的鏡子,它所表現(xiàn)的內容比起歷史事實更接近個人內心對真實的印象。所以,山村一直保持著創(chuàng)作者的自覺,避免無意識地展現(xiàn)輕薄思想和除此無他的可怕力量。


在思考和創(chuàng)作動畫的同時,山村浩二也從事大量動畫教育的工作。他不僅在東京藝術大學這樣的頂尖美術學院任教,也參與面向小朋友的動畫工作坊,還在雜志專欄連載中分享自己對動畫創(chuàng)作經驗。這些經驗后來集結成了《動畫創(chuàng)作入門》一書,薄薄一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動畫的基礎知識和作畫技法,并盤點了這一藝術門類的演變歷史和名家力作。
比起對技術的追求,山村浩二更重視“想法”的啟迪。他在書中提出了許多有關動畫的新鮮的觀點,啟發(fā)我們去大膽想象。這位“手繪狂魔”還為本書繪畫了80余幅可愛的插圖,配以手作玩具——在中文版的引進過程中,我們也做了保留和還原。
這是一本面向動畫初學者的入門之書,更是一本點燃動畫熱情、克服機械生活的趣味之書。
最近還和山村老師申請到專屬授權,做了一些可愛的周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