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燒歷史】世界歷史知識點速記之俄國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背景:
1.社會矛盾尖銳
2.無產階級發(fā)展壯大,有很強革命性
3.列寧主義誕生,布爾什維克黨的成
4.一戰(zhàn)激化國內矛盾
5.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落后
過程:
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4月,四月提綱→1917年7月,七月流血→1917年10月,十月革命
時間:1917年11月6~7號
地點:彼得格勒
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
革命對象: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力量:無產階級與廣大人民
結果: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結果: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標志:1917年11月,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
法令:《和平法令》: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簽訂《布列斯特合約》;《土地法令》: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選舉新政府,成立人民委員會
影響:
對俄:結束專治剝削統(tǒng)治,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開啟俄國現(xiàn)代化強國進程
對世界:1.建立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國家,實現(xiàn)社會主義理想到現(xiàn)實飛躍,開辟人類探索社會主義新紀元;2.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對世界統(tǒng)治,極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爭;3.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與競爭,逐漸成為世界歷史重要內容
拓展:
二月革命: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對象:沙皇專制統(tǒng)治
力量:資產階級
結果:推翻沙皇專制,形成兩個政權并立
與十月革命關系: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俄國由二月革命過渡到十月革命,從而形成急劇發(fā)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發(fā)展階段
列寧主義:
背景:1.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fā)展,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但力量不強;2.政治上社會矛盾尖銳;3.工人運動發(fā)展;4.早期馬克思主義團體建立;5.《火星報》宣揚馬克思主義
形成: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標志布爾什維克黨建立,以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
內容:
1.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無產階級社會革命前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最高階段
2.對俄國認識: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一環(huán)
3.一國勝利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shù)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勝利
4.建立政權方式: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意義:
歷史地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具體實際結合
理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思想武器: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強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