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lumo 專訪 「復(fù)雜而又流行」的音樂風(fēng)格,是為了貼近「來自未來」的vocaloid這樣的存在

2022-07-22 18:37 作者:術(shù)力口bot  | 我要投稿

lumo 專訪 「復(fù)雜而又流行」的音樂風(fēng)格,是為了貼近「來自未來」的vocaloid這樣的存在


自2007年初音未來發(fā)售以來,vocaloid文化持續(xù)地傳播著。vocaloid文化正在通過產(chǎn)出大熱的曲目以及涌現(xiàn)出國民級的藝術(shù)家,變得越來越普及,而本系列連載則是對按照這樣的觀點考慮,則經(jīng)常會被忽略的那些追求另類表現(xiàn)的vocaloid P主的采訪。通過探尋他們各自的創(chuàng)作的支撐或是具體的創(chuàng)作方法,希望將vocaloid文化作為一個音樂圈子的這一側(cè)面調(diào)查清楚。


在第三回連載中登場的是lumo。他的音樂活動既是實驗性的,同時也是在流行排行榜上出現(xiàn)的??停褪悄切娏业伢w現(xiàn)vocaloid圈多樣性的人物中的一員。他的一系列樂曲中到處都充斥著他電子風(fēng)格的編曲,既復(fù)雜而又流行,被vocaloid圈的普通粉絲到狂熱粉絲都廣泛地喜愛著,他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十分少見,不是Synthpop或是Electronica這樣的統(tǒng)稱風(fēng)格所能概括描述的。這次除了對于他樂曲制作的方法和迄今為止活動的經(jīng)歷,還將采訪他關(guān)于他作品風(fēng)格的背景中所存在并始終貫徹著的,「對于vocaloid理解的方法」這一點。


你也可以成為vocaloid P 主!開始的音樂創(chuàng)作

想請教您一下您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和開始當(dāng)vocaloid P主的契機。


我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和我開始當(dāng)vocaloid P主的時機是相同的。2009年左右我被朋友邀請去了「THE VOC@LOiD M@STER」(略稱:ボーマス,下文將使用略稱VM),這種vocaloid P主們分發(fā)同人CD的展銷會。那個時候我還不太了解vocaloid相關(guān)的東西,但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有趣的印象,參加活動的人們會以1000日元左右的價格售賣專輯CD。在活動中,我讀了入場買下了的小冊子,發(fā)現(xiàn)上面有DAW的廣告,上面寫了「你也能成為vocaloid P主!」類似這樣的話。然后我就開始計劃著嘗試成為vocaloid P主,這就是那個契機。


在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前您聽著什么樣的音樂呢?


初中到高中的時候,我主要聽國外的另類風(fēng)格的樂隊……準(zhǔn)確來講我說的風(fēng)格可能不太對,但比如說我有聽過Nine Inch Nails、Marilyn Manson、The Smashing Pumpkins之類的。雖然他們和我的音樂風(fēng)格感覺很不相同,但是我喜歡的和弦的感覺和曲子的氣氛或許是從他們那里受到影響的。J-POP或是歌謠曲的和弦的感覺的話,現(xiàn)在也不怎么有印象了,但我覺得那些國外樂隊對我的影響還留存著。


Nine Inch Nails的曲中lumo桑挑選的一首「The Hand That Feeds


Lumo桑的樂曲中塞滿的各種展開,亮麗的合成器音色,這些都很有特點,這些是從哪些音樂那里受到了影響的呢?


說到底我是因為「這么做的話或許是不是就能創(chuàng)作出很搭配vocaloid的特點了呢」這樣的理由才加入這些要素的,因此對于我來說,感覺并沒有從那些聽起來亮晶晶的Synthpop或是創(chuàng)作這些曲子的音樂家那里受到直接的影響。如果要說受到了什么影響的話,我覺得關(guān)于曲子整體的氛圍和結(jié)構(gòu)的方面受到了許多藝術(shù)家的影響啦。比如拿曲子的氛圍來說的話,「稍微做得像動漫歌曲一點的話感覺會不錯哇」之類的、「做成70年代的美國的流行歌曲感覺會不錯哇」之類的、「做成民族流行音樂的感覺會不錯哇」之類的,可塑性強的地方我會參考各種各樣的音樂。拿曲子的結(jié)構(gòu)來說的話,反而從那些并不是音樂的建筑物這樣的地方也給了我靈感啟發(fā)。氛圍按照這個感覺,結(jié)構(gòu)按照這個感覺,這樣混合在一起之后,我就感覺已經(jīng)開始創(chuàng)作了啦。


從建筑物中獲得靈感這一點像是現(xiàn)代音樂中的話題吧。


根據(jù)我創(chuàng)作的時期這方面實際上完全不一樣,不過我最近的話就是按這樣創(chuàng)作曲子的啦。并不只是建筑物,比如說時裝之類的,數(shù)學(xué)之類的,什么都可以,對于在這些領(lǐng)域所包含的像是結(jié)構(gòu)一樣的東西,我都會想著去嘗試看看之類的啦。雖然是新冠疫情之前的事情,我去新加坡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把一間間公寓復(fù)雜地組合起來的建筑物。這樣的東西在音樂上如何表現(xiàn)出來才好呢,我很喜歡思考這樣的問題之類的哦。


lumo桑在新加坡發(fā)現(xiàn)的建筑物


另一方面,您活動早期的曲子和現(xiàn)在相比,給人印象不同,是比較簡單且貼近流行的,這一點又是從什么樣的音樂中受到了影響呢?


我活動的早期與其說是受到影響之前的階段,不如說是完全是學(xué)習(xí)的時期一樣的感覺。歸根到底我是從「DAW是什么?」「MIDI是什么?」一樣的水平開始的,一邊學(xué)習(xí)著怎樣可以制作出曲子一邊制作的,因此我不需要受到什么影響就漸漸地成為了那樣的風(fēng)格啦。打比方說的話,當(dāng)我了解到效果器的功能的時候,我就做了一些加了非常深的混響的曲子之類的。


201010月投稿的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之后的數(shù)個作品中采用了簡約音樂或者是噪聲音樂的元素。這種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變化又是有著怎樣的原委呢?

????

那是我開始作曲后一年左右,我那時有了曲子按這樣的感覺制作就會不錯之類的經(jīng)驗,而軟件的使用方法之類的東西也無意中慢慢弄明白了,因此那段時期我開始想著試試制作稍微有些奇怪的聲音。我有擺弄過在DAW中原本內(nèi)置的合成器來制作著奇怪的聲音。剛好那個時候我喜歡并在聽后搖滾、電子音樂、噪聲音樂,因此我就想著把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在作品中展現(xiàn)出來。



順帶一問,據(jù)說您大學(xué)期間有在叫做「ノイヅ勉強會」(譯者注:噪聲學(xué)習(xí)會)的團體活動過,這一點的影響也是有的嗎?


這一點有很大影響哇。把喜歡電腦音樂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一起學(xué)習(xí),通過交流溝通,學(xué)習(xí)別的人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那個團體就是一個像研究室一樣的地方,我認(rèn)為從在那里的經(jīng)歷中我受到了很強烈的影響。


我感覺您從20119月投稿的vocandroid開始就很明顯地變成了和現(xiàn)在相通的風(fēng)格了。您是通過什么樣的經(jīng)歷最終成為這樣的風(fēng)格的呢?


那一段時期我變得大體能掌握DAW的特性了,因此我深入思考「那么要創(chuàng)作能有效地使用vocaloid的曲子的話要怎么做才好呢?」這個問題,然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就是「vocandroid」。那段時期我開始比之前都更加認(rèn)識到vocaloid的存在價值了。



視頻的封面風(fēng)格也是從這里開始統(tǒng)一了,當(dāng)時一開始就有今后要統(tǒng)一下去的想法嗎?


這一點完全沒有,只是那首曲子比平時的播放數(shù)更高,才想著之后也要按這樣的封面風(fēng)格來這樣的啦。以同種風(fēng)格的封面投稿的話聽眾產(chǎn)生「是那個人的曲子誒」的想法的概率可能會變高,我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才一直保持下去的。


樂曲復(fù)雜的展開來自于器材的限制

關(guān)于當(dāng)下的制作環(huán)境想向您請教一下。


DAW方面的話,我現(xiàn)在基本上是使用Apple的Logic Pro 9。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售了新版本Logic Pro X,但是我是有點念舊的人,所以就固執(zhí)地一直使用著Pro 9啦(笑)。升級了操作系統(tǒng)的話Pro 9就會使用不了了,因此我也一直使用著老的操作系統(tǒng),不過我現(xiàn)在覺得或許差不多要到極限該換了吧。最開始我是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PC上使用Sonar的,不過中途換到了Logic上了。


關(guān)于插件的話基本上就是一直使用著DAW的預(yù)設(shè)里的東西,只有鼓組會采用Addictive Drums。別的插件的話基本上不會使用哦。制作音色的過程中有時會使用Ableton Live,或是用Max這個可視化編程軟件來制作音色。


在創(chuàng)作單一一首曲子的過程中使用LogicAbleton兩種DAW的話,您是怎樣來進行分工使用的呢?


我基本上都是在Logic完成樂曲全部的創(chuàng)作的。我是把Ableton當(dāng)做能對音頻文件做到各種各樣加工的重要工具的,而且Ableton里默認(rèn)預(yù)置的效果和Logic相比也有些不同,所以當(dāng)我想要那種差異的感覺的時候就會用Ableton捏出音色再導(dǎo)出,然后導(dǎo)入到Logic里編輯。雖然我這種做法可能是有點奢侈浪費的,但是只用Ableton就做完曲子我覺得對于我個人而言很難啦。


另外,我也很喜歡演奏樂器,因此我也會把自己在實際樂器上彈奏的聲音錄音下來使用。比如說我自己持有Nord Electro 3這樣的鍵盤,microKORG這樣小巧的MIDI合成器,還有Novation的MiniNova這樣的微型合成器等等,所以我會把彈奏這些樂器的聲音加工之后來制作音色。此外,我還買了TASCAM的錄音器,所以我會錄下來比如說敲桌子的聲音和自己的聲音這樣各種各樣的聲音使用。有一段時期我買了像是非洲的打擊樂器一樣的樂器,然后我也會錄音下來加工后使用。


也就是說,曲子中合成器的聲音全都是在實際樂器上產(chǎn)生的嗎?


雖然一部分是在Logic中使用了默認(rèn)的模擬音源得到的,但是旋律部分基本上都是用實際樂器做的啦。


您不在DAW中直接輸入而是堅持實際樂器錄音的原因有什么呢?


我剛開始使用DAW作曲的時候,感覺MIDI所產(chǎn)生的聲音很沒有意思,或者說不知道為什么感覺聽起來很機械。比如說,哪怕是實際中想想彈都覺得非常難的鋼琴曲,如果是在DAW中輸入的話就能簡單地創(chuàng)作出來了不是嘛。這一點對于我來說就會感覺有點沒意思,或者說我更想要更加有實感或者生命感的東西,因此于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使用我自己彈奏的聲音啦。


作曲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進行的呢?


雖然不同的曲子的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如果討論最近的做法的話,我是按照,一開始先決定樂曲整體的氛圍和情緒,然后再進行樂曲結(jié)構(gòu)的細節(jié)制作,這樣的順序哦。首先是把作為曲子的核心的從intro到副歌的部分,用大概4條音軌簡潔地制作出來。有了鋼琴、鼓、貝斯和旋律聲部的話,直到副歌部分曲子想要的那種氣氛都能創(chuàng)作出來,因此把這些作為核心,我就可以把合成器和錄音下來的聲音等各種各樣的東西編入進來以繼續(xù)創(chuàng)作曲子了。在這樣做了并得到只有一段副歌的接近完成的音頻之后,我就會考慮接下來應(yīng)該怎么辦。比如說,分解并再重新組成在之前這只有一段副歌的音樂中使用過的元素,然后用這些東西制作B melo段(譯者注:即主歌中用于銜接開始的主歌(A melo)和之后將要到來的副歌的部分),或者如果我打算要做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的話就會再錄一些別的音色進行制作。


作曲或是編曲的時候,您有別的人大概不會如此進行制作或是器材的特別使用的方法一樣的特別工序嗎?


關(guān)于鼓的話,因為我一直用著Addictive Drums,所以會通過MIDI的形式輸入,不過也會將kick、snare或者是hihat之類各自的聲音導(dǎo)出為音頻文件之后再導(dǎo)入嘗試排列在一起,或是切分開來制作鼓組的pattern,我會經(jīng)常這樣干啦。雖然也可以說「如果是這么搞的話歸根到底用MIDI不就好了」,但是音頻文件對我而言就像是紙張和筆一樣的感覺。把音頻文件粘來粘去的同時想著「要不這塊這樣做試試看」,某種意義上我是把音頻文件當(dāng)做思考的工具一樣的。我覺得這可能是別的人不怎么這樣做的特別工序吧。


我還想請教一下關(guān)于「逃避ケア」或者是「スーパーハイ!」等,這些摻雜著Cut up技法(譯者注:Cut up,即指音樂制作中將原先的樂句切分后再重新使用的技法)的音樂的制作方法。


歸根結(jié)底,我一直認(rèn)為我實際上做了的事情并不是Cut up。我覺得所謂的Cut up,是有了另外的一個音源,然后在此上將這個音源中好聽的部分,或者是用在自己樂曲的某個地方會很有趣的部分抽出來,然后將這些部分再組合重構(gòu),這才是一般的Cut up的制作方法。而我的話,比如說我會想著,在一瞬間加入了某個聲音之后,接下來使用這樣那樣的效果加入聲音的話,是不是就會很有趣地將前后連接在一起呢,也就是按所謂推倒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感覺制作曲子,我比較經(jīng)常按這樣來,所以我覺得和Cut up不太一樣。



這一點先說到這里,而我變成這樣的風(fēng)格,或許是因為使用的音源。最早的時候我是使用著Logic Pro中有的默認(rèn)音源哦。使用這些音源制作音樂,和那些使用認(rèn)真制作的音源制作出來的東西相比就會有中廉價的感覺。而哪怕是在這樣的限制下,使用像是Cut up一樣的技法就可以讓聲音的質(zhì)感感覺模糊起來,因此結(jié)果上我可能就變成了這樣的風(fēng)格。


把鼓組之類的暫且變成音頻文件,或是錄音下合成器的聲音使用,說不定正是經(jīng)過這些制作工序,才會變成像是使用了Cut up一樣感覺的聲音吧。


正是如此。我不清楚大家是怎樣的制作音樂的,不過比如說我覺得嘗試把整個A melo(譯者注:A melo即指主歌中非B melo,不起連接副歌作用的部分,下同)演奏一遍并錄音的人比較多。我和這樣的方法相比,是以更小的單位,也就是一小節(jié)長度為單位進行聲音的錄音并連接在一起的啦。雖然對于有些曲子我有時也會演奏完整個A melo,但是我會從其中找到好的地方抽出來組合在一起來進行制作。


「逃避ケア」的最后一段副歌,或是「デンパラダイム」的第二段副歌之類的,曲調(diào)發(fā)生很大變化的展開這一點也很有特征。Lumo桑傾心于這樣的表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呢?


畢竟我還是想給聽眾留下某種沖擊,或者說抱著想要留下印象的想法。Cut up一樣的表現(xiàn)也是如此,我覺得在那些一般不會在這里切斷聲音的位置,一下子把聲音切斷的話,對于聽眾而言或許這就會變成有沖擊力的感覺了,所以我會使用這樣的表現(xiàn)方法。而且我自己也是容易厭煩的性格,因此只重復(fù)相同的模式來制作樂曲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會厭煩,而且我會有不安,覺得對于聽眾來說是不是也會厭煩呢,所以結(jié)果上樂曲就會變得很復(fù)雜,可能這樣的情況比較多啦。



此外,雖然和音樂制作可能沒什么關(guān)系,我很喜歡信息量大的東西。我很喜歡雖然一次沒法理解但是重復(fù)很多次就能理解的東西,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東西可能也在影響著我。


在曲調(diào)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的復(fù)雜性之外,「メトロハドロンコライダー」或是QFT這樣和弦走向很復(fù)雜的樂曲也很矚目。想請教一下關(guān)于和弦的感覺方面使您受到了影響的藝術(shù)家或是樂曲。


我覺得我從各種各樣的人那里受到了影響,不過如果是限定在這幾首樂曲的時期的話,那還是涉谷系吧。比如說Cymbals,或是給konami的音樂游戲作曲的wac(脇田潤)桑,我很喜歡這些作曲家。我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好像Cymbals的沖井禮二桑和wac桑在早稻田大學(xué)的輕音樂社團一起待過,我很喜歡他們那個系統(tǒng)的和弦的感覺并受到了影響哦。還有就是Dorian Concept,雖然他也有hiphop的感覺,但是主要還是像是爵士樂鋼琴家一樣的和弦的感覺,還有就是『輪回的拉格朗日』這部動畫的OP中Rasmus Faber和中島愛桑合作的那首「TRY UNITE!」之類的,我覺得我也受到了這一塊的和弦的影響。



順帶一問,印象中您也經(jīng)常在數(shù)拍中使用各拍不同的音色來表現(xiàn)和弦,這一點是怎么樣進行制作的呢?


我會首先確定和弦的感覺,然后只錄音下來那個和弦之后,再換成別的音色錄音那個和弦,再把這些聲音組合起來制作出來。


Vocaloid來自未來的歌唱家

lumo桑在vocaloid中的話主要是使用初音未來,我想請教一下使用初音未來的時候常用的參數(shù)或是DAW上一并使用的插件、效果之類的。


我沒有怎么調(diào)整過參數(shù),基本上是按原樣來。雖然我也會整體上稍微改變「VEL」「BRE」「BRI」「GEN」等這些參數(shù),但是在曲子不同部分改變成不同的值這樣的操作完全沒有做過啦。我完全沒有想讓她像真人一樣歌唱的想法,或者反過來說我是抱著讓她機械性地歌唱的想法制作的,所以我覺得這些參數(shù)不要搞得太奇怪比較好。插件的話基本上也只插入了Logic默認(rèn)的插件,沒有使用奇特的東西。但是,Logic內(nèi)置的卷積混響(convolution reverb)插件我個人很喜歡,我感覺基本上所有音軌我都會插進去。


您不怎么調(diào)整初音未來的參數(shù),還有為了有效按原樣利用Logic的默認(rèn)音源采取了cut up一樣的技法,這些是不是因為您被某種類型的像是有點廉價的表現(xiàn)吸引著呢?


因為我很喜歡一邊思考在許多限制之中有沒有存在著可以做到的事情,一邊制作音樂啦。也是因為我不太想花太多錢的想法,默認(rèn)預(yù)置的音源就能夠滿足我的需求了,沒有特別地配齊許多音色。


「ハイパーサピエンス」中初音未來的聲音上添加了可以說是過剩的效果,那些是怎樣制作出來了的呢?


添加了過剩的效果的部分,印象中我是使用了Ableton的默認(rèn)效果吧。雖然記不太清楚了,我那時適當(dāng)?shù)夭辶诵┳屄曇袈犉饋韥y糟糟的效果后發(fā)現(xiàn)感覺挺不錯的。



此外,特別是最近的曲子里我有調(diào)整vocal的音高。我之前注意到了初音未來的聲音相連的地方如果按一般導(dǎo)出的話音高會有點晃動,所以在不想有晃動的部分,我過去就會重新建一條音軌把那個部分單獨導(dǎo)出來。但是實在是太麻煩了,現(xiàn)在的話我會使用安裝在Logic里的音高調(diào)整工具一樣的東西。我記得好像從Logic Pro X開始默認(rèn)就會有這個工具了,不過我買了Logic Pro X,并在電腦上單獨啟動它,只是為了修正vocal的音高(笑)。


您對于vocaloid本身是怎樣的存在這一點是如何看的呢?


我是理解vocaloid是從未來來的歌唱家一樣的感覺,比起說是樂器,歸根到底我覺得他們還是歌手。我覺得對于我個人來說,從不是人類而是vocaloid的視角出發(fā)上制作音樂是非常有魅力的。vocaloid的視角這一點,我覺得理解也因人而異哦。比如說,有些人心里有著這樣的世界觀,vocaloid不被操作就沒有辦法自己唱出歌曲。我自己的話,我覺得能夠超過人類的視角,俯瞰著人類這一點或許就是vocaloid的視角。


按這么定義了的時候,我覺得好處就是,變得不一定要創(chuàng)作所謂的戀愛主題,或者是想要引起共情的基于感情的音樂。能夠創(chuàng)作無視所有人類的感情的音樂真的很有樂趣。


音樂本身的方面上的好處是什么呢?


我認(rèn)為不使用vocaloid就創(chuàng)作不出來的音樂絕對是有的,我覺得能夠創(chuàng)作這樣的音樂這一點是不是就是音樂方面的一個好處呢。vocaloid完全不需要換氣也可以,還能讓他們用快得不得了的速度說話,還能發(fā)出人類的聲音達不到的領(lǐng)域的聲音。我覺得能夠創(chuàng)作出迄今為止只靠人類就是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來的曲子這一點是極具魅力的。


以這一點為前提,我認(rèn)為lumo桑也制作了像「デンパラダイム」一樣的顯著的高BPM且高速歌唱的曲子,而這也是cosMo@暴走P?;蚴?/strong>wowaka桑等在vocaloid圈主流音樂中一直展示著的元素。我覺得lumo桑和他們又不一樣,開辟了自己獨特的路線,那么對于使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方面的這些先例您是怎樣認(rèn)識的呢?


我從cosMo@暴走P桑和wowaka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呢。我作曲開始前我就知道這兩位了,特別是聽cosMo@暴走P桑的「初音ミクの消失」的時候,我感覺只有vocaloid才能做出的這種表現(xiàn)真的是太棒了。既是那么高的BPM,而且歌詞也是只有用在vocaloid上才能成立的,因此哪怕現(xiàn)在我也仍然覺得是非常好的曲子,并讓我受到了相當(dāng)大的影響啦。



這首曲子以外,有著只有vocaloid才能做到的表現(xiàn)的曲子我也非常喜歡,因此我一直想著自己也要創(chuàng)作那樣的曲子。這一點正是我從創(chuàng)作「vocandroid」前后開始意識到的啦。


對我個人而言,說到lumo桑的作品風(fēng)格和那些先例不一樣的地方,我覺得那就是盡管是音樂是實驗性的,但是曲調(diào)和歌詞兩部分都極其有流行/積極的感覺這一點。是因為制作的時候存在著某種概念或者是有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我個人喜歡流行音樂,因此也就有想要創(chuàng)作流行而且快樂的東西的想法。但是,我不是要制作單純的流行音樂,硬要說的話我想制作有著違和感的流行音樂。比如說,如同在『弗蘭肯斯坦』里登場的怪物或者說像機器有樣學(xué)樣制作出來的人類的流行音樂一樣的,我想要制作這種有點奇怪的感覺的音樂。


但是,我認(rèn)為最重要的還是vocaloid本身原本就既是實驗性的同時也有著流行元素,大概是這樣。我認(rèn)為使用合成音聲來歌唱這件事本身在當(dāng)初就是實驗性的,然而通過可愛的視覺形象使其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標(biāo)志。如果要制作貼近這樣的存在的曲子的話,我會覺得,盡管是實驗性的但也有流行元素的曲子,和其他的曲子相比是不是親和性會比較高呢。


也就是說,lumo桑的曲子可以說得上是有了vocaloid這樣的存在才成立。


正是如此。因為我感受到了正是因為是vocaloid才能做到的東西的趣味,我自己也就想著要制作出那樣的東西。但是,回顧想想的話我感覺是不是自己并沒有做到那么實驗性。因為無論如何我一直都還是在既存的音樂架構(gòu)之中思考,所以我會經(jīng)常想著,自己是不是沒法采用再稍微不一樣的方法,或是做出實驗性的東西了,然而最終只是以自我模仿告終,這樣情況更加常見。這一點我一直覺得是個待解決的課題。


201412月投稿的musiClock那一陣開始,曲子中克制去采用高BPM或是復(fù)雜的展開,這一點也變得突出出來,不過我能感受到那不變的魅力。和之前相比,關(guān)于音樂的興趣上,是不是有了變化了的地方和沒有變化的地方呢?


我想要制作有vocaloid感覺的曲子的心情一直都沒有變過,有一段時期因為cosMo@暴走P桑的影響我認(rèn)為使用高BPM是是產(chǎn)生vocaloid感覺的一種手法所以有意識地一直這么干。但是,我開始制作樂曲之后,我漸漸開始感覺到曲子的氣氛變得一樣,產(chǎn)生不出太大的區(qū)別了,因此我想著BPM以外也有能夠產(chǎn)生vocaloid感覺的方法,就嘗試了把BPM降下來之類的。



關(guān)于樂曲的展開方面,盡管以前有想做過和弦展開非常復(fù)雜的曲子,但是要彈奏樂器錄那首曲子的時候因為太過于復(fù)雜失敗了啦。體力上也很困難,因此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會逐漸克制展開的程度了。制作復(fù)雜的東西本身并不是很難,但還是很累的吧。但是只是重復(fù)同一樂句就會感覺有點欠缺,因此我現(xiàn)在是在能夠使自己滿意的范圍內(nèi),一點點地制造差別和進行展開。


「スーパーハイ!」開始到最新曲的「ハイパーサピエンス」或是「パラレルレイヤー」之間有著3、4年的空白,這段時間內(nèi)有產(chǎn)生什么變化嗎?


對于制作曲子的態(tài)度沒什么變化啦。關(guān)于「パラレルレイヤー」,則是給游戲中的角色(編者注:這首樂曲是手機游戲『#COMPASS 戰(zhàn)斗天賦解析系統(tǒng)』登場角色「零夜」的主題曲)制作的適合的曲子,因此我覺得或許才和平時相比有些不一樣的感覺。單純地只是我開始工作,時間上變得不太充裕了,因此才產(chǎn)生了空白期啦。


關(guān)于最新的兩首曲子,用于制作重音的吉他很矚目呢。


確實是加入了吉他啦。順序上來說「パラレルレイヤー」是更先完成的,不過「ハイパーサピエンス」這首曲子本身從之前就有在做了,把它存著吃灰一年沒有公開。制作「パラレルレイヤー」的時候我想著要和角色的概念相符而使用了吉他,結(jié)果我意外地迷上了這種感覺,因此我把存著的「ハイパーサピエンス」拿出來,在其中也加入了吉他,稍微重做了試試。


作為美食廣場vocaloid圈的有趣之處

之前談到了來自cosMo@暴走P?;蚴?/strong>wowaka桑的影響,您還有別的特別喜歡的vocaloid P主嗎?


有很多,不過特別喜歡的是daniwellP桑啦。「Nyanyanyanyanyanyanya!」這首曲子中,沒有換氣的高速歌唱,歌詞也只有「nya」,盡管是以在人類歌唱的流行音樂中根本不會有的這些元素構(gòu)成的,卻能成為一首非常可愛的主流流行音樂,真是不得了的發(fā)明啊。我認(rèn)為這就正是只有vocaloid才能做到的表現(xiàn)。



最近的話他自己搭建了Web應(yīng)用,可以讓用戶畫的角色跳舞(編者注:即網(wǎng)站「Wonder of Wonder Art」,可以通過下方Twitter的鏈接訪問)或是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東西,在那個網(wǎng)站上也加入了vocaloid音樂對吧。迄今為止我印象中vocaloid是被niconico動畫或是YouTube之類的平臺保持著生命力與活力,但是vocaloid正在從這些地方進一步地擴張,或者說vocaloid的可能性正在不斷擴大著,我對這一點的印象也很深。從這樣的意義上來說我也很喜歡daniwellP桑啦。


在今年做出來的東西中挑一個的話還是會挑這個吧
https://t.co/J2h542OgBqpic.twitter.com/2iltAQEi1z
— daniwell (@daniwell_aidn) December 30, 2020


還有就是松傘桑這位和miku一起做hiphop的,我也超級喜歡。只有vocaloid才能做到的說唱,或者說是正是因為是vocaloid才能做到的那種感覺的說唱,他向著這一塊專心鉆研,所以我覺得真的很厲害啦?!赋跻籁撺卧^言」這首,是以松傘桑為首的使用vocaloid制作著hiphop的各位集合在一起制作出來的曲子,我非常喜歡不管過了多少年也會一直聽。



vocaloid圈以及其文化中的哪一部分讓您感受到了有趣呢?


和剛剛的vocaloid的視角的話題也有聯(lián)系,我覺得vocaloid是非??苹眯≌f一樣的存在。比如說,哪怕對昭和或是平成初期的人說「數(shù)十年后機器會唱歌并且會感動很多的人哦」,他們大概也是不會相信的吧。正是因為vocaloid是科幻小說一樣的存在,所以其中有著全新誕生的東西這一點非常有意思。


還有一點雖然大概是被說爛了的,使用vocaloid不管是什么樣風(fēng)格的曲子都會被聽眾認(rèn)知為vocaloid曲并收聽這一點很有意思哦。雖然這個想法或許已經(jīng)有誰做過了,我認(rèn)為哪怕作為曲子都不成立,可能聽眾們是不是也會聽呢。也就是說我有點想,以像是John Cage的「4′33″」這首曲子一樣的方法,探究到什么程度為止的音樂可以作為vocaloid曲成立這一問題。


印象中粉絲給lumo桑的曲子自制的的視頻很多,關(guān)于這一點您是怎么看的呢?


單純地很感激啦。我自己不會畫畫也不會制作視頻,因此從我那個謎一樣的封面開始想象并制作出來視頻真的讓我很高興。也有我自己沒有想到的解釋,或者是我是這么想的但是別的人卻是那樣理解的,我很喜歡觀察這種差異。



使用富于節(jié)奏的曲調(diào),或者是原本的視頻中使用簡單的插畫,我覺得這些或許都會激發(fā)粉絲的創(chuàng)作熱情。


關(guān)于簡單的插畫我完全是受到wowaka桑的影響啦。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如果不使用初音未來的插畫的話不會很不好嗎,但是wowaka桑就是使用簡單且有幾何感的插畫,所以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制作這樣簡單的插畫,所以就成了這樣的風(fēng)格了。



就我個人而言,我感覺lumo桑極端的音樂接連地火起來這一點也是vocaloid圈的一大魅力。對于vocaloid圈或是自己的聽眾您是抱著怎樣的印象的呢?


本來我也沒有覺得自己火,我對自己的認(rèn)識是,自己現(xiàn)在是沒有打全壘打但是打出了一壘安打了。我這邊的話真的只是制作著我想做的東西而已,因此存在著聽了我的曲子對我說不錯啊的那些人,我真的很高興。


關(guān)于聽眾我印象中是物以類聚,或是說是意外地有很多和自己很像的人。那些表達喜歡我喜歡的東西的人,我感覺在根本的部分的某處或許是相似的吧??赡苁且驗槲业囊魳泛推胀ǖ牧餍幸魳飞晕⒉灰粯?,有點扭曲的感覺吧。


我也有過相同的體驗,因為vocaloid圈中有很多年輕的聽眾,我覺得可以把lumo桑的音樂作為契機,接觸到在排行榜上少見的音樂,然后有時再由此引發(fā)去聽各種各樣的音樂吧。


這一點也是vocaloid圈的魅力之一吧。我認(rèn)為vocaloid圈就像美食廣場一樣的感覺,首先去那個美食廣場吃中國料理,喜歡上了之后接下來就會想去華人街,我認(rèn)為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趨勢,也是vocaloid圈特有的有趣之處。這是在一般的音樂圈中不會產(chǎn)生的趨勢吧。


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從華人街來到美食廣場的人的話就沒有那么多了啦。這一塊是讓我個人覺得有些可惜的部分吧。在華人街就已經(jīng)滿足了所以不需要去美食廣場,這樣的。雖然這有可能是因為vocaloid圈是有點封閉的空間,但我覺得沒有那么多的音樂愛好者敢于嘗試接觸vocaloid圈這一點很可惜。


舉例來說,因為作曲的菊池成孔桑,樂團DCPRG的曲子中有著vocaloid兎眠りおん主唱的曲子(「キャッチ22」),所在的那張專輯被爵士樂的名廠牌Impulse! Records所發(fā)行,我覺得真的很有意思。從某種意義上,我感覺這像是給了在華人街的人前來美食廣場的契機,希望這樣的契機能夠繼續(xù)增加。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5mqHNiaNKn11FpwGZS4vQI


也就是說,Herbie Hancock一樣的泰斗爵士鋼琴家之類的人制作了vocaloid主唱的曲子的話,喜歡爵士的人說不定就會來瞧一瞧vocaloid圈,我覺得這就有可能會產(chǎn)生出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爵士樂表現(xiàn),因此如果能變成這樣的話我想或許就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未來了。但這大概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能夠做出來的事情了,誰來給我整一整啊(笑)。


順帶一問您至今為止都沒有制作過vocaloid的完整專輯,有這方面的打算嗎?


現(xiàn)在的話還沒有啦。我我覺得自己制作的曲子是高卡路里的,像是家系拉面一樣的東西(譯者注:家系拉面,即1974年創(chuàng)始的「吉村家」的拉面作為來源的,以豬骨醬油為基礎(chǔ)的粗直拉面,售賣這一類拉面的店名經(jīng)常取為「〇〇家」)。家系拉面連續(xù)吃十頓的話太累了,因此從音樂的特點上我覺得我的音樂是不適合專輯這樣的形式的。一旦真要做的話還要擔(dān)心庫存,母帶制作還必須得要把各曲目調(diào)一致,有太多要考慮的東西了,所以我覺得好麻煩啦。


此外,我自己的話即使聽了張什么專輯,完整聽了一次后,而只反復(fù)地聽喜歡的特定的曲子的情況比較常見。觀察現(xiàn)在的音樂界的話,只制作了一首曲子就作為單曲專輯在流媒體上發(fā)布了,這樣的做法也變得多起來了,所以有點感覺不到堅持于專輯這樣形式的意義了啦。


vocaloid文化以視頻網(wǎng)站為中心興盛了起來這一點,說不定也造成了單曲循環(huán)信息量大的曲子這樣的形式普及開來。我感覺lumo桑的音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是vocaloid所特有的東西。


確實如此。因為為了聽一首曲子而特意的訪問視頻網(wǎng)站這一點,是在此前的音樂體驗中所沒有過的東西啦。事到如今雖然視頻網(wǎng)站上像是聽專輯一樣聽音樂也變得可能了,但是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很難的吧。


lumo?個人簡歷

Twitter:https://twitter.com/lumommmbon

ニコニコ動畫:https://www.nicovideo.jp/user/1526859/mylist/18782179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lf_txBkZ5Jk7P_Wwm225Q

原文鏈接:https://blogs.soundmain.net/14600/

https://note.com/lf_flat/n/n8bb685b12359

導(dǎo)語·采訪:Flat

本文編輯:しま


已獲得Soundmain平臺的翻譯授權(quán)。

翻譯:nagi


lumo 專訪 「復(fù)雜而又流行」的音樂風(fēng)格,是為了貼近「來自未來」的vocaloid這樣的存在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香河县| 象山县| 汾西县| 会宁县| 德清县| 贵阳市| 旬邑县| 通渭县| 博湖县| 东乌珠穆沁旗| 调兵山市| 鲜城| 巨鹿县| 溧阳市| 牡丹江市| 永嘉县| 上饶市| 望江县| 丹东市| 保亭| 普兰县| 皋兰县| 勐海县| 潮州市| 黄梅县| 乐陵市| 化德县| 东乡族自治县| 拜泉县| 滦南县| 易门县| 石门县| 铁岭市| 黎平县| 芜湖市| 敦煌市| 武城县| 白城市| 琼海市| 建湖县|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