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美術學院附中2022級優(yōu)秀課堂習作
前言
首先,有太多的素描理論、視頻、范畫或“秘笈”。所以當我們面對這些課堂作業(yè)時,恐懼或想要避開的是我們談論它們時還能談些什么。評論家郭曉彥參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評議素描:如果說“藝術”是某些藝術史敘事的產(chǎn)物或結論,那么,素描則幾乎處于這個系統(tǒng)之外,或者說,它提供了另外一種系統(tǒng)。
附中的素描訓練就應該處于這樣的“另一個系統(tǒng)”之中。并且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或指向性一直很明確。在這種明確之下,更客觀的談一談這樣一些作品也相對減少心理負擔。幾何形體、靜物、石膏像,作為素描學習的參照物,它們穩(wěn)定、簡易,適合青少年以此進入繪畫。特別是這些從每個班級里挑選出來的優(yōu)秀作業(yè),我們既能夠從中找出他們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取的能力顯現(xiàn),也能略帶挑剔的了解他們的欠缺。但我們也開始審慎的不再通過一張作業(yè)來推測這些作者未來藝術生命的走向。我們更愿意把它們當作同學們在這個階段的軌跡記錄。
在AI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今天,一個想法或一個創(chuàng)意能即時呈現(xiàn)的時候,我們或許應該強調(diào)素描作為一個手工操作的方式其存在的重要性。即當某件事物的實現(xiàn)過程被壓縮之后我們的體驗或情感必然會削減和虧空。所以素描或更多類似離開智能技術依然存在的事物必須有它們的價值。特別是它們對于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探索欲強烈,思想活躍敏銳,在信息泛濫的今天他們更加難以坐下來踏踏實實地解決素描的一些基礎問題。但是如果沒有對所觀形體深準確刻的認知,缺乏必要的技法訓練進而提高審美,他們的造型能力很難上升到一個較高的水準。以此為依據(jù),附中素描課程的教學目更內(nèi)在的本質開始顯現(xiàn)出來。
我們要使學生學生們克服課堂上的敷衍隨意,要按部就班的解決每一個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深刻地掌握造型規(guī)律,養(yǎng)成受益終身的作畫習慣。這對學生今后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大有益處。并且通過這些作業(yè)我們也看到,它們共同的優(yōu)點即不是被動與浮淺地模擬抄襲對象,不是盲目的處理黑白色調(diào),不是機械的描摹每一條邊線。甚至有些作業(yè)讓我們感慨它的“完美”。它們也在某個側面驗證了安格爾講的:“素描是繪畫藝術的雛形,素描有面的全局,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羅萬象的?!边m逢魯美附中建校70周年,我們也以此次展覽為起點,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們能夠在這個“藝術家的搖籃”里被愛,被包容,綻放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
顧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