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五味

*僅是借題發(fā)揮,不按高考要求寫作,就圖一樂。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傳統(tǒng)觀念里,各種分類總是向著五分。世有五行、聞有五聲、觀有五色、嗅有五味、食有五谷、讀有五經(jīng)、美食有五叔,直至中醫(yī)里耳目鼻唇舌成了五官,心肝脾肺腎稱為五臟,融會貫通之就有五味應(yīng)五色、五臟應(yīng)五味、五行應(yīng)五臟。五味調(diào)和,五臟協(xié)同,五行共通,行事方能停當(dāng)?!渡袝ず榉丁酚小奥勗谖?,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擾亂五行,天帝震怒,鯀不得治國之法,流放而亡,正是最早對五行調(diào)和的記錄。甚至到了五月初五,還要過這么一個節(jié),端“五”節(jié),端端這五、端端這五味。
味源又鮮底,居家之常備,入腎而養(yǎng)耳,汪洋降味咸。寬井之下、海洋之岸,一個個白色的山包、一片片曠日的水田,這種白色粉末,總是古往今來人們的必需品——鹽。有言這世上最難吃的食物便是忘了加鹽的食物,可見咸味之重要。古時官鹽的地位直逼玉石、金、銅、鐵等“硬貨”,謂是人們勞動力的“化學(xué)”源頭,謂是靈丹妙藥。如今也不難幻想猛烈一擊、粗野一烤、撒鹽一撮,從原始人類到當(dāng)代的我們,總會垂涎三尺。再提五味,廚界有語“要想甜,加點鹽”,既是甜味需要咸來佐,酸、辣、苦者,無這一撮食鹽,哪有在口內(nèi)開疆?dāng)U土的機會。所以咸粽萬歲
生津卻倒牙,烈喉而悶肚,入肝而明目,草木升味酸。無論是小喬木下垂的黃果、或是超市里瓶裝的調(diào)料、甚至是實驗室封存的藥品,酸總是有一種讓人不敢靠近的陌生,而酸翻過來以自己濃郁的氣味拉著人或是靠近、或是避遠(yuǎn),入了口,共咸一起如江洋大盜大肆侵犯,鬧個翻江倒海。而這份酸總會在某些時候展露出鮮明的頭角,試問如各色酸菜泡菜、酸辣土豆絲,直至番茄、咕咾味型,丟了酸味,還有何趣。有趣的是,酸總會被視為腐壞的標(biāo)志,這也催生了很多“逆襲”、或言“扭轉(zhuǎn)乾坤”的奇跡,腐壞的米湯造就了酸湯魚凜冽的爽、發(fā)酵的牛奶造就了酸奶和奶酪的獨特。醋酸、果酸在口中交織的濃烈奇跡,總會給咸配佐下的“富貴”帶來陣陣清風(fēng),實在是爽。
咧嘴而蹙眉,糊嘴還催吐,走心還玩火,煎熬倒味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總不是一個受人待見的味道,藥品味苦、膽魄味苦,直至蔬菜中也有一門苦瓜總讓我們年輕人退避三舍??嗔と藗円蝗肟诰退奶幥们迷以倚闹鳈?quán),宣得口中陣陣不快,又不愿散去,留著顎、齒、舌、齦慢慢返水去沖洗,更有甚者反沖上鼻腔,倒像是個和辣一樣的流氓,但是卻也忠厚老實,生津體驗甚至比酸還要穩(wěn)定,只是實在不舒服。但是少了這味,卻覺其他味所來甚易,缺了食趣,鮮香菇干制后產(chǎn)大量鳥苷酸鈉,整只泡發(fā)煮湯,張口咬半,這一份木質(zhì)苦所帶來的是湯中極致的鮮香,“苦”得云開見月明,正不會落了大鮮大香的俗套。周敦頤《愛蓮說》大揚蓮之清高,蓮子更是雅士的至愛,一芽苦芯更是從腳苦到頭。同樣地,一杯清茶,無它味,苦香而已。所謂雅士,苦在五味中卻該也是這么個地位吧。
招人喜愛,惹人品嘗,扎根于土,茂脾成甘。甘甜總是最讓人愉悅的滋味之一,刀耕火種之前,甜美的漿果總是各動物的摯愛,而后人類也很早就掌握了制糖技藝,有“南甘蔗北甜菜”的制糖說法,再到當(dāng)下,各色甜點糖果總是引誘孩子的利器也能俘獲戀人的芳心,就是會胖,它以一種幸福的存在和苦對立,有“同甘共苦”分明地對立二者。入口的舒爽來自于條件反射出的多巴胺,進而讓人更加有占有欲,讓它涂滿口腔的每一寸,甜味就這么理所當(dāng)然地被贈送了領(lǐng)地,甚至不需要理由。乃至無中生有,說出“這水很甜”的逆語來。但這份甜與其他味道的碰撞可就不常盡如人意,總是需要第三種味道的輔助,如甜辣要酸、酸辣要咸,但咸甜于我實在是難以接受的味型存在,二者交匯正如一山二虎,總是會起事端的。需要注意,甘和甜不是完全相同,準(zhǔn)確來說甜應(yīng)該是甘最主要的一種。甘應(yīng)該泛指各類同類口味,如“入口回甘”,若說成“回甜”就少了一層意味。
稱味不是味,尋水總是少,一嗆傷入肺,請嘗二金條。佛家有五辛歸入葷食不許僧人食用,即是大蒜、蔥、藠頭(小蒜、蕎頭)、韭菜、洋蔥(興渠)五種,其中除了韭菜和藠頭都是洋玩意。原產(chǎn)本國的花椒,美洲的辣椒,一并提起。麻、辣一類味覺應(yīng)是痛覺,但是這種刺激熱辣的感覺實在是可以和另幾種相媲美,便入了五味。辣發(fā)散,濕氣重地正是食辣重地,而這份熱辣從辣椒直接帶到了性格上,曹公筆下的鳳辣子最是代表。而川菜、湘菜,甚至部分贛菜閩菜,辣椒的出現(xiàn)是必然,但麻辣、香辣、鮮辣確實個個不同??梢哉f,辣是調(diào)和五味的利器,辣佐咸互為表里,辣佐酸一唱一和,辣佐甜異域風(fēng)情,辣佐苦……那是藥湯子。我總不喜吃辣,但極愿吃麻,咸麻、酸麻、日麻都是我的最愛,吃到盛時嚼上兩個也嘆極妙。但是其他的牛鬼蛇神,如姜、芥末、辣根等等,實在要避而遠(yuǎn)之。
五行、五臟、五官、五色、五味,各自獨立又相克相生,不免讓人想到歌詞“土生木釀水中火,金樽玉液小乾坤”,味順而氣通,進而事事合心,這道理就在舉筷間、落碗時。
?
*二金條,又叫二荊條,一種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