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線小城到U.S.,從陸本到美研的不完全申請指北:為什么留學,為什么去美國?
※ 本文為指南者美國留學原創(chuàng),轉載請聯系授權/更多資訊關注公眾號【指南者美國留學】
主講人 Ziwen
指南者留學特邀作者
本科背景:北京某211 行政管理
錄取院校:喬治城大學 公共政策
“在遺忘中不舍,醉醒交錯,青春大概如你所說;在花落時結果,期望很多,青春大概都這樣過?!?/p>
踩著ddl的尾巴交了作業(yè),起身動動腿,順便欣賞一下連日風暴后的晚霞。將最后一勺熱帶水果味的酸奶填進嘴里,我突然想起了這首歌。高三時,在那間狹小帶點霉味的寢室,它也曾陪伴我度過幾個沒那么努力,卻又不甘放棄的深夜。
回顧一路走來的種種,和網上,身邊許多例子一比,實在是差遠了,卻也真切“哭過,笑過,戀過,恨過”。如果用數據來呈現我的申請季,得到的大概是GPA幾何,學校名次多少,參與過幾個科研,搞砸了幾次考試。這些內容有很多可參考的優(yōu)秀案例,我的不值得拿出來單列;并且,我也希望這個系列,在對硬性數據的追求之外,還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
雖然還有一年才研究生畢業(yè),我的心境卻和職場人相差無幾了:找個工作,掙點小錢。更遙遠的學生時代,直到孩提,我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當偵探、宇航員、科學家、作家,翻譯家。離往事最近的一次,大概是高考動了報中文系的念頭。昔日的夢想好像一個都沒實現,奇怪的是,我不以為遺憾,反而有些滿足。畢竟多年以前,我從沒想過,那個來自五線小城的女孩,有一天能出國讀書,成績稀松平常,但干著薪水不錯的兼職,也曾見過世界之大。
我對“留學生”群體的第一印象,發(fā)生在三年前,在一家專做留學生主題的自媒體當寫手。那時我剛上大二,對留學這件事的認知停留在“不想去英國了,時間太短”。要我一個完全沒留過學的人寫關于留學生的文章,一開始別提多難受了,開會時大家的討論,我能聽懂的沒多少。但越是這樣,我越咬牙堅持著,帶來幾個還行的創(chuàng)意,忐忑地與美本美高的同學合作。
跟“未知苦處,不信神佛”等字句的道理類似,沒有經歷過的人,大概也想象不到背后的故事。我出生于00年底,18年進入北京的一所末流211,這其中稍微特殊點的是我參加了北京文科高考。同城上學,又趕上疫情,出國交換,我對母校的感情不深,更是因為窺見了其中種種,對很多事的態(tài)度愈發(fā)悲觀。大一那年的秋天,我就想著自己要出國。那時我想去英國,正是因為覺得時間短,好規(guī)劃,沒想到一年之后,這卻成了我放棄英國的理由。這方面父母的態(tài)度比較傳統,認為既然要出去念書,就應該到英美這樣的老牌國家。我不想去英國了,就和他們商量,去美國。
和很多從小出國或者去念美高美本的學生相比,我們這一派就顯得有點“野路子”了。家里沒有錢供我到國外讀本科,也不想讓我小小年紀就出去。到大二上學期,我媽還試探性地問我,確定要出國嗎,要去哪兒?父母都在體制內工作,認為女孩子安定一點,讀個博士,到大學當老師,是最好的選擇。但我不安分,想自己出去闖一闖,不樂意離家太近。
我對于“圈子”這個詞的中性認識很早,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次強調,大概因為我自己正是從小城市來到北京的人,其意義稱不上“逆天改命”,但也和上世紀的高考差不多。和海本同學相比,陸本同學想要留學,限制太多,信息太少了。即使拿到了不錯的offer,如何適應新環(huán)境也是個問題。
作為一名陸本同學,我不只想拿到offer,出國讀書;我還想試著理解身邊發(fā)生的一切。我想跳出群體的藩籬,用自己熟悉的異鄉(xiāng)人視角,更客觀地看待一種文明,一座城市。
這種對于陸本信息差的敏感,也許是因為“留學”在我的本科學校并不流行。系里五十多個同學,最后算我一共有4個人出國,2個去了美國,1個去了英國,1個去了日本。我的學校里去英國,香港等地的人數明顯比去美國,加拿大要多,如果是一所985,這個數據應該會很不一樣。
正是因為學校沒有留學的氛圍,我才努力向外尋求機會。但在此之前,我也首先回答了自己的內心:我為什么要出國留學?
我知道有些人是順應了家里的意愿。中介機構有不少這樣比孩子著急的家長。對我來說,留學的理由是想出去看看,是我天生性格喜歡冒險,多探索多自在,是想多掙點錢給家里買房子。20年我認識了很多美國留學生,我覺得還是美國的體驗最好,所以我跟父母說,我就要去美國。
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選擇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我認為只要自洽,有所規(guī)劃,都是合理的。我選擇去美國,也還有一種“吃苦”的心理在。這是不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現在還不知道。如今在美國呆了差不多一年,偶爾emo,從沒后悔。對于那時和現在的我來說,錢是重要的,成長是重要的。我也在排列選擇時,把不同國家的缺點列出來,最后發(fā)現還是更能接受去美國。
從我大一那年秋天,在一張撕下來的草紙上寫到自己畢業(yè)后要出國之后,已經過去了四個秋天。記得在北京時,看到滿地的落葉,欣賞著湛藍的天幕,心里會恍惚,會疼痛,心跳像一口收縮的鐘?;貒鴷r,看到大學校園里奔跑嬉戲的孩子,呼吸著夾雜榆樹氣息的晚風,我想,不知道有多少年,不知道還能不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了。不知道他們長大了,他們老了,會不會也記得年少的夏天,記得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或者夏夜晚鐘。
但我更清晰地記得,自己從未后悔。那是一個普通人,在普通的時間里做出的決定。那決定很小,影響不了任何人;那決定也很大,指引我走向今后的人生。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提到如何規(guī)劃申請時間線,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