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20 | 吉姆·蘭德爾《毅力》:毅力是消耗品

毅力是消耗品。
讀完吉姆·蘭德爾的《時間管理》之后,又看了看他寫的《毅力》。毅力這個詞聽著很虛。所謂的毅力,不如說行動力,或者追求目標過程中的自我克制。這本書里講的感覺比較「空」,沒有什么抓手,但是還感覺有點兒道理。

之前聽羅永浩的錄音里有這么一段故事:
羅永浩高中輟學,英語不怎么好。但是他想要去新東方做一名英語老師。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傳言新東方老師年薪百萬(2000年的時候);還有一個就是,新東方是一群北大窮老師創(chuàng)辦的理想主義的教育機構。
參加完北京新東方一個月的封閉課程后,在北京租了一個貧民房,開始背單詞、備課,以及練習講課。那時候他經常堅持三四天就堅持不下去了,于是跑到舊書攤買了100多斤的勵志書并放在門口。

雖然說成功學的書和勵志的書沒什么用,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勸人努力奮斗,也就是俗稱的「打雞血」。老羅每次忍不住要出去玩的時候,看到門口有這勵志書就會拿起幾本翻一翻,看到一句話:
「不怕苦吃苦半輩子,怕吃苦吃苦一輩子?!?/strong>
當時他就好像被雷劈中的感覺,然后羞愧不已,嚎啕大哭。然后沖進浴室穿著衣服沖了一個冷水澡,回到電腦邊上冷靜下來,繼續(xù)背單詞,做題。
就這樣堅持了三天,又忍不住想出去玩的時候,走到了門口又看到了那堆勵志書,隨便翻了幾本又發(fā)現了類似上面一樣的「雞湯金句」:
「失敗只有一種,就是半途而廢。」
于是老羅又感覺自己被擊中了,嚎啕大哭,滿地打滾,然后繼續(xù)回去做題。就這樣平均每三天一放棄,然后靠著100斤勵志書堅持了一年多(同一句「雞湯金句」再看第二遍就沒用了)。
雖然中途有幾次還是忍不住和朋友出去「滾滾紅塵」了,但最終還是完成了目標。
后來我發(fā)現,「毅力」屬于消耗品,基本一次雞血或者決心只能堅持3到5天。之后就會被“打回原形”。想要持之以恒的完成一個目標,一定是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
01 準備好艱難的跋涉
下定決心之后,要意識到通往勝利的道路一定是「漫長而曲折」的,有可能放棄或者遇到很多挫折,不要覺得只要有決心就可以一帆風順。

02 目標和計劃
無數研究顯示:當人們把目標落實于具體的文字后,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和時間管理課說的「目標可視化」是一個意思。明確的目標可以減少思想上的歧義和執(zhí)行中的變異。
和之前《時間管理》課里說的一樣,把計劃和目標分成一個個可執(zhí)行的小任務,并且把每個小任務的目標具體化,明確化。這樣在每一部分取得成就后,信心都會增長,這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去迎接更大難度的挑戰(zhàn)。
03 正確運用能量
既然「毅力」會耗費能量,那么我們一定要把它用在關鍵的地方,或者節(jié)約使用,并且找到恢復能量的辦法。
首先,不要輕易下決心,把「毅力」用在自己覺得重要的計劃上。
其次,可以通過制定一些規(guī)則或者培養(yǎng)習慣來幫助我們「節(jié)省」能量。比如「如果吃晚飯,只吃沙拉」,或者「每周一三五日早上做20分鐘運動」。
最后,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飲食,以及充足睡眠或其他形式的休息(比如冥想)都能幫我們恢復能量。

04 識別你的思想
我們的頭腦中有很多「噪聲」,其中一些會削弱我們的決心。當我們感到自己躊躇不前時,通過搞清楚自己的腦中在想什么,就可以識別那些影響我們的思想。其實我們是可以控制這些思想的,通過控制那些「噪聲」就可以把半途而廢的風險降到最低。
05 辨別自己的薄弱時刻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毅力存量會處于低水平。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消耗了很多「毅力」以后,需要一段時間恢復,才能繼續(xù)接受自律的新任務。因此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恢復和增強我們的「毅力」。
06 你的毅力比你想象中的強大多了
我們會看到電視中各種「人們靠著頑強的意志力絕處逢生」的例子,所以不要暗示自己「我沒有毅力或自律能力去做到這一點」。事實上我們都有頑強的毅力,只不過我們沒有調用它而已。越是運用毅力,我們就會越有信心和實力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
07 尾巴
我想先聊一聊多巴胺和內啡肽。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人體內的兩種激素,都能夠提供快樂,但兩者產生的機理不一樣。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你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比如好吃的、好玩的,多巴胺就分泌一下,讓你覺得很爽。它的效用產生于期待獎賞,而不是獲得獎賞。
內啡肽是一種補償機制,你堅持做一件事,比如長跑、健身,過程會很痛苦,但過后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對你進行補償,也會讓你覺得很爽。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zhèn)痛劑。
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多巴胺是一種即時滿足,這種爽、快感是比較易得的,玩游戲、刷抖音,在亢奮的狀態(tài)下,大腦立馬就會分泌多巴胺;而內啡肽是一種延遲滿足,它的分泌是吝嗇的,一般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才能獲得,比如瑜伽、跑步、登山、羽毛球等,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

「修行」的一部分意義就是要減少大腦中過多的多巴胺受體,以減少被大腦獎賞機制的控制而做出身不由己的上癮行為。多去追求內啡肽的分泌,以獲得「平靜的快樂」。這可能也是「毅力」的意義所在。
我們都想做自律的人,但自律不是苦行僧似的生活,也不是對生活樂趣的剝奪。自律是對滿足感的推遲。書中認為自律的意義是: 為了「明天」你能體驗到更美好的事情并感到快樂,而在「今天」做哪些可能不是你的「第一選擇」的事情。
但是也許當我們的目標達成后又會遇到新問題,比如減肥計劃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后又因為心情不好開始暴飲暴食。
其實真實的生活就是一連串的挑戰(zhàn)。
我們的目標就是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應對這些挑戰(zhàn),并不斷地向前走。幸運的是我們已經知道了有關毅力的知識,并且最終又恢復了健康飲食。
感謝你花時間讀到這里。
注:以上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