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04.01【體育之研究】——【白話釋文】
【體育之研究】——毛澤東 1917.04.01
【白話釋文】?
?國力衰弱不振,尚武之風不振,人民的身體,日漸瘦弱,這是十分值得擔憂的現(xiàn)象啊。提倡體育的人,沒有抓住根本,實行很久卻沒有效果。如果長期這樣不加改進,人民身體將會變得更弱。所謂的命運平順志向高遠,是外在的事,是最終的事。身體結實體力充沛,是自身的事,是根本的事。身體不堅強結實,那么就會看見武器就害怕,這怎么能讓命運順達,讓志向高遠呢?身體堅強結實在于鍛煉,鍛煉在于個人自覺行動?,F(xiàn)在提倡體育的人,無不是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然而后來沒有效果的原因,是外部的驅策力量不足以使他們的心鼓動,不知道什么是體育的真正意義。體育到底有什么價值,效果又怎樣,該著手于何處實施,都茫茫然就像在霧里一樣,他們覺得沒有效果也就算了。想要得到體育的效果,不是動用主觀力量,非要促進他們對體育的自覺性不可。假若自覺了,那么體育的作用,可以不用說而自己就能知道,命途順達志向高遠的效果,也會不去尋求而自己得到了。我深感體育的重要,傷心提倡的人的沒有采用正確的做法,有了解到國內同志,與我有相同的擔憂而相互憐惜的人一定很多。不僅自覺慚愧羞赧,拿出自己愚昧的見解,用來大家商討。我所說的并非都是自己親身實行的,尚有許多無據(jù)想象的地方,不敢欺騙大家。倘若我不足之處,請賜我教誨,這是我虛心所求的東西啊。
?
第一、釋體育
?
從有人類以來,即使(那時的人)很愚昧,(但是)也知道保護自己的生命。所以西山的一個叫薇的,餓了就知道吃;井上一個叫李的,吃不下就不吃;砍伐樹木用來居?。粍游锏钠っ米饕路?;原因是這些都是一個人的本能,沒有什么原因的。只是(這些本能)沒有發(fā)揚光大而已。有圣人的出現(xiàn),于是就有了禮,飲食和作息,都有節(jié)度。所以“;孔子在家閑居,衣冠整潔,容貌舒展安詳,神態(tài)和悅輕松”,“食物腐敗變味,魚肉發(fā)臭變質,就不食用了”,“孔子在矍相之地的菜園子里射箭,圍觀的人多得像一堵墻”。人體的組成,與動物相同,然而動物沒有人長壽,是控制它們生活沒有節(jié)度的原因。人們則用節(jié)度控制自己的生活,越往后越明了,于是就有了體育。體育,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東西方所說的不同:莊子效仿庖丁的辦法,孔子利用射箭駕車;現(xiàn)在文明的國家,德國最盛行,他們的斗劍的風氣,在全國播散;日本則有武士道,今日又因我國的影響,形成柔術,宴會的時候可以觀賞。然而考察它們的內容,都是先精通研究生理,詳細了解人體的構造,脈絡的運行,何處最早發(fā)達,何處還有缺陷,他們的體育就按照這種程序,抑制缺陷而且拯救他們所沒達到的。所以得出結論,在于是身體均衡發(fā)展。由此所以說,體育,是人類自己的養(yǎng)身之道,讓身體均衡發(fā)展,而且有規(guī)則次序的說法啊。
?
第二、體育在吾人之位置
?
體育,配合著德育與智育,然而德育和智育都依托于體育。沒有體育就沒有德育和智育??吹搅私膺@方面的人很少。有人以為智識最重要,或是道德最重要。知識誠然可貴,人之所以與動動物有差別就是這個原因。那么流傳知識是用什么載體呢?道德也的確可貴,用來群體生活說道理管束自己的就是道德。那么傳播道德的寓體是什么呢?身體,是知識的載體和道德的寓體。它就像車一樣承載知識,像房子一樣寓含道德。身體,是在知識的車和裝道德的房子。兒童到了年紀上學,小學時,應該專注于身體的發(fā)育,而知識的增長和道德的養(yǎng)成應該放在第二位。應該一愛惜保護為主,以教授和訓練為輔助?,F(xiàn)在的人大多不知道,所以
?
兒童因為讀書而得病或者夭折的也有。中學及中學以上時,應該體育德育智育三者并重,現(xiàn)在的人大多偏向智育發(fā)展。中學的時候,身體發(fā)育都有還沒完全,如果現(xiàn)在的人鍛煉的少用得多,那么不久發(fā)育就會到一半而停止了嗎?我們國家的學習制度,課程多如牛毛,即使是成年人,有強健的體魄,也不行,何況未成年人呢?何況瘦弱的人呢?由此看來,老師如果專門設立如此繁重的課業(yè),來困住學生,蹂躪他們的身體摧殘他們的生命,有不接受的就懲罰;智力過于常人的,就讓他讀其他的很多書,用好聽的話表揚,用豐厚的獎賞誘惑。哎呀,這不就是所說的壞老師嗎!學者們也憎惡這種情況常年出現(xiàn),想要打破吧,即使以身殉志也不后悔。何其多的人都有這樣的夢想!人只擔心沒命,還怕其他的嗎?尋求能夠完善自身的人,其他事就隨便了。完善自身就是體育。體育在我心中排在第一位。身體強壯了學問道德的增進也會收效更多。在我研究中,應該視為重要的部分?!拔锲酚泻脡模虑橛惺冀K,知道先后順序,就接近真理了。”這就是我所說的。
?
第三、前此體育之弊及吾人自處之道
?
體育德育智育三者本來應該并重的,然而以前的教學的人,注重德育體育忽略體育。看那些弊端。佝僂身體低頭行走,雙手纖瘦,登山就氣息急迫,下水就腳抽筋。所以才會有顏回命不長,賈誼早年死去,王勃盧照鄰有的幼年受傷有的坐著癱瘓。這都是有崇高的道德和極高智慧的人,一旦沒有好身體,道德智識就隨之而消亡。唯有北方的強人,任由金戈鐵馬戰(zhàn)死沙場而不厭倦,燕國趙國多出悲情感慨的人。烈士武臣,大多出自涼州。清朝開始時,顏習齋和李剛主張文化也重視武道。顏習齋遠去千里之外的塞北學習擊劍術,與勇士比賽勝利了。所以他說:“文武缺一還是正道么?”顧炎武是南方人,喜歡居住在北方,不喜歡乘船卻喜歡騎馬。這么多古人,都可以去學習啊。
?
學校已經建立了,采用各國已有的規(guī)則,只稍微改了一下風俗。然而辦學的人,還是沒有脫掉陳舊的習性,局限于所學習的東西,不能產生新的變化,或者有少數(shù)人注意到這點,也只是在表層思索,不去思考它的重要的地方反而重視沒價值的地方。所以我看現(xiàn)今的體育,大概都是形式多種多樣卻無實質內容。不是沒有體操課,也不是沒有體操老師,然而感受到體操帶來益處的人很少。這不是徒勞沒有收益,又有害處嗎?老師發(fā)命令,學的人勉強跟上,身體跟隨但是心里不愿,在精神上受到無窮的痛苦,精神上痛苦了身體上就會痛苦。大概上一次體操課,沒有不神情疲憊的人啊。吃東西不在意干不干凈,無機物,微生菌,都進入到人體,轉化成疾病;室內光線不足,那么視力就會受到很大損害;桌椅高低不平,類似于削足適履,那么身體就會受損;其余像這樣的情況很多,說不完啊。
?
既然這樣那么我們?yōu)閷W的人該如何為此打算呢?學校的設備,老師的教導訓練,是外部的客觀因素。我們大概存在內在的主觀的因素。如果內心堅定,那么身體就會服從命令。是禍是??孔约褐\求,我想要仁心治國那么這種場面就到來了,何況是體育呢。如果自身不振奮起來,即使讓外部的客觀條件盡善盡美,也還是不能得到其中真諦。所以說體育必須從自己的內心運動開始。
?
第四、體育之效
?
人是動物,則應崇尚運動。人是有理性的動物,那么運動必然遵從規(guī)則。既然這樣那么有什么重要于運動,又有什么超得過有規(guī)律的運動呢?運動讓自己身體更好,這是從小的方面說;運動用來保衛(wèi)國家,這是從大的方面說。但都不是本來的意義。運動,大概是保養(yǎng)身體快樂心靈的罷了。朱子主張敬,陸子主張靜。靜,靜止不動;敬,不是運動,也是靜罷了。老子說保持靜才是最重要的。釋氏務必追求寂靜。靜坐的方法,被朱子陸子一類的人都遵從。近來有延承這些人的,說靜坐的方法,自夸他方法的神奇,而且看不起運動的人損壞自己的身體。這有可能是一種方法,然而我不敢效仿。我認為,天地之間大概只有運動。
?
屬于人類的有規(guī)則的運動可以稱為體育。前文已經說了,體育的效果,是強健筋骨。我曾經聽說,人體的五官骨骼肌肉脈絡,到一定時候就定格了,再也不能改變,大概二十五歲之后,就再也不會變化了?,F(xiàn)在才知道不是這樣的,人的身體大概每天都會有變化: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會在人體各組織之間進行,視力不好可以變好,耳力不好也可以變好,即使是對六七十歲的人也有可以改變五官骨骼的作用,做一件事一定會有成功的人,又聽說弱者難以變?yōu)閺娬?,現(xiàn)在也知道不是那樣的。那些生來就強壯的人,濫用他的能力,不戒除各種欲望,因此他的身體逐漸被損害,自稱天生的好手,生來強壯已經足夠了,還需要鍛煉嗎?所以最強的人最終會變得最弱。對于弱者,那么就總是嘆息自己身體的不健全,而擔心壽命不長,兢兢業(yè)業(yè)刻苦堅持鍛煉。在消極的方面,就堅決戒掉貪嗜欲望,不敢使自己的身體有損害。在積極方面,就勤奮鍛煉,增加自己所沒有的能力。很久之后弱者就變?yōu)閺娬吡?。所以生來就強壯的人不需要沾沾自喜,生來羸弱的人不必要自我傷感。我也是生來羸弱,有人從小引導我變得強大,也不是沒有可能。東西方著名的體育家,如美國的羅斯福,德國的孫棠,日本的嘉納,都是從最弱的身體,得到最強的效果。我又曾經聽說,精神和身體,不能同時完善。進行腦力勞動的人,往往身體不好;然而體魄健壯的人,做事多數(shù)缺乏思考。這種說法也是錯的。這只能針對那些意志不強行為力弱的人,不是所說的用來概括君子的??鬃悠呤湃ナ?,從未聽說他的身體不健康;釋跡去往各處傳授佛道,去世時也是高齡;耶穌不幸冤死;至于摩訶末,左手拿持經典之書,右手執(zhí)著利劍,征服一個世紀。這些都是古代所謂的圣人,而且是最偉大的思想家?,F(xiàn)在的伍秩庸先生,七十多歲了,自稱可以活到一百歲,他也是腦力勞動的人;王湘綺去世時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因此這種說法,誰能夠辯駁呢?總之,勤于體育鍛煉可以強健筋骨,筋骨強健了體質就可以改變,弱者可以變?yōu)閺娬?,身心可以一并完善。這大概就不是聽天命而是全靠人力了。
?
體育不只是強健了筋骨,又增加了很多的知識。當今有人說:讓精神文明,讓體魄健壯。說的就是這個啊。想要讓精神更文明,就要先讓體魄健壯。如果體魄健壯了,那么文明的精神就會隨之而來。學知識這件事,就是認識世間的事物然后判斷它們旳規(guī)律。這點就需要一定的身體條件。直接觀察依賴于耳朵眼鏡,思考則依賴于腦筋,耳目腦筋就叫做身體,身體健全那么學知識的是就能完善。所以可以說知識是間接從體育中得到的。當今世上百種學問,不管是不是專門修習,總需要有體力才能勝任。有能力勝任的,也是體魄強健的人。不能勝任的,那就是身體累弱的人。身體強弱不同,繼而所從事的方面就會不同。
?
不知能增進人的知識,還足以用來調節(jié)感情。感情對于人來說,它的作用極大。古人用理性來控制感情,所以說主人老翁常惶恐不安極力忍耐,又說以理智控制內心。然而理智出于內心,心存在于身體里。經??催^病弱的人,往往被感情所牽絆,卻無力自拔;五官不全以及肢體有缺陷的人,大多是被困于對自己缺陷的悲哀,但是理性不能足以用來拯救自己。所以說身體健全,感情正常,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用例子來說話:我們人遇到某種不愉快的事,受到刺激,心里精神都不平靜,難以阻止,如果此時進行嚴格急時的運動,立馬可以去除先前不好的觀念,而又使腦筋清明,體育的作用可以立即見到。
?
體育不只能調節(jié)感情,還足以用來增強意志。體育最大的作用,大概就在這上面了。體育的主要宗旨,讓人有武力而且勇敢。武勇的名目,像猛烈,像無所畏懼,像敢作敢當,像耐力持久,都是與意志有關的事。舉例來說明,就像用冷水洗腳來練習猛烈與無畏,也足以用來練習敢為。凡是各種運動,堅持不放棄的,都有練習耐久力的好處。像長距離賽跑,對耐久力的聯(lián)系作用更顯著。當年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猛烈罷了;不破樓蘭誓不還,不畏罷了;把國當成自己家去奮勇守護,敢為而已;大禹治水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耐久罷了。這些都是基于日常的體育鍛煉,所謂人的意志,一直都是人生事業(yè)發(fā)展的先驅啊。
?
肢體瘦弱的人行為強弱沒力,肌膚紋理松弛的人心思柔順單純,身體的健康與否對心理的影響也像這樣。體育的作用,可以強健筋骨,因而增長知識,進而調節(jié)情緒,再而增強意
?
志力。筋骨,是人的身體;知識感情和意志力,是人的內心。身體內心都舒適了,就叫作俱泰。所以難道體育不是這樣么,保養(yǎng)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內心快樂罷了。
?
第五、不好運動之原因
?
運動力是體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現(xiàn)在的讀書人大多不喜歡運動,其中原因大概有四點:一是沒有自覺心。處理一件事體現(xiàn)在行為上,一定要先開動對這件事的興趣或是喜歡之情,尤其是要先有對這件事具體的了解明白以及為何這樣的智慧。清楚明白知曉具體以及為何這樣,就是自覺心的體現(xiàn)。人們大多不知道運動對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好處,或者是知道個大概,也未達到十分了解的程度。沒有用來激發(fā)智慧的東西,因此就沒有用來調動興趣的情緒。那些能孜孜不倦研究各種科學的人,認為自己與所從事的事的關系十分密切。今天不做,明天就無法以此謀求生存。然而在運動上就沒有這種自覺,這一半就應該怪自己不能深切體會到其中利害關系了。然而老師不知道怎么開導學生也要占一半的責任。另一個原因是積習難返。我國歷來重視文化教育,動則有好漢不當兵的說法,雖然知道應該積極運動的道理,與各國通過推崇運動而是國家變強的作用,然而就觀念仍深存人心,他們對運動的新觀念,大概還在既歡迎又拒絕的地步。所以不喜歡運動,也沒什么好奇怪的。有另一個原因是提倡不夠。這又分為兩類:其一,現(xiàn)在所說的教育家,大多不擅體育。自己不了解體育,只聽過體育這兩個字,也來教體育,所以出發(fā)點就不誠實,所以做起來也沒辦法,于是就減弱了學生們對體育的好奇。不管孩子就說讓他們學會自立,終日飲酒的人還說自己節(jié)飲,所以沒人相信。其次,教習體操的人大多沒有學識,語言粗魯,聽到的人都會堵住耳朵。他所了解的只有這一項,卻又未必精通,每天展示給別人的,只有這些機械的動作罷了。那些只注重形式卻沒有內涵的貫注給他人的做法,所做的不會長久,而當今的體操事實也是如此。還有一原因是學生們認為會運動很羞恥,認為會運動的人很愚蠢,這實在是人們不喜歡運動的一大原因。那些溫文爾雅,慢條斯理的人,看著很好看,也是社會所崇尚的。突然張臂露足,伸肢屈體的人,像什么樣呢?這不是該特別奇怪嗎?所以有深知身體必須運動,而且想要行動起來,卻沒有行動的人;也有一群人在一起能運動,自己卻不能單獨去運動的人;有在自己家里能運在人多的地方就不能運動的人??傊际且驗楹π吡T了。這四點不好運動的原因,第一與第四屬于主觀原因,要改掉就靠自己了;第二與第三屬于客觀原因,要改的話在于大多數(shù)人。君子要求自己,別人的就算了。
?
第六、運動之方法貴少
?
我自己擔心身體弱,于是研究防衛(wèi)生存的方法??垂湃苏f的也不少。近來學校有體操、坊間有書本,只潛心去空想?yún)s不實行,是得不到益處的。大概此事言談不重要,實行才重要,如果能夠實行,得知其中一點好處就足夠了,曾文正臨水洗腳,飯后走千步,得益不少。有老年人八十歲了還很健康,問他,說:我只是不吃太飽罷了?,F(xiàn)在的體操,各種方式都有,特別的多,豈止十種百種?鳥筑巢只在林子里的一根樹枝上,喝河里的水喝飽了就不喝了。我們人只有這副身體,只有這幅五官骨骼脈絡而已,雖然有百種方法,不外乎想要人血脈流通。全部方法的作用只有一個,一種方法是這樣的作用,一百種方法也是這樣的作用,那么剩下的就是就種方法可以廢除了。眼睛不看兩個地方就看得清楚了,耳朵不聽兩種聲音就聽得清楚了,鍛煉禁錮有百種方法,那是阻礙啊。想要取得效果,卻沒有見到效果。那些根據(jù)情況而使用方法,與怎樣鍛煉自己的身體的方法,不一樣。浪橋之所以適用于航海,拿旗桿之所以越高越好,游戲適合在小學進行,練武適合在中學開始,這些就是適應不同情況的方法。使筋骨運動而使血脈暢通,這就是鍛煉一個人的身體。根據(jù)情況采取方法應該很多,鍛煉自己身體應該少用點方法。當今的學者,大多誤解此中真意,所以他們有兩個錯誤:一是喜歡運動的人,認為種類越多越好,幾乎想要憑借一個人,百種方法都會,甚至沒有一樣有
?
益于身體;還有就是不喜歡運動的人,見別人會的技藝多,自己知道的又少,就堅決放放棄運動而不去實行,那些會多種運動方法的人不一定都擅長,追求的多了就荒廢了,又有什么可貴的呢?會的少不一定就不擅長,即使是一手一足的屈伸,如果經常進行,也對人有益。知道這個道理,然后體育才有進步的可能啊。
?
第七、運動應注意之項
?
做事都應該有恒心,運動也是這樣。有兩個人,他們對于運動,一個人做一會兒停一會
?
兒,一個人一直做,那么到底有沒有效果一定有區(qū)別了。進行運動而且堅持不懈,首先可以產生興趣。凡是靜坐的人不會自己運動,必定是被吸引去運動的。想要運動在于興趣。凡是科學都應該激發(fā)人們各方面的興趣,而運動尤其需要這樣。人靜坐不動就會覺得安逸,被迫做事就會覺得勞累,人們一直都喜歡安逸討厭勞動,假若沒有東西來促使他們,就不能夠改變他們好逸惡勞的心里。然而興趣的產生,在于每天運動從不間斷。最好在剛起床或是臨睡前運動會兒,最好裸露身體,也可以穿件薄衣服,衣服穿多了會礙事的。習以為常,讓這種運動的觀念,每天相連不間斷,今天的運動,接著昨天的運動進行,而且又引領明天的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不必過久,三十分鐘就足夠了。像這樣就會自然生出一種興趣了。第二是運動能產生快樂。運動久了,效果就會很明顯,就會產生自己的價值觀念。把體育當作一門學問那么做起來就會很愉快,憑借體育來修養(yǎng)德行就會一天一天見到效果,心中的無限快樂,也是因為堅持不懈才得到的。快樂與興趣有區(qū)別,興趣是運動的起因,快樂是運動的結果。興趣生于進行運動,快樂生于運動過后。二者自然有差異。
?
堅持鍛煉,卻不認真,也很難有效果。走馬觀花,雖然每天看,也像沒有看一樣。心思在天上,即使跟其他人一起學,也比不上其他人啊。所以運動要全心全意。運動的時候,心也要跟著運動,閑思雜慮,一并除去,用心于血脈怎樣流通,筋肉如何張馳,關節(jié)如何反復,呼吸如何出入。而且運動要有規(guī)律,屈伸進退,都要一一落到實處。朱子主張堅持一種別無其他,說吃飯就只想著吃飯,說穿衣就只想著穿衣。在運動時全心全意,也就像這樣啊。
?
舉止文明性格溫和,是君子的儀態(tài)。即使這樣,也不是所說的運動。運動應該有蠻勁。當年項羽困于垓下十次突圍都造成缺口,突然間山岳頹倒,風云變幻,項王力氣大得能拔起一座山,由基勇猛得能射穿七重甲葉,這就是蠻拙的道理,而與纖巧無關。運動方面也應該有蠻勁,有蠻勁那么力氣就大,筋骨就有勁。運動的方法應該不取巧,拙那么就會實實在在,鍛煉起來就容易。這二者對于初學運動的人十分重要。
?
運動時應該注意的地方有三點:一是要有恒心,二是要全神貫注,第三是要蠻拙。其它還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我就舉著幾點主要的罷了。
?
第八、運動一得之商榷
?
我已經粗略了解各種運動,認為它們都是重在外部的生長卻沒有一個從心出發(fā)的。于是我提取各種運動的優(yōu)點,自己發(fā)展成一項運動,受到這項運動帶來的益處,十分的多??偣卜譃榱危菏植?,足部,軀干,頭部,打擊運動,調和運動。每段運動分了小節(jié),總共有二十七節(jié)。因為把它分為六段,于是稱它為六段運動。在這后邊有敘述,這世上有學識的人,我有幸得到你們的指正。
?
一、手部運動,坐勢。
?
1.握拳向前屈伸。左右交替,各三次
?
2.握拳屈時前側后半圓形運動。左右交替,各三次。
?
3.握拳向前面下方屈伸。左右一起,做三次
?
4.手仰向外拿。左右參交替,各三次。
?
5.手復向外拿。左右交替,各三次。
?
6.伸指屈時前刺。左右交替,各三次。
?
?二、足部運動,坐勢。
?
1.手握拳左右垂。足就原位一前屈,一后斜伸。左右參,三次。
?
2.手握拳前平。足一側伸,一前屈。伸者可易位,屈者惟趾立。臀跟相接。左右參,三次。
?
3.手握拳左右自然垂下。足一支一彎。左右交替,各三次。
?
4.手握拳左右自然垂下。足一支一前踢。左右交替,各三次。
?
5.手握拳左右自然垂下。足一前屈,一后伸。屈者在原位,伸者易位,兩足大致在直線上。左右交替,各三次。
?
6.手松開拳頭。全身一起一蹲,蹲時屁股腳跟大概接觸,做三次。
?
三、軀干部運動,立勢。
?
1.身向前后屈。各三次(手握拳,下同)。
?
2.手一上伸,一下垂??噺堊笥倚乩?,左右各一次。
?
3.手一側垂,一前斜垂??噺堊笥冶忱?,左右各一次。
?
4.雙腳站立呈丁字勢。手左右橫蕩。扭捩腰脅。左右各一次。
?
四、頭部運動,坐勢。
?
1.頭前后屈。各三次。
?
2.頭左右轉。三各次。
?
3.用手按摩額部、頰部、鼻部、唇部、喉部、耳部、后頸部。
?
4.自由運動。頭大體位置不動,特意使皮膚及下顎運動。五次。
?
五、打擊運動,不定勢(做打擊運動的人,用拳頭遍擊身體各處,使血液奔注,筋肉堅實,是這項運動之主要部分)。
?
1.手部。右手擊左手,左手擊右手。
(1)前膊。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后膊。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
2.肩部。
?
3.胸部。
?
4.脅部。
?
5.背部。
?
6.腹部。
?
7.臀部。
?
8.腿部。上腿、下腿。
?
六、調和運動,不定勢。
?
1.跳舞。十余次。
?
2.深呼吸。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