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中,其實皇太極比之康熙的能力更強

最近有網(wǎng)友問貧道清朝的皇太極與康熙那個更厲害呢,對此貧道今天來大概說說清朝這兩位皇帝。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清圣祖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后第二位皇帝。
如果說誰能力更強,貧道認為皇太極更勝一籌。
只不過皇太極在位時間相比于康熙來說實在是太短了,又猝死于入關前夕,不然世祖這個廟號就不是順治帝了而是皇太極了。
下面貧道來大概說說。
皇太極雖然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實際上的清朝開國皇帝。
因為清朝在努爾哈赤時代只是后金政權,雖然面對明軍在關外是勢如破竹,努爾哈赤也稱過帝。但后金當時只是屬于關外的一方割據(jù)勢力,注意只是關外的一個割據(jù)勢力,并非一家獨大,還有蒙古和朝鮮的威脅,而且明朝緩過神來,也暫時抑制住了努爾哈赤的攻勢。
所以說努爾哈赤時代的清朝更像是一方小的割據(jù)勢力。
到了皇太極時代清朝就開始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皇太極先后征服了蒙古和朝鮮,算是統(tǒng)一了關外。而且在征戰(zhàn)蒙古林丹汗勝利以后,還獲得了傳說中的傳國玉璽,當然也有可能為了自己正統(tǒng)性而造假制造的傳國玉璽。
總之清朝在皇太極時代算是徹底將后金這個松散政權過渡成為了中央集權的政權。并且改國號為大清,正式建元為“崇德”,與關內(nèi)的明思宗的“崇禎”年號針鋒相對。并且大致統(tǒng)一了關外,使清朝在明朝滅亡以后具備了入關奪取天下的實力。
可以說清朝要是沒有皇太極在位的17年打底,是根本不具備入關奪取天下的實力。而且1643年入關的前一年皇太極猝死了,如果不猝死,那么帶領清軍入關的就不是攝政王多爾袞了而是清太宗皇太極了。
準確來說努爾哈赤只是草創(chuàng)了清政權,并且還有瓦解的危險。將這個危險渡過,并且使其壯大,使清朝真正成型具有入關實力的是皇太極。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之亂、收臺灣、三征噶爾丹、抵御沙俄。的確是一位出色的守成之君。
不過康熙雖然厲害,但面對的危機只是統(tǒng)治不穩(wěn)定的危機,并非是開國統(tǒng)一天下的那種巨大危機。而且之前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人給他打下了已經(jīng)大致統(tǒng)一中國的根基。擁有的底牌比之皇太極多太多了。
所以貧道個人認為康熙的能力并沒有皇太極強。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zhuǎn)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