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問題》三十七、關于計劃工作
【本文轉載自——? 僅供學習參考】
三十七、關于計劃工作
? 465頁上引用恩格斯的話,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社會生產就成為可能。”這是對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國民經濟的平衡,是經過經濟危機達到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有可能經過計劃來實現平衡。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認我們對必要比例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教科書在這里說:“自發(fā)性同自流性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存在不兼容的?!保?66頁)但是不能認為社會主義社會里就沒有自發(fā)性和自流性。我們對于規(guī)律的認識不是一開始就很完善。實際工作告訴我們在一個時期內可以有這樣的計劃,也可以有那樣的計劃;可以有這些人計劃,也可以有那些人的計劃。不能說這些人的計劃都是合乎規(guī)律的,一定是有些計劃合乎規(guī)律,或者基本上合乎規(guī)律,有些計劃就不合乎規(guī)律或者基本上不合乎規(guī)律。
? 認為對比例關系的認識不要有個過程,不要經過成功或失敗的比較,不要經過曲折的發(fā)展都是形而上學的看法。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但必然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圣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成了“先知先覺”。為什么教科書過去沒有出版?為什么出版了要一次再一次地修改?還不是因為過去認識不清楚,現在也還認識不完善嗎?拿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說,開始我們也不懂得搞社會主義,以后在實踐中逐步有了認識,認識了一些,但也不是認識夠了。如果說夠了,那就沒有事做了。
? 466頁上說社會主義的特點是“經常地自覺地保持著比例”,這是一個任務,一個要求。要實現這個任務是不容易的。斯大林就說過蘇聯的計劃還不能說已經完全反映了規(guī)律的要求。
? 經常保持比例同時也就是經常出現不平衡,因為不成比例了才提出按比例的任務。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不按比例、不平衡的情況,要求我們按比例和綜合平衡。例如經濟發(fā)展了,就到處都感到技術人員不夠,干部太少,于是就出現干部的需要和干部分配的矛盾,就促進我們多辦學校,多培養(yǎng)干部來解決這個矛盾,出現了不平衡,出現了不成比例,人們也就進一步認識客觀規(guī)律。
? 在計劃工作上,如果什么賬都不算,一切聽其自然或四平八穩(wěn),要求絲毫的漏洞都沒有,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其結果都會破壞比例。
? 計劃是意識形態(tài),意識是實際的反映,又對實際起反作用。過去我們計劃規(guī)定沿海地區(qū)不建設新的工業(yè),1957年以前沒有進行什么建設,耽誤了七年的時間,1958年以后才開始大的建設,兩年中得到很大的發(fā)展。這就說明像計劃之類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對經濟的發(fā)展或不發(fā)展,對經濟發(fā)展的快慢有著多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