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事跡廣匯臨時稿(創(chuàng)革改制篇二)
建文元年
正月
四日乙亥:改四川行都指揮司昌州為昌州長官司、普洛州為普洛長官司、威龍州為威龍長官司
十七日戊子:革云南云南府照磨所檢校一員、大理府照磨所檢校一員
至是革云南府等十四府照磨所
二十二日癸巳:革湖廣武昌府江夏縣金口鎮(zhèn)巡檢司、鲇魚鎮(zhèn)巡檢司
二十二日癸巳同日:置江西贛州府安遠縣南橋保巡檢司
二十七日戊戌:革北平行都指揮司會州衛(wèi)巳松驛、大龍驛、會川驛、黎溪驛、腰驛
二十七日戊戌同日:革山西平陽府僧會司
二月
二日癸卯:改大理寺卿為大理卿,大理寺左寺、右寺為左司、右司,左寺正、右寺正為都評事,左寺副、右寺副為副都評事;革大理寺左司評事四員,右司評事八員,置左司評事六員、右司評事六員;革大理寺左司務(wù)一員、右司務(wù)一員;置大理寺典簿一員
時復(fù)置大理寺及左右二司,左司評事四員,審錄在京軍民衙門、直隸衛(wèi)所、府、州、縣刑名,右司評事八員,審錄在外十二布政司、都司、衛(wèi)所、府、州、縣刑名,后因二司所設(shè)評事多寡不等,治事煩簡不均,詔二司評事均分六員,依刑部、都察院十二道各帶管直隸地方審錄
五日丙午:革江西贛州府安遠縣僧會司
六日丁未:革四川都指揮司會川衛(wèi)儒學(xué)
七日戊申:置湖廣衡州府來陽縣觀山巡檢司
九日庚戌:改福建福州府福寧縣青灣巡檢司為相山巡檢司,松山巡檢司為庫溪巡檢司
二十日辛酉:改廣東鹽課提舉司為廣東都轉(zhuǎn)運鹽使司、海北鹽課提舉司為北分司
二十二日癸亥同日:革福建邵武府光澤縣河泊所
二十四日乙丑:革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清吏司清吏二字
二十四日乙丑同日:革戶部十三清吏司,立職民、度支、金帛、倉庫四司,每司置郎中一員、員外郎二員、主事八員
二十四日乙丑同日:革刑部十二清吏司,立詳憲、比議、職門、都官四司,每司置郎中一員、員外郎二員、主事八員
二十五日丙寅:升六部衙門為正一品,增六部左侍郎一員、右侍郎一員;升六部尚書正一品,增六部左侍郎一員、右侍郎正二品
革浙江紹興府在城河泊所
二十八日已巳:改浙江十二道提刑按察司為浙江十二道肅政按察司,各分巡道改為分司
革四川行都指揮司松潘衛(wèi)
三月
升天下各省承宣布政司布政使正二品,左參政、右參政正三品,左參議、右參議正四品
二日癸酉:革河南汝寧府新蔡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二員
七日戊寅:革福建福州府福寧縣河泊所
九日庚辰:革直隸應(yīng)天府及各府照磨所檢校一員
于是并革直隸徽州府及各府照磨所、司獄司
革直隸徽州府歙縣織染局
十二日癸未:改直隸揚州府儀真縣清江閘為清江壩
十三日甲申:改河南開封府杞縣清溝馬驛為雍邱馬驛、祥符縣時和馬驛為陳留縣清賊馬驛、雅川涉平馬驛為葵邱馬驛
革江西贛州府上館驛
十八日己丑:改太仆寺卿為太仆卿;分太仆寺少卿為左少卿、右少卿,分太仆寺寺丞為左寺丞、右寺丞;升太仆寺左少卿、右少卿從四品,左寺丞、右寺丞從五品;改陜西、山西、甘肅行太仆寺主簿為典簿
二十日辛卯:定廣惠庫舊鈔免進天財庫,就庫收放,立廣惠庫,勘合并底簿
二十四日乙未:革陜西漢中府略陽縣并儒學(xué)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