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學考研【知行法學丨初試一本通:專業(yè)課之講義、教材、法條的關系】
前言
雖然很多同學已經開始復習很久了,但是仍然沒有搞清楚講義、教材和法條的關系,在此有必要截取《初試一本通》中的內容進行詳細解釋。閱讀教材通常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地毯式閱讀,也就是從頭到尾給自己制定計劃,然后每天幾十頁,一直讀下去;一種是索引式閱讀,也就是以講義和課程為核心,找到不懂的地方回去查看教材,然后深入了解并搞清楚。一般而言,3月份之前可以采取前一種方法讀書,但是進入到4月份及以后,還是應當以講義為核心,遇見不懂的去教材查找,進行索引式閱讀。(知行班主任師兄語,大家謹記,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問過無數次)

二、一輪教材和講義的使用方法
(一)自己看書和聽課有什么區(qū)別?
其實看書和聽課本質上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一種輸入型學習的過程,只不過有的人習慣通過聽課來學習、有的人習慣自己看書來學習。而對于大多數同學而言,自學的自覺性和對知識點的把握度并沒有很高,所以通過聽課可以起到一種帶領思考和監(jiān)督的作用。此外,有些知識點如果單看書可能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去閱讀和歸納,但是在聽課時有時候通過一兩句話的點撥和延伸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總體來說,建議大家一輪階段可以先結合講義自主看教材(略讀即可,因為一般自己是看不出什么內容的,這也是必須有高質量的視頻課的原因,而不是像其他機構一樣只有一堆無用的廢紙,這對于絕大多數同學毫無意義),之后在第二輪的時候聽知行法學強化課課程,進一步鞏固知識。
(二)備考的時候要不要看教材?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只看講義就好,不需要看教科書(因為太厚了),但其實講義說到底也是對教材的提煉+總結+部分論文和其他著作觀點的補充,并不能完全替代教材,尤其是在強化階段,更應該注重對教材的閱讀和學習,在把具體的內容吸收過之后再通過講義進行不斷的記憶。在前期梳理教材的時候,可以借助講義或自己整理邏輯框架形成這一科目的體系。對于某一個知識點,框架圖如果是道其一,講義/筆記就會道其二,教材還可以延伸道其三道其四,所以在梳理教材的時候不僅要抓住主干,還要對延伸講解的部分進行閱讀和思考。在沖刺階段背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背誦框架和關鍵詞,而前期的閱讀和思考能夠決定在考場上能作何種程度的展開作答,到了后期只全面背誦講義則是足夠的,因為前期閱讀教材而加深的理解部分已然內化于心。
閱讀教材通常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地毯式閱讀,也就是從頭到尾給自己制定計劃,然后每天幾十頁,一直讀下去;一種是索引式閱讀,也就是以講義和課程為核心,找到不懂的地方回去查看教材,然后深入了解并搞清楚。一般而言,3月份之前可以采取前一種方法讀書,但是進入到4月份及以后,還是應當以講義為核心,遇見不懂的去教材查找,進行索引式閱讀。(知行班主任師兄語,大家謹記,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問過無數次)
(三)教材和講義的區(qū)別在于什么?
首先最直觀的區(qū)別就是頁數,教材動輒一本幾百頁而講義通常是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講義的閱讀壓力和背誦壓力都大大降低;其次是凝練度,教材會為了講解清楚而將知識點進行層層細化,而講義是將重點內容提煉出來,比較有體系感和邏輯性方便背誦;最后是實時性,教材大部分出版年份較早無法跟上最新的修法和學術動態(tài),講義會根據以上變化進行及時修改和補充,同時也會添加一些總結和歸納的內容以及部分老師的論文觀點。但需要注意的是,講義無法完全替代教材,它也只是一種學習的輔助工具書,在強化階段一定要認真閱讀教材并加深理解,在背誦階段則依靠講義即可。
(四)兩本或以上的教材要怎么處理?
這種問題主要出現在憲法科目上,因為有藍皮和黃皮兩本參考書目。合理的學習方式是區(qū)分總論、基本權利、基本制度和國家機構四大板塊后,每一板塊的不同專題選定一個主要參考教材奠定基礎,在此之上再適當閱讀另外一本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舉個例子,憲法總論部分中的“概念”可以以藍皮書為基礎,因為黃皮書上很難總結出概念,而“特征”這一部分則適合將藍皮書納入黃皮書。而且要注意,兩本書不要同時看,而是要先看一本,再看一本,防止混亂。最好的辦法是:以知行的講義為主并從頭到尾開始學習課程,打造良好且穩(wěn)固的憲法學知識體系,而藍皮書和黃皮書皆為講義的注腳,事半功倍。當然,需要再次提醒,一定不要從頭到尾閱讀黃皮書,因為現在的考查形式下已經不需要這樣安排,大家對憲法不要過多“在橋上蓋房子”,而是應當抓重點和核心。
(五)考研和法考的讀書順序
大家在復習初期,除了會有兩本以上考研專業(yè)課教材的問題以外,還會有“法考民法和考研民法怎么結合,怎么分先后”等全部涉及到考研和法考“兩本書”的問題。我們的基本觀點:先讀一本,吃透一本后再讀另一本。
應用法中以民法為例,在一輪階段聽完法考之后,對法考的體系進行梳理,吃透后再結合藍皮書的體系,這樣兩個體系就能一目了然、相得益彰。不要一本書還沒看完就誤入另一本書,因為此時自己基礎比較薄弱,這項工作耗時長且效率低,影響學習進度和狀態(tài)。當然,也可以先看考研再看法考,這就取決于自己的先后順序安排了。
理論法三門學科只能先看考研,再看法考。考研課本至少把形式體系掌握,然后再去用法考來促進理解和記憶,防止因法考打亂了考研的體系。憲法還涉及到藍皮書和黃皮書的選擇問題,建議梳理清楚藍皮書的形式體系后,再對比黃藍兩本教材。黃皮書中有部分知識比較晦澀,建立起知識體系后對比學習效果會更好。
常見誤區(qū):在尚未精讀一本的前提下,就開始拿著各種資料開始拼湊,看似學得很多很飽滿,但實際上當遇見若干個章節(jié)無法做到一一對應時是無法駕馭兩本書的,最終只能得出簡單結論“這兩本書不一樣”,然后混亂、糾結、放棄。這種現象很常見,千萬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三、怎么利用法條?
(一)重視法條
無論是法考還是人大法學考研,法條的作用都至關重要,如“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歷史演變”“合同法定解除的類型”,都體現了“源于法條,高于法條”和“要先看法條”的學習思路。
人手一套法條:基于教義學和規(guī)范法學的立場和學術研究路徑,請大家務必重視法條的作用。請配備中國法制出版社(實用版)系列法條,該系列法條全面,便于翻閱,且配有注釋,憲法、民法、刑法、知識產權法四門相關學科法條均需提前購買。法理學和法律史不涉及專門法條無需購買,法理學中的《立法法》通過單獨文檔發(fā)送給大家。目前市場上流傳的法條版本有很多,主要分為兩大系列,一是中國法制出版社系列,另一是法律出版社系列,其中每個系列中又有很多分支,不完全相同。綜合考慮紙張質量、體系安排、法條內容、有無注釋、價格高低等因素,推薦大家購買中國法制出版社(實用版)系列法條,請大家一定要認準最新版本,不要買錯。
例外情況:有些同學法考已經購買了全套法條,也無需再行購買,大同小異,殊途同歸,法考的配套法規(guī)匯編也很不錯。
(二)從事實到價值
民法中從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到生效,刑法中從客觀到主觀,都體現出了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分析框架,“目光在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穿梭往返”。人大法學考研以規(guī)范和教義學著稱,考驗大家法條的理解程度和理論功底,要求大家在學習理論的時候要“找法”,也即找到法律依據,做到規(guī)范分析。詳情請見知行法學公眾號底部菜單欄右下角“真題解析”一欄下的各個科目的歷年真題解析。
(三)法學討論不要脫離文本和法條
碩博讀書會都是以文本出發(fā),防止出現侃大山和空對空的情況,這個在以后的學術生涯中很重要,尤其是在人大這個注重規(guī)范和教義的學術環(huán)境之中。在讀書會上嚴格以文本為依據,其實這也是對組織者和匯報者的一種尊重,即使不從學術角度來講,單純從做人角度也該如此。大家最反感的就是那種什么都沒看還夸夸其談的人,這是對人的不尊重。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像律師一定要看案卷,學者一定要看論文,讀書會一定要讀書,是一個道理。不看案卷而夸夸其談的律師,不看論文而胡吹亂侃的學者,不讀書而夸夸其談的匯報人,不僅是學術有問題,而且做人也得不到尊重。在考研中也是如此,發(fā)問的時候,要準備好“課本依據”(哪一章,哪一頁)和“法條依據”(涉及到哪個法條)兩個東西,才能確保大家在一個水平線上去討論,而不是空對空地胡扯亂扯。當然,法律史和法理學兩門學科,有些知識沒有法條依據,那至少要找到課本依據。
具體而言,憲法和應用法這些學科應該如何運用法條,對法條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請大家閱讀第三章二輪強化階段相應科目的備考方法。
后記
更多詳細內容,請大家在知識星球內查看置頂文件《初試一本通》。

更多詳情請關注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知行法學,學術型輔導團隊,日常發(fā)布人大法學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學考研一站式解決方案,有專業(yè)、有方法、有溫度、有態(tài)度。

人大法學考研【知行法學丨初試一本通:專業(yè)課之講義、教材、法條的關系】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