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窮人的建筑材料”說的卻是它!
在 18 世紀晚期,現代生物分類學和現代生態(tài)學之父 CarlvonLinné 在其著名的植物物種鑒定著作中將竹子認定為巨型禾本植物的亞科,歸入現在所稱的“禾本科”中,竹子和稻子、小麥以及甘蔗一樣是禾本科的亞科,而竹子則是四季常青的多年生植物。

正如前文所講,竹子種類繁多,各個種類的差異也較大,有的竹種矮如灌木,有的竹種甚至可以長到50m 高? ,竹子不同分類如圖所示。

竹子可作為人和動物的食物,并用來制造各種器具,從釣竿到樂器,從家具到藝術品,竹材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在很多方面都被視為一種優(yōu)質材料,但是在東南亞、南太平洋及拉丁美洲國家長期用于鄉(xiāng)村建筑,它被視為“窮人的建筑材料”,其地位遜色于木材。
竹子的生長速度十分的迅速,成材時間短,這也是其作為建筑材料生態(tài)性的重要因素,竹子生長快速的原因在于其生物特性與其它植物不相同,其它植物只有頂端的分生組織在生長,竹子卻每一節(jié)的分生組織都在生長,而且分生組織分裂速度也較其它植物快很多,伸長的速度也快。
世界竹子資源十分豐富,綜合竹子具有的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等優(yōu)勢,通過現代植物培養(yǎng)技術,合理種植與砍伐竹材為建筑等行業(yè)提供優(yōu)質有材料是十分可行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竹子的種植速度越來越快,借助竹子生長速度快的特點,在五年的時間里就能培育出建筑所需要的竹材,甚至所需時間更短,這種生長速度的優(yōu)勢遠遠的超過了作為建筑材料的木材的生長速度,從而也為以竹代木的理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哥倫比亞的瓜多竹直徑可達 24cm 左右,它的莖稈只要 3~4 個月就可以完全長成,有些品種每公頃產量可達到 6 萬多株;江西毛竹可兩個月成竹,3~6 年成材。
竹子對生長條件要求并不高,稍加養(yǎng)護便可成材,一次成林,可連年發(fā)筍成竹,若對 5~6 年的老竹不進行砍伐,竹林很快就會老化,容易開花死亡,故而對竹子資源不僅僅要保護其生長,更要合理的砍伐與種植,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同時又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
種植竹子的經濟性要強于種植木材,竹子從種植到加工生產的成本都低于木材,只從成本考慮,建造竹房屋比普通材料住宅的成本便宜 20%? ,故而以竹代木具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
竹子通常以無性繁殖方式為主,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竹的地下莖可以不斷生長出竹,生長出的竹又通過光合作用等能量轉化,鞏固了地下根莖的生長,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生長特性通過合理利用,幾乎可以做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竹子開花會導致竹子大片死亡,故有“種竹千百利,只怕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