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河中央!中年后,才知道“悲涼”才是人生的底色
人到中年,恰如船到河中央。
站在中央是什么感受?
就是既看清了過去,也看清了未來,人生是一個過程,再也沒有什么迷惑。
人生從后往前看,命運就像掌心觀紋,一目了然。原來覺得自己有很多能耐,實際上一切都是隨波逐流而已。
但如果從此認定命運就是這樣了,那也不能說是對的。

中年后,才知道“悲涼”才是人生的底色!
對于悲涼這個詞,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悲傷凄涼,但這到底是什么意味,我這里打個比方你就知道了:
譬如你是人到中年,一個人流落他鄉(xiāng),恰逢秋雨連綿,你坐在客房中,聽著雨聲變得稀疏起來,你看著陰暗的天空,感受周圍潮濕而寂寥的空氣,你突然就覺得自己好落魄,心中的悲涼就這樣蔓延開來,讓你無能為力,傷心欲絕。
命運離奇,你根本反抗不了。
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在這個地方,也不知道下一步去哪里。你心中有人,可身邊卻空無一人。你想要掙脫這一切,可你又無處可逃。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辛棄疾這首詞中,字字句句都是悲涼之意。

一個人,最難就是一個人!
兩個人還好一些,哪怕都是孤獨寂寞冷,如果是兩個人一起喝酒,那悲涼也能消散一些。
最怕就是一個人待著,真的,如果你是一個處于落魄狀態(tài)的中年人,那你千萬不要習(xí)慣了一個人躲在一個地方,你一定要去人多的地方,去一些公共場所,去那些具備“通達”的氣場中。
這樣環(huán)境會“中和”一些你的落魄,環(huán)境能改變?nèi)?,可以讓你的運勢發(fā)生微調(diào)。
我曾見有人混得越是不好就越怕見人,性格越來越“社恐”化了,然后整天琢磨一日三餐的問題,腦子里不能想別的,人也變得斤斤計較,混一天算一天。
這其實就是自我設(shè)限,看似自由,實際上把自己嚴重限制住了。要知道,哪怕你去打工,讓自己處于集體生活之中,你也會給自己帶來積極的改變。

孤獨是需要足夠修養(yǎng)的!
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很多人都說孤獨永恒,與其在人群中狂歡,不如一個人享受孤獨。道理是對的,但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辦法面對孤獨。
這就像悠閑很好,但大多數(shù)人也沒法悠閑度日一樣。
因為很多人一旦陷入到孤獨的境地中,他們的生存都成問題,而且外在的壓力疊加內(nèi)在的貧乏、空虛和蒼白,會讓人變得異常痛苦。
只有那種已經(jīng)解決了內(nèi)外問題的人,內(nèi)在足夠豐盈和強大,才能夠擁抱孤獨,享受孤獨。如馬斯克所說:
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除非他既強大又樂觀。

如何化解悲涼?
除了上面所說的環(huán)境加持外,要想化解悲涼,我的建議就是主觀上的努力,當你智慧有所提升,物質(zhì)條件極大改善,那你自然就是不一樣的精神面貌。
人生是一種藝術(shù),藝術(shù)的內(nèi)涵是主觀性,它強調(diào)“感覺”,而感覺、感性是不能標準化,也沒有辦法形成傳遞、固化成方法論的。
一個聰明人可以通過察言觀色應(yīng)付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但他會覺得很累。而一個對人際關(guān)系“天賦異稟”的人,機械亦深,自然就可以輕松做到面面俱到。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需要譜寫自己的人生軌跡和故事,這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而這兩者從某種意義上都源自經(jīng)歷。有經(jīng)歷才有見識,有見識才能以心轉(zhuǎn)境,也才能駕馭這個世界。
最后,有這樣一句話,與諸位共勉之:當你看到某人坐在樹蔭下面的時候,你要知道他在很久之前就種下了這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