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日炎涼《列子·湯問》
辯日炎涼
(兩)小兒辯日
? ? ? ? ? 《列子·湯問》
【原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今譯】
相傳春秋時,孔子到東方去游說,看見兩個小孩激烈地爭辯著,就問他們?yōu)槭裁礌幷摗?/p>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出山,剛開始升起時離我們近;而到了中午,就離我們遠了?!?/p>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初升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
說早晨離得近的那一個小孩又說:“太陽剛出來時,又紅的大,大得像車上的傘蓋;到了中午,卻又白又小,小得只像盤子、缽子那樣了。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看起來顯得大嗎?”
另一個說中午太陽離得近的卻說:“太陽剛出來時,冷颼颼的,空氣清清涼涼;到了中午,熱得卻像把手伸到熱水里,這不正是離得近使人感覺到熱,遠的使人覺得清涼嗎?”
二人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連路過的圣人孔子也不能斷定誰對誰錯,判斷出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嘲笑他說:“誰說您十分博學多才呢?”
【賞析】
“辯日遠近”有的說太陽中午離得近,有的說太陽中午離得遠,各執(zhí)一詞,難以判斷,各說各有理。
兩個小兒辯斗,各自根據(jù)片面的觀察而堅持己見,列子(作者)認為是不可取的。
“世人但以問無不知為多,圣人以辯之無益而不辯”。儒道兩家講究修身處世,反對進行無濟于世務的辯論。重人倫,輕物理;重道德,輕科學,自有其片面之處。
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探求和大膽質疑的精神。同時它還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涯,學無止境,即使是廣聞博識的圣人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也會有所不知,需要進一步學習。
“辯日炎涼”辯論太陽離地遠近。
后以“辯日炎涼”也作“辨日炎涼”形容兒童(小孩)自幼聰穎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