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與人性,螺旋中循環(huán)前進(讀書思考)
今天618買書確實便宜很多,所以我也把之前推書視頻的文案,在這里發(fā)一下專欄。
我不接軟文廣告,穩(wěn)定收入來源就是大家自愿贊賞的稿費。
此外,不定期寫一些讀書分享,推薦我自己認為不錯的書籍,是我目前唯一會考慮的帶貨模式。
因為書的質量就是內容本身,這是我能完全把控的。
我推書也不會只上鏈接,還是會寫比較多的個人思考分享,希望能給大家獨立思考,帶來一些啟發(fā)。
(1)思考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做《周期》,作者是霍華德,他也是世界最大的不良資產買家“橡樹資本”的創(chuàng)始人。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這是一本很好的經濟和投資入門的書籍。
這本書沒有晦澀的知識、公式,也沒有玄奧的K線圖形、技術指標等等。
所以你即使沒有任何經濟學和股市基礎,你都能很好的看懂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雖然書名叫《周期》,但其實最主要講的是“人性”。
而我認為,不管投資還是炒股,最重要的就是“人性”。
就像這本書里說的那樣,不管是經濟,還是股市,都是存在周期規(guī)律。
但這個經濟的周期規(guī)律,不像物理和數(shù)學里的周期那么規(guī)律精確。
經濟和股市的周期規(guī)律,有著很明顯的內在隨機性和極端化傾向。
這是因為在經濟領域是有人參與的。
而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很容易放大經濟領域的周期規(guī)律波動,讓其更加無序化,更加極端化。
這是為什么,即使我們知道經濟是有周期規(guī)律的,但我們卻很難去把握,去做到精準預測。
因為我們很難把握人性,更難以克服人性。
而這本書很深刻的闡明了這個道理。
其實這本書看下來,就是講述“人性”在經濟和股市周期規(guī)律中的互相影響過程。
所以從“術與理”角度來說,那些K線指標其實都只是“術”是手段。
而講投資理念和人性的,是“理”,是核心。
這并不是說“技術”就不重要,技術就好比是武器,而“理念”就是內功。
二者并不沖突,你修煉好內功,那么即使拿起一根稻草也能當利劍,不懂得K線指標也一樣能賺錢。
但反過來,如果你只懂得K線指標,卻沒有一個很好的投資理念去指導你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
那么即使你技術再高明,也只是一個小孩拿著大刀棍棒去揮舞,不但傷不了敵人,反而可能傷了自己。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任何一個有興趣去做投資,不管投資什么,都應該先去了解人性在投資領域的巨大影響。
這樣可以避免你少走很多彎路。
這也是我推薦《周期》給大家閱讀的原因。
希望能以此幫助大家培養(yǎng)形成一個比較良好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價值觀。
當然了,其實“知行合一”是最難的。
人性的弱點之所以難克服,是因為很多時候即使你明知道不能這樣子,但當你身處在這個狂熱亦或者恐慌的市場里,你總會身不由己的被你人性弱點所操控,而做出錯誤的選擇。
以上這些算是我對這本書的一個“導讀推薦”,下面我還會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讀后感。
(2)為何要多讀書
接下來,我主要闡述一些我自己對周期規(guī)律的一些思考和衍生擴展分析。
基本上是不會太多涉及到這本書的內容。
大家也不用擔心被“劇透”,也不用擔心會受我影響,束縛自己看書的思路。
反倒是我的一些觀點,其實會跟這本書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可以幫助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本書,避免被完全陷入到書里,避免完全被書里的觀點所左右。
這里也分享一些我讀書的理念。
我一直堅信“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句話不是說不讓大家看書,而是說看書的時候不能盲目偏信書里的內容,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最終看完書后,大家要能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只有這樣書里的內容才會真正被你消化,成為你自己的思想。
這個我覺得才是真正的“無書”的概念。
當然了,要達到這樣一種狀態(tài),其實首先就要求你有大量的閱歷或者看過大量的書籍。
就好比下面這張圖。

所以,你想要“盡信書不如無書”,首先你得先看大量的書,有大量的知識儲備,那么你再去看書,就很容易以自己的思想角度去審視一本書,而不是對書里的內容照單全收。
因此我們看書的時候是需要有這種科學的“懷疑”的精神。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看書是需要科學的懷疑的精神,而不是故意找茬的批判精神去看書。
這二者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有些人比較容易極端,把懷疑變成找茬,進而是批判角度去看書,這樣的話很容把書里一些精華的有用內容,也被當成糟粕舍棄,吸收不進去。
這樣其實很容易陷入到另外一個“信息繭房”。
其實像寫這些書的人,很多都是各自領域內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寫出來的東西雖然不一定全部都對,也不能盲目相信權威去照單全收。
但毫無疑問,他們寫的這些東西,很多都是精華的經驗分享,是值得學習的。
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更何況是這些各自領域內的大師呢?
所以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妄自尊大。
這其實不管是做人、看書,都是通用的道理。
總的來說,我們不管看什么書,都需要有自己獨立思考。
我這里也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對周期的理解。
(3)周期規(guī)律
周期,就是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
自然界有自己的周期規(guī)律,比如說日升月落、春夏秋冬的周期規(guī)律,我們人類歷史的歷法都是基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周期規(guī)律而制定的。
經濟的運行也有自己的周期規(guī)律,經濟復蘇→經濟繁榮→經濟滯脹→經濟衰退→經濟復蘇,這樣一個周期不斷的循環(huán),周而復始,貫穿人類文明數(shù)千年的歷史。
把經濟領域細分,還有很多支流的周期,比如說央行的逆周期調節(jié)、企業(yè)的盈利周期、信貸周期、債券周期等等。
這本書其實主要說的是經濟領域的周期,但其實我們如果把目光放得更廣大一點,不單單是經濟,國家也有自己的周期,民族也有自己的周期,甚至整個人類文明也有自己的周期,乃至整個地球生態(tài)圈也有自己的周期規(guī)律。
所以人類的歷史總是在螺旋循環(huán)中前進。
注意,這里我比常用的說法,多了個“螺旋”。
之所以不是簡單的循環(huán),是因為歷史不會完全重復,細節(jié)會有很大不一樣,但過程高度相似。
這種相似循環(huán),我認為就是螺旋循環(huán)。
在循環(huán)中螺旋前進,舉個例子,這個螺旋是三維層面,映射到二維歷史畫卷里,就會隨著時間變化,出現(xiàn)很多細節(jié)的不同,但都在同一套循環(huán)體系里。
比如100年前的螺旋顯現(xiàn)的是那個角度循環(huán),而100年后螺旋顯現(xiàn)的是另外一個角度的循環(huán)。
雖然二者可能在同一個循環(huán)體系里位于同一時間點,但對應的映射位置,卻可能顯現(xiàn)出不同的效果,從而出現(xiàn)不同的細節(jié)。
表現(xiàn)出隨機性。
這就是我理解的循環(huán)周期里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細節(jié)。
大家如果有了解數(shù)學上的“分形幾何”,還有“投影幾何”應該就會對此有一個理解。
舉個例子,我們用手勢去做一個投影。

單看投影的“二維”圖形,我們很難去腦補對應的更高維的“三維”手勢形狀應該是什么樣。
同理,我們三維層面所看到的一些不規(guī)律的隨機性,可能在更高維度會顯現(xiàn)一個精確的規(guī)律性。
所以在當前最前沿的物理理論里,有一種猜測是說,我們當前的三維空間,實際上是更高維的一個投影。
所以很多我們當前看到的隨機性和不規(guī)律,在更高維度是精確的規(guī)律性。
其實這樣一個概念,同樣也是可以引申到周期規(guī)律里。
在人類歷史上不斷循環(huán)反復的周期規(guī)律,之所以在一個大的周期循環(huán)里,細節(jié)有許多隨機性。
但在更高維度,可能有一個無窮多的平行宇宙,包含了無窮種可能性,從而就會把這樣的隨機性給熨平,變成了精確可測。
這是我個人的一個理解和領悟,可能說起來有些深奧,大家如果缺乏相關的物理知識估計理解起來會比較吃力。
萬物皆是螺旋周期循環(huán)運動,我舉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吧。
比如說,我們平??吹降奶栂颠\動圖是平面的,比如下面這張。

然而實際上,太陽系里在空間里的實際運動估計是下面這樣的。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螺旋式循環(huán)前進”的軌跡。
二者結合一下,就是下面這張圖。

可以看到,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軌跡是不一樣的。
這其實跟我們看待事物的道理是共通的,不同角度去看待“人事物”都會看到不同的一面。
把這個不同角度,升級到不同維度,就會有一個更加不一樣的視野和格局。
以后有機會,我也會跟大家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籍,來加深大家的理解。
回到這本書。
這本書里,作者是通過人性來解釋經濟周期規(guī)律的隨機性。
因為人性是不可測的,所以由大量人類參與的經濟活動就存在這樣巨大不可測的隨機性,并且很容易極端化。
這種極端化,導致我們經濟的周期規(guī)律,通常是在一個“主軸”的方向上,做一個寬幅的上下波動。

人性在這個過程里,很容易放大市場實際價格,往極端化發(fā)展。
所以就很容易在炒作中把資產價格推高到泡沫化,又很容易在暴跌中把資產價格踩踏到谷底。
隨波逐流的投資者,只能追漲殺跌。在市場狂熱的時候,盲目追高,而在市場恐慌的時候,踩踏割肉。
而聰明的投資者,則應該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
這里最大的難題是,你需要保證自己是市場里的少數(shù)人,而別人是市場里的大多數(shù)人。
如何界定當前市場處于泡沫化的位置,如何界定市場處于暴跌后的谷底位置,就是投資里最考驗眼光的地方,也是最考驗人性。
而這本書里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講這一點。
另外,這本書里一直強調“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不過實際上本書作者因為預測了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而名聲大噪。
我贊同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說沒有人可以100%預測對未來。
但我要補充一下,未來雖然是不可預測的,但未來是可以預判的。
這里預測和預判的區(qū)別就是,判斷是來源于自己的主觀判斷,是有可能出錯,但是自己要做出任何決策,都是需要對未來先做一個預判。
包括這本書里也強調過,投資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我們當前所處的“周期位置”。
而實際上,這個判斷當前所處的“周期位置”,就是對未來的一個預判。
比如,如果你判斷當前處于一個上升周期的中部位置,那就代表你判斷未來還會繼續(xù)上漲一段時間。
如果你判斷當前處于一個上升周期的頂部位置,那就代表你判斷未來下跌的概率會大于上漲,是風險大于機會。
這都是基于對周期位置的判斷,來對未來走勢的一個概率性預判。
原則上來,這種預判,不是預測。
比如說,你判斷當前是周期的頂部位置,可能發(fā)生轉折,這只是代表接下來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漲,而不代表一定不能再繼續(xù)上漲一段時間。
預測是篤定某種結果,預判是一個概率性判斷,需要策略做結合。
所以通常我文章里,只會說股市預判,而不會說股市預測。
這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有本質區(qū)別。
其實我們不管做什么決策,都會基于自己對未來有一個預判前提才會做。
比如你看好,你才會買。
這種看好本身就是一個對未來的主觀判斷。
所以我們也不用排斥對未來的預判,但要避免去盲目相信某種預測,因為過于篤定的話,一旦錯判就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被動,進而動搖自己。
因此這本書經常在強調這一點,某種程度上,通過周期規(guī)律去判斷當前所處的周期位置,會增強自己對未來判斷的一個準確率。
比如說,如果股市已經連續(xù)瘋漲了一大波,那么接下去肯定是下跌的概率會大于上漲。
即使還有上漲,也只會導致下跌的概率越來越大。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股市已經連續(xù)跌了一大波,跌了很久,那么接下去上漲的概率就會大于下跌。
即使還會繼續(xù)下跌,也只會導致上漲的概率越來越大。
我們只做大概率的操作,才能大概率賺錢。
這也是我經常在文章里跟大家傳達的一個投資理念。
要勇于在大跌之后買入,要敢于在大漲之后賣出。
當然,這句話只對指數(shù)有效,對個股無效。
如果一些個股自身基本面不好,那么跌下去可能就起不來了,特別是在A股注冊制下,每年都有海量新股發(fā)行,現(xiàn)在A股已經有5000支股票,資金已經很難照顧到所有股票。
所以個股并不適合越跌越買,容易越套越牢。
但指數(shù)就不太一樣,指數(shù)的周期規(guī)律還是很強的。
所以,我是一直建議大家現(xiàn)在只買寬基指數(shù)ETF就好,不要去碰個股。
所以“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這句話同樣也是對指數(shù)有效
我們要避免大眾化的追漲殺跌,只有這樣長期持之以恒的保持這樣的操作,就能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一套長期穩(wěn)定盈利的模式。
這實際上也是這本書所要傳達給大家的一個投資理念,一個理性的投資理念。
其實只要是理性的投資理念,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
但問題就在于,道理往往大家都懂,但實際操作起來確實最難的。
這就是上面說的“知行合一”才是最難的。
所以即使看完這本書,也不能讓你馬上就蛻變?yōu)橥顿Y高手。
書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能夠學以致用,書里的知識才能化為你思想的武器。
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謹記。
今天的“讀書分享”就到這里,相信對大家應該會有一個幫助。
大家如果對周期規(guī)律,對投資的人性影響有興趣,那么不妨可以購買這本書來仔細閱讀一下。

今天618,我就先多推薦一些我自己覺得不錯的書,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需要購買,用券更便宜。
今天圖書是全場五折,加上滿300減120,等于是打了3折,還是很劃算的。
單篇專欄最多發(fā)五個商品,我下午還會把3年前寫的一些讀書思考,在這里發(fā)一下,下午還會發(fā)兩篇專欄,大家如果還沒湊到滿減,可以先加購物車,等下午看我其他專欄,再一起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