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虎形拳“三把勁”研究
? ? ? ?心意虎形拳,在十大形象中,排行老二,可見虎形拳之地位相當顯赫。練此拳時,其外形好似深山老林中的斑斕白額大虎,八面威風,其勢嚇人,其聲如雷。拳經
云:“虎有出山之勇猛!”心意拳中之虎形取虎出山之勇猛,采虎剪撲搏斗之技巧,力量雄渾,外形穩(wěn)健,加之丹田發(fā)聲,此神此形是素為拳家所贊賞的!
? ? ? ?心意拳之虎形拳主要技擊之法,表現在“摟、抽、丟”三把勁上,否則就不稱為戴氏心意虎形拳了。
? ? ? ?一、談談戴氏心意虎形拳“摟勁”的體現
? ? ? ?心意虎形拳的“摟勁”,表現在練法上,即:“縮身下勢,丹田氣上提,前腿曲膝腳跟著地為虛步,后腿彎曲,單腿支撐全身體重,雙手呈雞手(拇指大張,食指直豎,其他三指微曲內扣,雙臂內裹,搶肩縮胯,背現猴背,雙雞手由本人胸前從外上向內下?lián)Щ?,內氣由下丹田上升至臂到肘、催到手指部,也就是要求氣貫筋梢,用摟勁將對手來掌或拳重力擱下,對方隨著手落,便會前俯,其根必拔。下壓內摟的內勁越大,其勢必然擊傷對方之手腳,使其解除武裝,失去攻勢,倚若擊不倒對方,起碼大挫了對方之銳氣,為你發(fā)出“抽勁”就準備了有利條件,這就說明,
? ? ? ?心意虎形之“摟勁”產生在前,相當重要。試想你用虎撲傷人,假如對方沒有準備,可以說擊中的可能性較人,假若對方也做了好應戰(zhàn)的準備,一個人想撲倒另-個實力相當的人,恐怕也難!甚至會造成本身的失誤。
? ? ? ?二、談談戴氏心意虎形拳“抽勁”的使用
? ? ? ?心意虎形拳的“抽勁”,是“摟勁”的繼發(fā)之暗勁。發(fā)勁者內心明白,對方看不清、說不明,也即是瞬間的爆發(fā)勁,就是傷了人,對方往往弄不清是用什么拳傷他的,這也就是心意拳暗勁的妙處。如果“抽勁”練不好,想將對方拋出去,是萬萬做不到的。所謂“抽勁”就是在你把對方的手腳摟砍下來時,雙臂內合,雙掌托相靠、翻腕,用手托頂擊對方之橫隔膜。該手勢用的是起勁,和“摟勁”正好相反,此刻丹田氣下沉,雙腿變虎步扎穩(wěn),手起步落,丹田下沉,對方橫膈膜之處遭到起勁的重擊,必然自行退躍。這樣彼此雙方之力變?yōu)橐环N合力,對方便會被拋出去了。但是,一旦你用“摟勁”將對方手腳封閉,根節(jié)拔動之時,發(fā)出“抽勁”才可奏效。遲則對方穩(wěn)住身形,有了防御準備,就使不上勁了。這就叫:“遲則生變”。
? ? ? ?三、談談戴氏心意虎形拳“丟勁”的實用
? ? ? ?心意虎形拳之“丟勁”是“抽勁”的連發(fā)之暗勁。如此勁節(jié)用上,必置敵人于死地。心意拳,民間叫“打架拳”。就是講該拳實戰(zhàn)的價值大,外表樸實無華,實戰(zhàn)卻價值特大。
? ? ? ?當你在用“抽勁”時,同時雙掌十指下落前點。只要指尖點到對方胸前要害穴位上,對方必然隨著拋起而重跌,還會造成重傷或死亡。因此,在平時比試,切磋武藝時,最為能用“摟,抽”兩種勁節(jié),后一種“丟勁”千萬不能加之對方身上、否則會出現人命事故。
? ? ? ?戴氏心意虎形拳“三把勁”的修煉,練者必悟通拳理內勁,才能練出超凡的功夫來,然而,在使用時,一定要掌握“寸勁”,也就是“火候”對于是什么人用什么勁節(jié),意思是“敵、我、友”要分清。你使用什么勁節(jié)要做到內心清楚,是該一勁制服呢,還是三勁齊發(fā)呢?做不到心明眼亮,恐怕就是練虎形拳上了功夫,在使用上也是盲人騎瞎馬,亂來瞎打?;⑿稳m妙,但不懂拳理,恐怕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文:董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