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阿奇扎里特裝甲車,T-54/55:我承受了超出體格的重量

阿奇扎里特裝甲車是以色列以T-54/55中型坦克底盤為基礎,通過強化裝甲發(fā)展出的一款重型裝甲車運兵車,阿奇扎里特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女殺手。

常規(guī)裝甲車不適合以色列的國情
以色列自建國起,就一直處在戰(zhàn)亂中,每隔十來年就要發(fā)生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局部沖突更是如家常便飯。雖說以色列軍隊在戰(zhàn)亂中得到鍛煉,但是所處的困境卻是其他國家所不能理解的。
雖說以色列建國后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不斷申請入國,但國土面積狹小、人口數量不足的整體狀況沒有改變,這種情況下每一個士兵的性命都是十分珍貴的,尤其是有戰(zhàn)斗經驗的老兵。

初期的以色列各種物資極度匱乏,尤其是裝甲武器,不管什么型號,只要能找到湊數就行,漸漸的站穩(wěn)腳跟之后,以色列也開始將武器裝備統(tǒng)一化,系統(tǒng)的購入了一些裝備,其中就包括在60年代購買的M113裝甲車。
M113在世界上獲得數十個國家的訂單,至今它的系列型號仍然在世界多個國家服役,其中不乏歐美先進國家,然而對于以色列那個惜命如金的國家來說,M113脆弱的防護力讓士兵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僅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作戰(zhàn)行動中就受到不少的損傷。

可見以色列需要的是一種強裝甲的裝甲運兵車,世界上大部分的輕裝甲型號并不適合該國,對此以色列只好自研相關設備。
阿奇扎里特裝甲車
以色列在80年代初就有了研發(fā)重型裝甲運兵車的想法,在總結了戰(zhàn)爭經驗之后,他們認為以色列軍隊需要的是一種能夠伴隨梅卡瓦主戰(zhàn)坦克,在城市巷道等復雜環(huán)境下作戰(zhàn)的裝甲車。

在過去常年的戰(zhàn)爭中,以色列俘獲了大約700輛蘇制T-54/55中型坦克,這些裝備投入戰(zhàn)場當作主力已經不再適合,本著資源不浪費的想法,從1987年開始將276輛T-54/55坦克去除炮塔,改裝成重型裝甲車。
坦克改裝甲車最大的問題就是乘員艙和出入口的布置,因為原本就低矮的底盤,車體兩側無法布置出入艙門,最后設計師用一個緊湊型的動力包替換了原有的動力系統(tǒng),MK1型使用的是650馬力柴油機,MK2型使用的是850馬力柴油機。動力包布置在車體尾部靠左的位置,這樣就在車體尾部右側留出了一個半米左右的通道,可讓士兵依次進出。尾部還有跳板式尾門,頭上的裝甲可以在液壓驅動下向上撐起,讓士兵不至于貓著腰通過,提高出入效率。

車體防護是阿奇扎里特的重點,坦克原本的炮塔結構被取消,車體的6個方向裝甲都做了加強,其中正面更是達到了20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加上傾斜布置,等效厚度還要增加。車體兩側也安裝鋼裝甲,并且向外突出遮擋了行走裝置上半部分,起到了間隙裝甲的作用,提高了對RPG這類單兵武器的防御力。
武器裝備為車頂一挺7.62毫米FN機槍,可由機槍手在車內遙控操作,能夠提供基本的防護火力。

車組成員3名,分別為駕駛員、機槍手和車長,乘員艙可以坐7人,早先每個乘客都有一個頂部出入口,后來也許是認為會極大地降低防御力,改成了2個。
T-54/55中型坦克本身重量只不過在36噸到39噸不等,將炮塔去除之后車體重量猛的下降到20余噸,然后又不斷地增加裝甲,最后的阿奇扎里特裝甲車重量飆升到44噸,搭載士兵之后還會更重一點,也真是為難T-54/55的小體格了,不過從阿奇扎里特能夠跑出65千米的時速來看,五對負重輪的改進空間真的是非常強大。

據以色列官方稱,這款魔改裝甲車能夠抵擋早期型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或者反坦克導彈的攻擊,其正面可以抵擋125毫米穿甲彈的打擊。當然這個說法應該是有一定的水分的,要真是這么強的話,也沒必要繼續(xù)研制雌虎重型裝甲車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阿奇扎里特裝甲運兵車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世界上防護力最強的裝甲車之一,至今仍然服役于以色列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