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5.41 《矛盾論》
【本文轉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僅供學習參考】
41、《矛盾論》
? 教員1937年8月寫的哲學著作。編入《毛澤東選集》第1卷。寫作《矛盾論》的目的與《實踐論》一樣,也是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經驗主義,特別是嚴重的教條主義錯誤思想,向全黨進行馬克思主義認識路線的教育,為奪取新的勝利而斗爭。
? 這部著作根據(jù)我們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兩種宇宙觀斗爭的歷史經驗,闡述和發(fā)揮了以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明確指出,《矛盾論》主要是講客觀世界矛盾變化的根本規(guī)律及其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過程和途經。教員說:“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薄?strong>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薄?strong>客觀矛盾反映入主觀的思想,組成了概念的矛盾運動,推動了思想的發(fā)展,不斷地解決了人們的思想問題?!币虼?,辯證法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上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并根據(jù)這種研究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 教員把客觀世界看作是錯綜復雜的各種矛盾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從辯證法體系的高度揭示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各個方面、要素。他以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關系為主線,從矛盾的普遍性開始,著重闡述矛盾的特殊性,然后又提高到矛盾的普遍性,從而具體地論證了二者的辯證法,進而把辯證法與認識論內在地結合起來,為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提供了哲學根據(jù)。教員指出:“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币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類的認識總是這樣循環(huán)往復進行的,而每一循環(huán)[i]都可能使人類的認識提高一步,使人類的認識不斷深化。教條主義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個別事物的特殊本質,才有可能充分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充分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本質;另一方面不懂得在認識了事物的共同本質以后,還必須繼續(xù)研究那些尚未深入研究過的或者新冒出來的具體事物,就是割裂一般與特殊的辯證法。因此,不能把辯證法看作是可以死背硬套的公式,必須把它同實踐、同調查研究密切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 教員詳盡地論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則。他指出:“我們從事中國革命的人,不但要在矛盾的總體上,即矛盾的相互連結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從矛盾的各個方面著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總體?!彼唧w地說明了要從事物的運動形式、過程、階段上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特別強調了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對抗形式與非對抗形式,對決定革命戰(zhàn)略和策略的重大意義。他說:“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笨傊?,必須從客觀的實際運動所包含的具體條件,去揭示出現(xiàn)象中的具體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體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從而找出解決矛盾的辦法。
? 《矛盾論》從哲學上概括了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經驗,以矛盾的共性個性關系為主線,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具體分析具體問題的光輝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主要矛盾與矛盾主要方面的觀點。它是又一部為實事求是原則奠定理論基礎的哲學著作,不僅當時指導我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而且今后也將指導我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注:
[i] 只要嚴格地按照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