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胸口不是要捂住別人的腦子
因為不爽所以要罵一罵。
近期因為女明星穿衣時候一些捂胸口的動作好像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這個動作是不大方的、小氣的,甚至認為這是設(shè)計師的不尊重,還有人把這個行為引申到文化自信上。首先后者一句評價就是因為一個小動作就判定文化不自信,那么這個文化本來就不自信,和動作沒有關(guān)系。
相同的邏輯也可以引用到旁觀者身上,所謂的因為捂胸口所以不大方、不尊重他人,他們的依據(jù)是做這個動作的人把所有的旁觀者都視為了猥瑣的偷窺者,所以是不尊重的。此類的話術(shù)在網(wǎng)上最常見的是女性在社會新聞上說“男的不行”以及LGBTQ人群在網(wǎng)上說“順直不行”,很有幸我體驗過后一種,但是我當下默默地給那個說順直不行的評論點了個贊,因為實際上他們的評價和觀察是符合我生活的事實的,同時作為一個也屬于這個標簽下的人并不會覺得對方就是在指著具體我這個人進行指責,點贊的行為是在認可身邊確實存在有這樣的人對LGBTQ的群體造成了困擾和不公平。
本質(zhì)上來說,在一個活動中普通觀眾和猥瑣攝影師都是同樣的一個標簽,即旁觀者,但是所有人都要因為這個共同的標簽就要自動地自我代入并認為對方就是在冒犯自己嗎?從共同標簽到感到冒犯實際上還有好多步驟要走。一個是先明白就是是誰在這個活動中真實受到了影響甚至傷害,即誰是這個活動中的弱者。很明顯,在活動中被媒體用刁鉆鏡頭掃視的女明星是實際受到影響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個人取向并未在主流社會中得到認可而需要個人去承擔一些風險的少數(shù)人是真實受到了影響的。第二就是再想一想讓對方感到傷害的行為自己有沒有參與,對方之所以捂著胸口是因為一些旁觀者希望拍到一些走光照片獲利,但是普通觀眾只是在看她們穿著自己精心選好的衣服參加活動,那么后者并沒有參與讓對方感受到傷害的行為。明確了這兩點,會發(fā)現(xiàn)普通觀眾是這個事件中最為中性的第三者,但是如果第三者在這個公共環(huán)境中還要對弱者施壓,要求對方放棄自我保護的行為,那就是和那些猥瑣的攝影師同流合污,營造的也不過是一個剝削弱者的場景罷了。實際上,我認為普通旁觀者和被審視的人搶奪被害者角色是一種巨嬰行為,因為在嬰兒的世界里需要哭出聲才能獲得大人的關(guān)注和愛撫,但是成年人之所以被稱為成熟,就是因為能夠做到意識到世界中他人的存在以及他人的需求,并且明白有時他人在當下場景的需求是比自己緊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