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全揭秘第三章筆記
頻率分布
超低頻:20-80
低頻:80-250
中低頻:250-800
中頻:800-2500
中高頻:2500-5000
高頻:5000-8000
超高頻:8000-12000
極高頻:12000-16000
空氣聲:16000以上
超低頻的聲學(xué)特性:
1.聲音松軟
2.會降低整體聲音低頻樂器的力度
3.具有柔和的低頻彈性
所以如果需要有力的低鼓,不能提升60左右,那樣只會讓聲音更沒有力度。
低頻聲音特性:
1.增加了聲音低頻的力度
2.使整個低頻部分更有活力
中低頻
經(jīng)過EQ提升450左右的聲音溫暖度更加好,但是沒有經(jīng)過EQ處理的聲音清晰度卻更高
也就是說這個頻段包含有一個矛盾的聲音特性
溫暖而甜美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兩個特性所依托的頻段并不沖突
溫暖和清晰卻處在相同的頻段上
模擬調(diào)音臺如果使用了太多的通路,會導(dǎo)致聲音模糊
你突出某一個頻段,其他的頻段自然就會顯得缺乏
中低頻的聲音特性,溫暖和清晰的零界點,也是對音樂風(fēng)格把握的一個重點。
并不是所有音樂都需要非常溫暖的聲音,也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需要超高的清晰度。
中頻
提升1800左右,聲音更結(jié)實,聲音的距離感變近了,整個音樂更加貼臉
人聲如果有太多的中頻,就會顯得很硬。
中高頻
提升3500左右,聲音具有刺激感,或者有點刺耳,聲音的沖擊力也由此增加。
很多重金屬風(fēng)格的音樂就指望這個頻段表現(xiàn)出失真吉他的撕裂感。
高頻
提升6500左右,聲音會出現(xiàn)一定的磁性,提升多了一樣刺耳,聲音的顆粒感在這個頻段會比較明顯。
還有一個跟中低頻相似的特性,就是清晰度和冰冷度,由于冰冷還會導(dǎo)致另外一個現(xiàn)象,就是聲音很脆。
超高頻
10k是一個重要的頻段,也是衡量一個EQ超高頻是否好聽的重要依據(jù),尤其是母帶EQ。提升這個頻段能夠明顯給聲音帶來細(xì)節(jié)感的提升,提升的好,還會感覺到整個聲音變得更開闊了
細(xì)節(jié)感的提升同樣會給人以清晰度增加的感覺,但是這種細(xì)節(jié)感當(dāng)中還帶有很強的磁性。
極高頻
提升14k左右,細(xì)節(jié)感消退,整個聲音變得有點臟,某些歌手的聲音中最難聽的齒音部分就在13k左右。
空氣聲
提升18k左右,人聲清晰度略有增加,整個音樂會變得更加甜美,同時音樂的整體力度也在下降
所以不要試圖提升空氣聲讓音樂變得在高頻有力。
提升太多只會讓聲音變臟,變得模糊。
可以通過熟悉各個頻段的特性很快的分析出你要模仿的作品中每個樂器的頻率分布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