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片頭曲體現(xiàn)了怎樣的時代烙???為何成為經(jīng)典?

《紅樓夢》片頭曲解析
1.具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特色
1. 1 旋律:五音音組(繞啊繞~)
中國傳統(tǒng)音樂使用五聲音階,因為使用的音有限,所以旋律寫作常用五音的音組(在這五個音里來回地繞)。
- 《茉莉花》33561165565
- 另一首《茉莉花》323565165
- 《知道不知道》源于河北小調(diào)3321235323
再觀《紅樓夢》片頭曲,也符合這一點。
?
03:25
?1.2 旋律:使用很多滑音
無論演唱還是樂器演奏,使用滑音往上挑、往下降,和古琴等傳統(tǒng)樂器韻味十分相近。
?
04:36
?1.3 編曲:大齊奏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沒有音程、和弦的概念,因此很多時候都是大齊奏(不是大合奏),即不同texture的樂器演奏同樣的旋律。例如潮州鑼鼓:
?
05:22
?*對于西方音樂演奏的說明:
?
06:11
?2.受西方音樂的影響
2.1對位法寫作
?
07:20
?除了器樂,底下還有個獨立的聲部。這兩個聲部是用對位法寫的。
巴洛克時期是對位法寫作最輝煌的時期,巴赫是其集大成者。
2.2旋律平行
?
08:14
?第二句是第一句平行向下移。這種帶有動機(或者說原本主題)的句子平行地來寫,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不常見。
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常見寫法:
- 重復(fù)旋律,例如《茉莉花》?08:53?
- 線性旋律,例如另一首《茉莉花?09:15?
同樣在巴赫(賦格、二部創(chuàng)意曲)中能找到類似之處。
3.開創(chuàng)了80年代電視劇歌曲(歌伴奏)的范本
歌伴奏常用形式:
(1)歌手演唱時,伴奏聲部非常弱或者無聲。在一句或半句唱完了之后,由樂器進來一下類似“捧哏”。
(筆者注:想到了燕池的《北國》)
可能是因為這些歌曲重視歌詞,想把空間讓給歌詞。
(2)常用兩種打擊樂器:顫音琴、鋼片琴
?
12:53
??
13:08
?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