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捉泥鰍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天天我跟著你,跟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nèi)プ侥圉q……”這首童謠是我兒時最歡樂的記憶,至今我還能輕聲吟唱,并迅速被歌謠拉回童年的光影。那時的童年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車水馬龍,更沒有培優(yōu)補習,有的只是廣闊無邊的田野和縱橫交錯的小溪。每一個漫長的暑假,我都是不學無術(shù),整日跟著村里的哥哥姐姐們上天入地,四處鉆營,大樹上、菜園里、田野中、小河里……到處都留下了我歡蹦亂跳的身影。
上學的時候,我總是早起困難戶,然而一到暑假,我每天都恨不得跟著公雞一塊打鳴。天剛蒙蒙亮,我就從竹席上一躍而起,然后拎一個小木桶,拿一個寬口的竹簍,飛奔去找鄰居家的姐姐。姐姐還在床上睡眼惺忪,便被我搖醒,我一邊搖一邊喊:“姐姐,姐姐,我們?nèi)プ侥圉q吧!趕早出門涼快喲!”姐姐也喜歡捉泥鰍,但是她和我不一樣。我捉泥鰍,純粹是為了享受“捉”的樂趣,姐姐捉泥鰍,是為了補貼家用。不一樣的目標,給了我們一樣的積極性。
我們那里水系發(fā)達。農(nóng)村里,絕大多數(shù)水田種稻谷,極少數(shù)旱田種棉花。溫暖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得我們那里的水稻可以一年兩熟。7月的暑假,有的稻田正在收割早稻,有的稻田正在播種晚稻,好一片農(nóng)忙的景象!與此同時,泥鰍也正是最肥美的時候。
我喜歡捉泥鰍,是因為田野里的泥鰍多得是,捉起來不費吹灰之力,玩鬧之中便能收獲滿滿的成就感。我們那里的稻田一望無際,每一隴稻田四周都是灌溉渠,阡陌縱橫,無窮無盡。小時候的我習慣稱呼灌溉渠為“小澗溝”,小澗溝是人工挖掘的,一般半米寬左右,小小的我只需輕輕一躍,便可以在澗溝兩岸自由地跳來跳去。小澗溝的水很淺,深度差不多也是半米,對于一米出頭的我來說,玩耍起來特別有安全感。小澗溝的水都引自長江,江水裹挾著魚蝦一起流入澗溝里,泥鰍便躲藏在豐茂的水草里。
捉泥鰍的時候,我和姐姐是需要分工合作的。我負責起竹簍,姐姐負責踩水。放竹簍的時候必須選擇小澗溝最窄的位置,竹簍埋伏下去的時候,正好可以把澗溝橫向堵死。竹簍的敞口要向著水流來的方向,屁股朝著水流去的方向。我把竹簍放置好后,便要仔細守在旁邊,只要泥鰍一進簍,我就得迅速起簍,動作慢了,泥鰍很可能就逃之夭夭了。
姐姐踩水的時候,一般會從離竹簍幾米遠的地方開始。她卷起褲腳,站到齊膝深的水里,然后快速地左右走動,用力把水攪混,在水草厚實的地方還會特地多踩幾腳。她一路踩一路往前走,等快走到竹簍的時候,她就靜止了。
這時,我迅速提起竹簍,看著渾濁的泥水從竹簍的縫里快速泄漏下去,只留下活蹦亂跳的泥鰍們掙扎不止??匆娨缓t有收獲,姐姐就會迅速上岸來,把竹簍里的泥鰍倒入裝好水的小桶里。然后,我扛著竹簍,她提著小桶,我們繼續(xù)尋找下一個埋伏點。
起簍的活雖然輕松,但也不是每次都那么美好。有時候,水蛇會同泥鰍一起被趕進竹簍里。記得我們第一次捉到水蛇的時候,都害怕得慌了神。姐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水里跳上岸,我毫不留情地把竹簍棄入水里,兩個人牽著手使勁地向遠處狂奔。待我們跑到氣喘吁吁,動力不足了,才不得不的停下腳步?;剡^神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竹簍和小桶已經(jīng)被我們遠遠拋棄,于是不得不慢慢返回,去撿裝備。
回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由于我們逃得太慌亂,不小心踢翻了裝泥鰍的小桶,半桶的泥鰍都被潑到了旁邊的水田里。我看見有幾條泥鰍并沒有逃跑,而是悠閑地在稻田邊休憩,于是準備伸手去抓。誰知我的手剛伸進水里,泥鰍便嗖地一下鉆進淤泥里,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個早晨,我們空手而歸。都怪水蛇!我想?;厝ズ螅覀兿窦依锎笕嗽V說委屈,大人們呵呵一笑,說:“傻丫頭喲,水蛇是沒有毒的,有什么好怕的呀!”從此以后,我們再也沒有因為遭遇水蛇而丟失過泥鰍。
每一個勤勞的清晨,我們都能收獲滿滿一桶泥鰍。大人們會留下一些泥鰍作為中午的大餐,其余的便被拎到公路邊擺攤賣掉。小時候,我對于金錢是沒有概念的,我不知道泥鰍到底值不值錢。但是我對于吃泥鰍,倒是很有見地,炸胡椒煮泥鰍、泥鰍拱豆腐、炸小泥鰍,都是我常吃不膩的菜肴。
現(xiàn)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倒是發(fā)達了,泥鰍越長越肥,卻總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小時候的泥鰍,有水草的清香,有勞動的快樂,有自由的味道,這樣的美好大概只能存在于記憶里,將來背靠搖椅慢慢回憶兒時趣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