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彩禮,全網都在勸他離婚
最近,網上又爆出一個奇葩的彩禮瓜。
事發(fā)在安徽淮北,據說是新娘在婚禮當天對接親的新郎提出臨時追加13萬彩禮。
新郎在已經給出了一輛奔馳和一套新房的情況下聽到這個要求,一氣之下當場打的離開。

視頻很短,但能從當地網友的留言里知道一些來龍去脈。
由于新郎買的新房還沒裝修,所以女方就想趁結婚當天讓男方這邊以加彩禮的形式把裝修費給出了。
那13萬,就是裝修費和像“下車禮”等禮金的總數。
于是才鬧了這么一出新郎半路打的逃婚的尷尬。

視頻發(fā)出后,評論區(qū)的畫風是這樣的。
網友一邊高呼支持新郎,一邊鄙視新娘的所作所為。

甚至有人說自己是女的,都覺得新郎干得漂亮。

網友大體都是勸新郎離婚,還叫他把籌備婚禮的開銷都拿回來,不要吃虧。
但事情,并沒有按照網友們的臆想發(fā)展。
在雙方家庭的溝通下,小兩口還是選擇了折中的方式體面地走完了流程。最終女方收下8千8的“臨時追加”,小兩口得以完婚。

有趣的是,整件事的全貌基本都靠網友發(fā)言東拼西湊而來,真實性存疑,畫面也只有零星幾個鏡頭和拍攝者的旁白補充。
老徐在網上搜了一圈也沒發(fā)現更完整的版本,但就是這樣一條時長十來秒,沒頭沒尾的視頻卻在各平臺上瘋狂傳播。
為什么這樣一段不知真假的視頻能火成這樣?
本質上,還是因為大家苦彩禮久矣。
今年1月,蘇州一新娘在下車時,突然對新郎開口索要88000元的下車禮,不然就不下車。
溝通未果,新郎氣到直接摔車門離開,只留下新娘一人在車里崩潰大哭。
河南一男子面對新娘臨時要求的6萬上車禮,杵在原地急得淚流滿面,稱錢都花在了新娘身上,實在拿不出額外的錢。
新郎求情,長輩相勸,在場的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結果調解了也沒用,女子還是甩臉站在車前不肯上車,絕望的新郎甩掉手里鮮花,轉身就走,留下現場一大幫人面面相覷。

甚至,還有人因為追加彩禮而丟掉性命。
2019年,江西一對新人夫妻在訂婚之后,新娘父母突然臨時提出新要求,把彩禮錢從20萬追加到40萬。
男方父母為了兒子,東拼西湊,連養(yǎng)老錢都搭進去了,才勉強湊齊了40萬送給女方一家。
沒想到反轉來了,沒過多久女方突然悔婚,并拒絕如數歸還彩禮錢。
即使經過激烈的爭吵,女方也只愿意先退32萬,剩下的日后再算。
無止盡的爭吵使新郎內心失去理智,沖動之下拿起菜刀往女方家里去,一見面便連砍了未婚妻70多刀。
最終,女生當場死亡,男子自首入獄。
喜事慘變喪事。
一直以來,彩禮都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
據2020年全國彩禮禮金地圖顯示,浙江以18.3萬元的平均值在國內位居第一,江西、黑龍江、福建、內蒙古的平均禮金也都超過10萬元。

除去那些特別有錢的,天價彩禮實在讓百姓們苦不堪言。
這種情況,在農村尤為嚴重。
有調研顯示,國內一些中部省份的農村彩禮數簡直高到嚇人,哪怕是不識字或有殘疾的女生,被娶回家起步價也要20萬。
除了彩禮要夠硬,房子更是結婚的敲門磚。
比如河北某縣城,就流傳著“一個兒子100萬”的說法——生了兒子,就要幫其存夠100萬在縣城買房。
可農民的年收入能有多少?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靠種田為生的農民人均年收入為17000元左右。

縣城的商品房按最低算大概五六十萬,也要不吃不喝存?zhèn)€三十多年。
這里還沒算上彩禮和三金,酒席等支出,一些農村父母為了幫孩子多掙點錢,在該養(yǎng)老的時候還要出去干各種勞力活受罪。
老徐曾看過一個新聞,一個67歲的大伯和老伴每天凌晨5點就跑去市場幫人裝卸農產品,只為了還清幫兒子湊首付時欠的15萬。
100斤一袋的麻袋,他們每天要搬200個。
一人結婚,全家負債的困境,早已成為常態(tài)。
是彩禮不該存在嗎?
也不是,要不然也不會到現在都沒被全面禁止。
近幾年關于彩禮的輿論越來越不受控制的原因,老徐認為有兩個點。
一方面,現在國內性別比例逐漸失衡,娶老婆越來越難,所以一些人借此把婚姻當成了一場交易。
另一方面,彩禮逐漸成為女方家庭互相攀比的標準,收少了怕被別人恥笑,更會讓自己女兒掉價。
以至于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婚回到貧困線”。
本質,都是不看實際只看金錢的價值觀持續(xù)盛行。
老徐一向反對返貧式給彩禮,掏空家底甚至壓垮兩輩人去結婚,這樣的婚姻完全沒有意義。
彩禮,更多是要量力而行。
給多少,怎么給,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雙方一起探討。
就拿開頭這場鬧劇來說,13萬是什么概念?幾乎是很多人幾年的收入,甚至是父母一輩子的養(yǎng)老錢,在沒有打招呼的前提下來這樣一出,誰的心都會涼。
這不是結婚,是把逼人到絕境。
類似情況放在任何一個年輕人身上,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噩夢。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不結婚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主流。
后果,就是生育率不斷下降。
上個月,國家衛(wèi)健委指出2035年左右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屆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
隨之帶來的連鎖效應,便是女性將會在婚戀市場更為稀缺,而這樣又會催生出更多的天價彩禮。
一切,都陷入了一種死循環(huán)。
好在上面慢慢注意到了這種情況。
2019年,國家就開始打壓彩禮陋習,不僅在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天價彩禮”,還把婚喪陋習納入了不良社會風氣的范疇。
隨后,新推行的《民法典》里也添加了禁止通過婚姻索取財物規(guī)定,對天價彩禮一可謂是針見血。
今年9月,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相關《方案》,決定在今明兩年內在全國范圍內嚴抓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

目前在一些報道中可以看到,改革工作確有成效。
但這還是架不住某些自私自利的人執(zhí)迷不悟啊!
正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讓彩禮變得妖魔化,不僅很多地區(qū)的女性已經被貼上不能娶標簽,更多的是讓年輕人越來越不敢結婚。
對于這些鬧劇,既然法律上還不能夠遏制,那就讓道德層面跟上。
讓錯的人知道錯,讓想做的人不敢再做。
彩禮該給多少,沒有完美答案,像老徐所在的廣東,8.8萬都算得上是天價了,更多都是小幾萬,甚至連幾千都有。
但這并沒有妨礙廣東這邊經濟發(fā)展成為全國前列啊,很多小家庭也日子過得不錯。
這算不算說明沒有天價彩禮更容易使新的小家更幸福呢?
當然,這只是討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追加彩禮,乃至天價彩禮毫無疑問都是極為自私和丑陋的陋習。
這種惡臭之風,必須遏制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