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新水滸創(chuàng)作時的看法
央視版《水滸傳》的粉絲嘲諷《新水滸傳》“十天八十集劇本”:粗制濫造,糊弄觀眾,糟蹋原著,毫不用心。但是,實際《新水滸傳》的“十天八十集劇本”:團隊合作,為了立項,時間緊任務(wù)重,加班熬夜,反復修改,后期拍攝編劇駐組修改,每一場戲的劇本都在認認真真斟酌,幾句話的小角色也不馬虎,劇本前后大改多次,小改無數(shù)。其實,“十天八十集劇本”不過是一個初稿框架,是為了應對立項審查的。如果沒有這樣辛苦趕制的八十集劇本,根本無法過審,人們也不會看到這部劇。這八十集劇本在后期不過是承擔了一個框架和初稿的作用,又不是完全按照它來拍,有什么值得噴的呢?最后的定稿劇本早就不是這八十集的樣子了。抓著十天八十集劇本來一遍又一遍地吐槽的做法,實在令人作嘔。 編劇做了很多事,走訪,采景,收集資料,駐組起早貪黑地修改劇本,是相當負責任的。 為什么一些人對于《水滸傳》有強烈的“陰謀論”的想法?飾演阮小七的演員表示“他們那代人是看著央水長大的”。這樣一來,一切就解釋得通了。“陰謀論”是央視版《水滸傳》搞出來的結(jié)果。不過,聽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能看得出他分得清原著和央水的不同,但不敢評判央水如何如何。畢竟,那個時候吐槽央水容易挨罵,能理解。 無論怎么說,《新水滸傳》的編劇對《水滸傳》原著中的某些內(nèi)容有些抵觸(比如扈三娘上梁山之事,李逵之死等等),但沒把他的抵觸情緒帶到作品中,拍出來的作品《新水滸傳》的整體形象還是很正的。那他曾經(jīng)對《水滸傳》原著中的某些情節(jié)的批評,也就顯得不太重要了。 為什么許多觀眾厭惡央水的編劇和導演呢?因為這些編劇和導演把他們自己的抵觸情緒和糟糕的脾氣體現(xiàn)在劇里了,毀了《水滸傳》的人物形象,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兩代人對《水滸傳》的看法。 楊爭光、冉平和張邵林,哪怕他們抱著對《水滸傳》這部作品的不理解和難以欣賞的態(tài)度,看不起水滸也好,看不起宋江也罷,其實,都不是大問題。只要他們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好好地還原這部書應有的風貌,即便不喜歡某個角色,也不由著自己的性子去故意抹黑,那他們也不會挨這么多罵。 相對來說,溫豪杰是什么呢?他其實是一個被央水影響了的“糾結(jié)者”,一個央水粉拉出來轉(zhuǎn)移戰(zhàn)火的“背鍋俠”,僅此而已。他能在那么多的影響下,把《新水滸傳》弄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情節(jié)相對完整,沒有故意抹黑宋江,沒有讓李逵去談戀愛,關(guān)勝、張清、瓊英等人物精彩亮相),已經(jīng)相當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