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暴漲是澳洲報復嗎?不要搞錯重點,幕后有“黑手”操縱

最近有一個令人很氣憤的消息,就是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超出了行業(yè)預期。在對華貿(mào)易屢屢受阻的澳大利亞人聽后更是飄飄然,澳大利亞經(jīng)濟學家理克里斯·理查德森更是嘲諷,中國經(jīng)濟行動的“恐慌因素”,造成了鐵礦石價格暴漲。這是澳大利亞對中國進行報復性抬價嗎?
目前,中國還是很依賴于進口礦產(chǎn),比如中國鐵礦石的62%,煤炭的36%進口都來自澳大利亞。最近,中國對澳出口煤炭、大麥、葡萄酒等產(chǎn)品都采取了反傾銷措施,外界認為澳對華進口礦石漲價似乎理所當然,但是問題并沒有這么簡單,不要搞錯重點。

有經(jīng)濟學家分析,因為除了鐵礦石,鋼材、有色金屬、水泥、煤炭等大宗商品都開始出現(xiàn)價格大幅上漲。如果只有鐵礦石漲價?倒是可以用澳洲報復來解釋,但是幾乎全部大宗商品保障,澳洲是沒這個本事的。而目前能夠決定幾乎所有大宗商品價格的只有兩個:中國和美國。中國世界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而美元掌握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究竟哪股力量是推手?
事實上,中國經(jīng)濟加速復蘇對價格恢復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各種大宗商品也并沒有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尤其鋼鐵領域,疫情期間大量消耗庫存和年底趕工效應以及大量的國外訂單,到11月后中國需求猛增。但根據(jù)澳大利亞、巴西等主要鐵礦石產(chǎn)出國數(shù)據(jù),世界鐵礦石需求供需應都基本平衡,甚至遠期供過于求。那為何全球鐵礦、煤炭產(chǎn)量基本持平,甚至中國減少進口的情況下,價格卻在暴漲呢?顯然不是中國市場拉動的結果,而唯一的原因就是美元和相應的價格投機在背后作祟。但美國又是怎樣在背后操縱的?對我們又有多大的負面影響?

在今年二季度,美國釋放大量美元,目前正從金融市場伸到了大宗商品市場,美元貶值早已板上釘釘。這種情形就和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lián)儲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美元指數(shù)迅速走低的情況一樣,而大宗商品早已脫離供需層面,成為美元避險和投機炒作的“盾牌”。
大量投資在對賭美元繼續(xù)貶值,推高大宗商品價格進行套利。而各大礦產(chǎn)巨頭也開始囤貨居奇趁機抬高價格,國際投機商們希望借中國經(jīng)濟復蘇快車再“薅一次羊毛”,同時也準備應對美元再一次“放水”。

與此同時,美國債務危機更是無底洞。雖然我們已經(jīng)對“價格操縱”做出懲罰,一場美元“放水”引發(fā)的通脹將不可避免。這種情況和2008年金融危機情況十分相似,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就是通脹到來前的預警。美國無限量印鈔、發(fā)行巨量美債帶來的危機泡沫,但這次無論美國怎么逼我們就范,中國都不會再當美元、美債的“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