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在皮膚瘙癢,濕在骨骼酸痛,濕在肝膽口苦,教你用藥祛體內濕氣
中醫(yī)上有句話叫“千寒易散,一濕難除”,并且濕氣在體內會到處流動,到哪哪病,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三盒中成藥,把身體不同部位的濕氣全部祛除,讓你輕松過夏。

濕氣在皮膚會導致皮膚瘙癢。濕氣停留在身體肌肉表層,就好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這樣一來,毛孔就被濕氣堵住了,一些體內的垃圾和毒素想要排出去就變得非常困難,并且,這些排不出去的毒素還會跟濕氣結合在一起,導致皮膚表層的毛孔被更多的油脂堵住,時間長了就會出現(xiàn)各種皮屑、斑塊,導致皮膚瘙癢,出現(xiàn)一系列的皮膚疾病,這時候可以參考一個當歸苦參丸去燥濕祛濕,緩解皮膚表層的瘙癢。

濕氣流動到骨頭會導致關節(jié)酸痛。濕氣就像水流一樣,可以來回流動,當流動到關節(jié)骨縫的時候,濕氣凝滯導致經絡血管不通,從而引起關節(jié)疼痛的癥狀,一些關節(jié)炎、風濕、類風濕等疾病多半都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太重所引起的,這時候可以參考一個尪痹膠囊去溫陽散濕,改善關節(jié)酸痛的癥狀。

當濕氣流動到肝膽的時候會導致口苦。濕氣停留在肝臟,就會影響到肝氣疏泄功能,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肝郁,肝郁久了又會化火,火氣一熏,和濕氣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濕熱,肝和膽相表里,濕熱氣會向上熏蒸,導致膽汁上流,膽汁是苦的,向上進入到嘴巴里就會引起口苦的癥狀,尤其在早上起來的時候最明顯,平時胸口、肋骨的地方也會隱隱發(fā)痛、發(fā)脹,大腿根的位置還總出汗、潮濕,有時候會有異味,平時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生氣,上小便的時候尿液發(fā)黃,這時候可以用一個龍膽瀉肝丸去清肝膽濕熱。

總而言之,濕氣會在體內到處流動,并且每個地方的濕氣用藥也不同,涉及到具體用藥的問題,還要以自身的情況為主,最好找專業(yè)的中醫(yī)辨癥一下,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清楚自己的情況就不要亂用藥,以免給身體造成其他方面的影響。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我是劉醫(yī)生,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