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部分》2.41 世界可知性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41、世界可知性
? 指客觀世界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這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關于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肯定回答。
? 在哲學史上,存在著關于世界是否可知的斗爭。不可知論者休謨和康德聲稱,世界是不可知的。然而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都認為世界是可知的。但其中存在著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和辯證法的分歧。唯心主義由于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錯誤觀點出發(fā),雖然承認世界是可知的,但是不能真正解決認識世界的問題。如黑格爾把客觀世界當成絕對精神的產(chǎn)物,他所說的世界可知性,實際上只是指絕對精神的可知。舊唯物主義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出發(fā),承認物質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唯物地解決了世界可知性的問題;但由于它不懂得社會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不懂得把辯證法應用于認識論,把認識看作只是對客觀世界直觀、消極的反映,仍然不能真正解決認識世界的問題。
? 辯證唯物主義堅持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把實踐的觀點作為認識論的第一和基本的觀點,把辯證法應用于認識論,認為客觀世界不是不可捉摸的,在反映和被反映之間沒有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思維和存在有著同一性,思維是存在的反映,存在是思維的來源。實踐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礎,也是檢驗世界可知性的標準。
?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沒有不可知的事物,只有已經(jīng)認識的事物和尚未認識的事物之間的差別。過去沒有認識的,現(xiàn)在可以被人們認識,現(xiàn)在尚未認識的,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將來可以被人們認識。每一次革命斗爭的勝利和科學技術的發(fā)明,都充分證實世界及其規(guī)律是可知的。比如過去人們并不認識從煤焦油中提煉出茜素,隨著實踐的深入發(fā)展,人們不僅從煤焦油中提煉出茜素,還提煉出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塑料等化學工業(yè)原料。
? 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可知性的觀點,是無產(chǎn)階級與革命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它徹底駁斥了不可知論,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可知論,又克服了舊唯物主義可知論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