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對中國利益的影響
以下是我在2022年4月6日關于《俄烏沖突對中國利益的影響》的發(fā)言。
本節(jié)主題是俄烏沖突對中國地區(qū)的影響,所以我的發(fā)言題目是俄烏沖突對中國利益的影響,講十小點。
第一點,這次沖突暴露了俄羅斯在經濟結構、技術發(fā)展、戰(zhàn)爭能力上的落伍。以前大家可能對俄羅斯的國運還沒有這么悲觀,但是這場戰(zhàn)爭一打下來大家發(fā)現,過去的30年俄羅斯的國力相對于蘇聯時代沒有進步,尤其是在全球科技進步背景下,大家都在進步,它還在停滯甚至有些地方還在退步。俄羅斯軍改是失敗的,根源是它的經濟結構倒退了。
第二點,沙俄、蘇聯和俄羅斯其實就是新東羅馬帝國,未來可能取而代之的是新西羅馬帝國,也就是德、法、意為主體的歐盟。我對歐盟是比較樂觀的。歐洲一體化進展歷來都是由危機驅動的,這次也不例外。歐洲短期遭受經濟利益沖擊,損失非常大,但這場沖突刺激了歐洲尤其是德國的再武裝和共同安全政策的一體化,這個是對于歐洲尤其德國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再結合一個背景就是英國脫歐,原本撒克遜民族在天主教歐洲中間安插的這根樁子撤離了,還有歐債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的危機刺激了財政和債務的一體化,這些進展都非常巨大。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即將見到一場歐洲帝國天命的轉移:原本處于歐亞大陸中部的東正教大帝國,它的天命30年前終結了,過去二十年是回光返照,下面可能就是進一步分崩離析,長期內亂,它的運勢或者說大國地位將會轉移給歐亞大陸西端的歐盟。21世紀可能是中美歐的格局,取代20世紀的中美俄大三角的對抗性博弈。中美歐之間的博弈不是戰(zhàn)爭博弈,主要是比誰的市場更大,比誰的科技進步更快,比誰的價值更有全球影響力。
第三點,正如政府公開說的那樣,俄羅斯并未事先通報我方,但是他們犧牲了自己,為我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和陷阱。這次戰(zhàn)爭的攻防,咱們不少人是嚇一跳,無論是金融經濟領域、科技領域的還是軍事領域大家都很有感觸,覺得比俄羅斯某些領域強一些,比如說無人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等等,但是很多地方其實比他們強得有限。如果中國周邊出現這樣的斗爭,我們面對全方位制裁的話,內部的穩(wěn)定性,外部的持久性都會面臨巨大挑戰(zhàn)。所以應該說我們再次體會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守護著咱們:眼看要踩雷了,有人先幫我們滾雷場,對我們將來的經濟改革和軍隊改革都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第四點,俄烏沖突至少轉移、分化了一部分對華壓力。許多美國戰(zhàn)略家認為這場沖突不應該分散美國對中國挑戰(zhàn)的關注,像剛剛出來的美國國防部報告也是這樣說,但我的判斷:此事至少是分化了一部分對華壓力。總體來說俄烏沖突對我們是好事,面對歐洲戰(zhàn)局的美國不可能全身心對付俄羅斯,它至少無法集中心思和盟友資源來對付我們。
第五點,中國和俄羅斯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遭受巨大考驗,俄羅斯對華依賴會更多。必須考慮到兩年半之后如果特朗普卷土重來,俄羅斯美國關系復合的可能性。
第六點,這次斗爭,不能僅從國家間關系來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各個國家內部的斗爭,在國際上可以視為白人右翼保守力量同跨國資本支持的自由主義中左翼勢力之間的斗爭。拜登代表的后者試圖將俄羅斯和普京妖魔化,以此打擊普京粉絲特朗普的在美國國內的個人政治形象,但目前效果還要觀察,一個重要觀察指標是拜登個人的支持度沒有反彈。
第七點,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美英歐日四大央行本質是一回事,大國貨幣中只有人民幣可以對沖美元風險,最近巴西大幅增加人民幣國債持有。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外部條件的改善,并不等于人民幣國際化能高歌猛進,因為還需要內部改革和政策轉變。
第八點,金磚體系將得到強化,這次沖突制裁中,金磚國家居然站住了立場,印度能扛住也是大出我們所料的。我們可能會改善對印關系。
第九點,中東地區(qū)沖突,尤其是伊朗以色列在敘利亞的戰(zhàn)爭,跟這次俄烏沖突關系密切,要理解這場沖突怎么來的,為什么是這個時候,為什么是這樣的方式,未來外交文獻解密才能知道開戰(zhàn)之前背后溝通和決策的實際情況。下邊我們可加大對中東地區(qū)問題的卷入。
第十點,“一帶一路”倡議因俄烏沖突而面臨巨大挑戰(zhàn),我們在歐亞大陸布局的很多事情被攔腰截斷。能源價格和糧食價格的暴漲,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導致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爆發(fā)政治沖突和政權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