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偉:為什么AI大模型的高考作文水平并不高?
2023年的高考更加出圈,因為今年的熱點不僅僅是高考作文難不難的問題,還因為有了新的“考生”,即各大廠的AI大模型。
全球最知名的AI大模型是美國的ChatGPT,它采用交互式對話界面,根據(jù)用戶輸入的指令以近似人類交流的方式作出回應,自問世以來一直令世人為之驚嘆。目前,ChatGPT已成為有史以來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應用程序。
通過AI大模型,作者可以實現(xiàn)引文檢索和格式調整、文檔排版和文獻總結,快速生成條理清晰、語法正確和結構合理的文本。此外,作者還可以運用這些工具質疑某個論點,編寫代碼,完善句子,思考文章標題,甚至編輯和校對論文。
令教育界恐懼的是,ChatGPT已經沖擊了現(xiàn)有的論文撰寫體系,多個國家的學校暴露出,學生通過ChatGPT寫作的論文獲得了極其優(yōu)異的成績,甚至不乏成績第一。因此,美國、英國的多所知名大學已經禁止了校園網(wǎng)絡訪問ChatGPT。
眾所周知,中國的文化環(huán)境和國外的文化環(huán)境有很大的差異,這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經常提起的“本地化難題”。
那么,在2023高考作文面前,AI大模型打得動嗎?
《藍鯨財經》在6月7日,針對2023高考作文,分別用ChatGPT、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參加了高考作文大賽。從結果看,成績只能算是勉強及格。
不僅僅是高考作文,即便是其他場景下的寫作,AI大模型的作文也都會被很快識別出來。
這個原因,恰恰與我在前幾日,在劉韌老師家喝酒交流時的話題很一致。
業(yè)內人都知道,劉韌老師是曾經中國IT界最知名的記者之一,尤其擅長刻畫人物故事。
當時我倆聊起了“專業(yè)作者”和“業(yè)余作者”的根本區(qū)別。
劉韌講:業(yè)余作者可以把親身經歷的事情寫好,專業(yè)作者則是可以把自己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情寫好。
對于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那就是文章中是否注入了真情實感。
業(yè)余作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注入真情實感。
專業(yè)作者通過采訪當事人、研究資料,可以通過類似案例、邏輯推理、場景再現(xiàn)等方式,同樣能達成注入真情實感。
真情實感,是AI大模型目前無法實現(xiàn)的能力。
因此,在科學論文方面,AI大模型引經據(jù)典,邏輯嚴密,遣詞準確,已經超過了大部分人類。
但是,在作文寫作方面,AI大模型無法理解人類的感情,更無法了解當前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能達到“及格”已經實屬不易。
更何況,在當前流量至上的時代,一篇好作文不僅要有情感,還得琢磨創(chuàng)新出一兩句膾炙人口、記憶深刻的“金句”,才能算是出彩。
所以,在中文世界,AI大模型想取代人類作者,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想使用ChatGPT的讀者,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