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為什么精神分析的本質是【詐欺】?(狗子字幕組)

因為被分析者會認為,分析師知道有關他的秘密,他的心理
但其實分析師什么都不知道,
最后被分析者只能依靠自己,自己依靠自己整個分析的過程講白了,就是這樣,就是這么簡單
拉康派的精神分析強調一個移情分析師接受被分析者的移情就會變成所謂的,
假定能知的主體也就是一個什么都懂的人,
被分析者會假定分析師知道有關自己的一切用
精神分析的術語來說,分析師占據了大他者的位置
這個大他者主要是保證意義的運行
本來大他者的功能就是你每說一句話,大他者都能知道你說的話是什么意思?你為什么說這句話?
精神分析師占據大他者的位置,但卻不干大他者的活,而是不停的沉默
這樣被分析者就會逐漸認識到大他者不存在這一事實
認識到整個易系統(tǒng)本身是不完備的
不象征界的中心是有洞的,而且是先驗的無底洞
無論怎么填補,都填不滿,從這個時候開始,
被分析者就不再尋求外部的支撐而是轉而自己依靠自己,自己分析自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被分析者走出了移情被分析者在分析的時候會一直體驗到一種拉康所說的原初焦慮
這種焦慮是針對分析師的具體就是這個問題,“你到底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
所以被分析者往往不停的說
因為他要想要填補作為大他者的分析師的欲望
分析師必須讓被分析者的這個欲望,得不到滿足
讓他直面大他者的匱乏
一旦被分析者認識到大他者的匱乏,他就可以走出移情了
而且這里還會有一個黑格爾式的辯證法逆轉:我不知道他者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
被逆轉成了他者,也不知道他者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
我的無能,同時也照射出了大他者的無能。
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
埃及人的迷不僅對外人是迷,對他們自己也是迷
齊澤克把精神分析的最后一步稱為
從欲望到趨利
從desire到drive,
欲望永遠是他者的欲望
欲望著他者,欲望的他者被他者所結構的欲望
而驅力則是一種不再需要他者支撐的自我循環(huán)運動
精神分析的教誨,其實就是沒有終極的回答
沒有人掌握這個終極的回答,而你必須得直面這個現(xiàn)實,這個事實你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你為什么會對這件事有創(chuàng)傷,你為什么會恨的某些人?
這些問題,當然不是不能回答的,
有很多種回答的角度
但是每個回答都有無法說明的部分
精神分析師可以給你一些重新構建自己思考的一些角度
但他們做的也僅此而已,最終的選擇還是靠你自己
如果你認為你的這些問題有個標準答案,
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再強調一遍,分析師的基本功能不是解釋,而是沉默
引用齊澤克在《享受你的癥狀》里話就是說
分析師的在場,沒有其沉默無言的物質重量的影響,就沒有知識
換句話說,分析師唯一的知識就是沉默,
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對某一句話
發(fā)表一些閱讀理解時的看法
所以你如果認識不到精神分析,這個最基本的結構
這個我稱其為做減法的結構,你掌握一堆精神分析術語
說出來一堆,看起來很厲害,但其實只是空話的話,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我再次引用尼采的那句話,
“多一個才能比少一個才能更危險”
再說一遍,精神分析這個結構是把意義的世界化約到無意義的點位
你再去用這個點位
靠自己去重新構筑自己的意義世界
所以說為什么齊澤克說精神分析師是一種冒名頂替者呢?
因為精神分析師不不是什么都知道,
而恰恰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們就跟蘇格拉底一樣,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無所知
不過從一開始,他們必須得隱瞞這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