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人世間》,《幸福到萬家》差在哪兒了?改編需謹慎!
《幸福到萬家》開播有幾天了,有人將之捧上了天,也有人深感失望。個人屬于后者,原因也很簡單,將原著小說改編得面目全非。

《幸福到萬家》與《秋菊打官司》的淵源
眾所周知,《幸福到萬家》改編自陳源斌的小說《秋菊傳奇》,但實際上相當于電視劇版的《秋菊打官司》?!肚锞沾蚬偎尽肥菑埶囍\1992年的電影作品,改編自《萬家訴訟》,而《萬家訴訟》便是《秋菊傳奇》的開篇,所以《幸福到萬家》在劇情結構上與《秋菊打官司》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秋菊打官司》是1992年上映的,也就意味著《萬家訴訟》中的故事背景最晚也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反觀《幸福到萬家》,顯然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繼而證明了《幸福到萬家》是在《萬家訴訟》的基礎上大改而來。
梁曉聲對于《人世間》的重要性
單是“大改”,足以成為《幸福到萬家》最大的“攔路虎”,讓其難以成為現(xiàn)象級的大劇。說到現(xiàn)象級的大劇,至少在2022年,就不得不提《人世間》。至于《人世間》成功的原因,自然是有諸多的因素所致,但根子還是在原著作者梁曉聲身上。

在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范疇里,那些廣受好評的作品,基本上皆有一個共通之處——作者特別有生活。這里的“生活”是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與小說中的故事背景存在著交集,更有甚者,作者曾經(jīng)就生活在相同的環(huán)境之中。

翻開梁曉聲的履歷,1949年出生于哈爾濱、1968年趕上了“上山下鄉(xiāng)”,后來在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待了7年?;叵胍幌隆度耸篱g》的劇情,是不是很多時間點都能夠對得上,而且與周秉義的人生軌跡頗為相似。正因為梁曉聲是那個時代的人,也身處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之中,才能將《人世間》寫得如此真實、如此感人。

當然了,在影視化的過程之中,劇版《人世間》也進行了一定幅度的改編。但可以看得出來,對原著小說的還原度還是比較高的,加上一流的制作團隊,讓劇版《人世間》感動了無數(shù)人。
《幸福到萬家》脫離了原著小說
對比之下,大改之后的《幸福到萬家》,與原著小說之間的聯(lián)系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與其說《幸福到萬家》是改編自《萬家訴訟》,還不如稱其為編劇趙冬苓的原創(chuàng)劇本,還更為貼切一些。
于是問題就來了,趙冬苓有2000年之后的農村生活經(jīng)歷嗎?

查了一下趙冬苓的信息,1987年就進入了山東影視制作中心,之后一直在從事編劇工作。盡管能夠查到的信息有限,但不難看出2000年之后的農村對趙冬苓而言屬于相對盲區(qū),起碼沒有長期生活在其中的經(jīng)歷。在這種情況之下,加之《幸福到萬家》嚴重脫離了原著小說,趙冬苓真的能寫出堪比《人世間》的劇本嗎?
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性,但必然是極小概率事件。
引用真實案例是一把“雙刃劍”
對此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說《幸福到萬家》引入了現(xiàn)實中的真實案例,根據(jù)真實案例改編的劇情是有說服力的。不可否認,真實案例的確可以與觀眾產(chǎn)生共鳴,但同時也涉及到一個兼容性的問題。說白了,真實案例是否能夠融入到現(xiàn)有的故事體系之中,要考慮到人物、時間、地點等等眾多因素。例如將發(fā)生在東北的真實案例寫進一本以江南為故事背景的小說中,這并非單純的“搬運”而已,畢竟兩地的人文風俗等客觀環(huán)境大相徑庭。

因此在引入真實案件這件事情上,本質上是一把“雙刃劍”,成功了固然好,但失敗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說《掃黑風暴》,與劇情有關的真實案例一大把,但平心而論效果平平。至于《幸福到萬家》,除了婚鬧的情節(jié),其余部分并不出彩。尤其是何幸福公婆下跪的戲份,更是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遭質疑過于夸張。
結語
總結一下《幸福到萬家》,用著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故事結構,講著編劇并不了解的二十一世紀農村生活。雖說《幸福到萬家》大概率會高于國產(chǎn)劇的平均水準,但礙于劇本方面的短板,想要成為現(xiàn)象級大劇恐怕是無望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