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傳下
皇上接著東巡海上,依禮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和四時主八神。齊人上疏談論神怪奇方的人數(shù)以萬計,可是都沒有效驗。因此皇帝又增派船只,命令談說海中神仙的幾千人都去求訪蓬萊仙人。公孫卿拿著使者符節(jié),曾先去名山等候神仙,到了東萊,說在夜間看見一個人,身長數(shù)丈,等靠近后就不見了,只看到他腳印特別大,像禽獸的腳印。大臣中有人說看見一個牽著狗的老人,說“我要見天子”,然后又不見了。皇帝聽說有人看見了大腳印,不相信,等到大臣中有人說到老人時,則又深信是仙人。因此,皇帝逗留在海濱,撥給方士們驛車,又派遣數(shù)以千計的使者訪求仙人。
四月,皇帝回到奉高,皇帝考慮儒生和方士議論的封禪,各人的說法不同,都不符合常理,難以施行。天子又去到梁父山,依禮祭祀地神。乙卯那天,命令任侍中的儒生頭戴白鹿皮帽,穿上插笏的官服,舉行射牛儀式。在泰山下的東方設(shè)壇祭天,和郊祀泰一的禮儀相同。祭天用的祭壇寬一丈二尺,高九尺,祭壇下面放著封禪文書,書的內(nèi)容是秘密的。行禮完畢,天子單獨帶了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也舉行了一番祭天儀式。這些事都禁止外傳。第二天從山北的道路下來。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角的肅然山舉行了祭地儀式,和祭祀后土的禮儀相同。這些封禪儀式,天子都親自拜祭,身穿黃色祭服,并且都用音樂伴奏。用江淮一帶出產(chǎn)的有三條脊骨的茅草作為神靈的薦席,用象征五方的五色泥土填滿祭壇。放出遠方進貢的奇獸飛禽和白色野雞等物,祭儀格外莊嚴隆重。兕牛、族牛、犀、象之類都不使用?;实垡恍卸际窍葋淼教┥?,之后再離開的。封禪祭祀的地方,夜晚都似乎有亮光出現(xiàn),白天有白云從祭壇中升起。
天子從封禪之處回來,坐在明堂上,群臣相繼祝頌,于是皇帝下詔給御史說:“我以卑微之體繼承了至高無上的權(quán)位,兢兢業(yè)業(yè),深恐不能勝任。我德行淺薄,不懂得禮樂。祭祀泰一神以后,天空似乎出現(xiàn)了祥瑞之光,我好像看到了什么,被這奇異的景象所震驚,想停止祭祀而又不敢,所以登上泰山祭天。到了梁父山,然后于肅然山祭地。從此修德自新,希望與土大夫共同有個新的開始,賜給庶民每百戶人家牛一頭、酒十石,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孤兒寡婦加賜布帛二匹。免除博縣、奉高、蛇丘、歷城四個地方的徭役,不繳納當年的租稅。大赦天下,和乙卯年的赦令一樣。凡我經(jīng)過的地方,免除監(jiān)外執(zhí)行的勞役。兩年以前犯罪的,都不要再審訊治罪?!庇窒略t說:“古時天子每隔五年巡狩一次,到泰山祭祀,來朝拜的諸侯都有各自的住所,命令諸侯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官邸?!?/p>
天子既然已經(jīng)在泰山封禪,沒有遇上風雨災害,方土們又說蓬萊各神山似乎也將找到了,皇上很高興,認為自己也許能遇到神仙,于是又東行到海邊眺望,希望看到蓬萊仙島。這時奉車都尉霍子侯突然患病,當日就去世了?;噬线@才離去,沿著海岸,向北到達碣石,之后從遼西巡視,經(jīng)過北方邊境,到了九原。五月,皇帝回到了甘泉宮。主管官員提議將寶鼎出現(xiàn)那年定為元鼎,由于今年舉行了封禪大典,年號就定為“元封”,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這年秋天,有顆光芒四射的星出現(xiàn)在東井。過了十幾天,又有顆光芒四射的星出現(xiàn)在三臺宿天區(qū)。望氣的官員王朔說:“我觀察天象的時候,只看到此星出現(xiàn)時像葫蘆一樣,一頓飯的工夫就又隱沒了。”主管官員說:“陛下建立了漢朝的封禪禮制,上天出現(xiàn)德星作為對您的報答?!?/p>
第二年冬天,皇帝前往雍縣郊祀五帝,回來時,以拜謝祝禱的儀式祭祀泰一神。祝詞說:“德星光芒四射,預示美好吉祥。壽星一再出現(xiàn),顯示天下安寧,燦爛光明。信星明白顯示了國運長久,皇帝恭敬地拜謝祝禱,請享用進獻的祭品?!?/p>
這年春天,公孫卿說在曾在東萊山看到仙人,那位仙人好像說“要見天子”。于是天子來到緱氏城,任命公孫卿為中大夫。隨后來到東萊,停留了好幾條,什么也沒看見,只看到了大的腳印?;实塾峙汕矓?shù)以千計的方士訪求神怪,采集靈芝藥草。這年干旱,皇帝再無出巡的合理理由,便在萬里沙禱祀,經(jīng)過泰山時進行了祭祀?;厝r,到瓠子口,親自去部署堵塞黃河的決口,逗留了兩天,沉下祭品祭祀河神,然后才離開?;实叟蓛蓚€將軍率兵堵塞河道的決口,使河水遷徒,從另外兩條河道流過,恢復了大禹治水時河道的原貌。
當時已滅南越,越人勇之對皇帝說“越人有信鬼的風俗,并且每次祭祀時都能見到鬼,往往有效驗。從前東甌王敬鬼,壽高一百六十歲。后世子孫對鬼怠慢了,所以衰敗下來”。于是皇帝命令越巫建立越式祠廟,只有祭臺,沒有祭壇,用來祭祀天神、上帝、百鬼,用雞骨卜問吉兇。因為皇帝相信這些,所以越祠和雞卜從哪個時候逐漸開始流行起來。
公孫卿說:“仙人可以見到,只是皇上每次求訪都很匆忙,因此見不到仙人。現(xiàn)在陛下可修建樓觀,像緱氏城那樣,供設(shè)肉脯、棗子,應該就能請來仙人。而且仙人都喜歡住在閣樓上。”于是皇上命令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宮建造益延壽觀,派公孫卿手持符節(jié),陳設(shè)供品,迎接仙人。然后又建造通天臺,把祭祀用的器具放置臺下,準備招來仙人。這時又在甘泉宮修建了前殿,開始擴建許多宮室。夏天,有芝草生在齋房中。天子由于黃河決口被堵住,興建了通天臺,天上似有神光的瑞應,于是下詔說:“甘泉宮中生出九莖靈芝,大赦天下,免除監(jiān)外服徒刑的勞役。”
第二年,征伐朝鮮。夏天干旱。公孫卿說:“黃帝時舉行封祀,就有天旱,為了使封祀壇的土干燥,旱了三年?!被噬嫌谑窍略t說:“天旱,意思是天要使封祀壇的土乾燥吧?為此,命令天下的百姓隆重地祭祀靈星。”
又過了一年,皇上到雍縣郊祭,在通過回中的道路時,去那里進行了巡視。春天,到達鳴澤,然后從西河返回。來年冬季,皇上巡視南郡,到江陵而東行,登上潛縣的天柱山,依禮祭祀,稱這座山為南岳。順江而行,從尋陽出發(fā),到達樅陽,經(jīng)過彭蠡,沿江祭祀了這些地方的名山大川。往北到達瑯邪,然后沿海北上。四月中旬,到達奉高縣,舉行封禪大典。
當初,皇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泰山腳下的東北方有古時的明堂遺址,所處位置險峭而不開闊?;噬舷朐诜罡呖h附近修建明堂,卻不知道明堂的制度。濟南人公玊帶獻上黃帝時的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沒有墻壁,用茅草蓋頂,四周有水溝相同,環(huán)繞宮墻的是復道,上有樓,從西南進入殿堂,被稱作昆侖道,天子從這里進入,拜祭上天。于是皇上命令奉高縣依照公玊帶的圖佯,在汶上修建明堂。到元封五年舉行封祀,就在明堂的上座祭祀泰一、五帝,高皇帝的靈位設(shè)在對面。用二十頭牛祀后土于下房。天子從昆侖道進去,開始按照郊祀的禮儀在明堂拜祭。祭禮完畢,在堂下焚祭余的牲肉。之后,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頂舉行秘密祭祀。在泰山腳下祭祀五帝,都依照他們各自的方位,只有黃帝和赤帝是在一起,由主管官員隨行祭祀。在泰山上燃火,山下也都燃火相應。
又過了兩年,正是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與冬至相交,推算歷數(shù)的人以這一天作為新歷法的起點。天子親自到泰山,在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那天,去到明堂祭祀上天,不舉行封禪。祝辭說:“上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始?;实酃Ь吹匕葜x泰一。”皇上又東行來到海邊,考察前往海上求仙的人和方士,沒有結(jié)果,然而還是派遣了更多的人前往,希望能遇到神仙。
十一月乙酉,柏梁臺發(fā)生火災。十二月甲午初一,皇上親臨高里山禪祀,祭祀后土。有去到渤海,想以望祀遙祭蓬萊那樣的仙山,希望能夠前往仙人所在的異域。
皇上回到京城后,因為柏梁臺遭火災被燒毀,就在甘泉宮上朝,接受郡國的會計簿冊。公孫卿說:“黃帝建成青靈臺,十二天被燒,黃帝又建造明庭。明庭就是現(xiàn)在的甘泉宮。”方士多說古時帝王有建都甘泉的。此后天子又在甘泉宮上朝接見諸侯,在甘泉宮建造諸侯官邸。勇之又說:“越人有這樣的習俗,火災后再建的房屋一定要比燒毀前的大,用來制服災殃?!庇谑蔷徒ㄔ旖ㄕ聦m,設(shè)計千門萬戶,前殿高度超過未央宮。東面是鳳闕,高二十多丈。西面是唐中苑,周圍數(shù)十里的虎圈。北面挖了一個大水池,池中的漸臺高二十余丈,池名叫泰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類似海中的神山、龜、魚之類的石刻。南面有玉堂、壁門和神鳥之類的雕像。還建立神明臺、井幹樓,全都高五十余丈,樓閣間連接著車道。
夏天,漢朝改革歷法,以夏歷的正月為一年的開始,顏色尚黃,官名印章更改為五個字,因而就把年號改為太初元年。這一年,西伐大宛。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蝗災。丁夫人和雒陽虞初等人用方術(shù)祭祀,在祭祀時乞請鬼神加禍于匈奴和大宛。
第二年,主管官員說,雍縣五畤祭祀時沒有使用煮熟的牲畜等祭品,也沒有出現(xiàn)芬芳的香味?;噬媳忝铎艄賹⑹炫龠M獻五畤,五帝食所用顏色的祭品,用木偶馬代替小馬充當祭品。只有祭祀五帝時用小馬,天子親自郊祀用小馬。祭祀名山大川用小馬的,也全部用木偶馬代替。天子出巡經(jīng)過時祭祀,才用小馬。其他的禮節(jié)和原來一樣。
又過了一年,皇上東行,巡視海濱,考查有關(guān)神仙一類的事,沒有應驗的。有的方士說“黃帝時建造五城十二樓,目的就是在執(zhí)期等候仙人,稱為“迎年”?;实墼试S依照他所說的樣子去興建,稱為明年。皇上還穿上黃色衣服,親自依禮祭祀上天。
公玊帶說:“黃帝時雖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但風后、封巨、岐伯要求黃帝在東泰山封祀,在凡山辟場祭地,以與符瑞相合,然后才能長生不死。”天子便命令準備祭祀用具,來到東泰山,看到東泰山矮小,與它的聲名不相稱,就命祠官依禮祭祀,不舉行封禪大典。以后命令公玊帶在那里供奉祭祀,等候神靈。夏天,皇上便回到泰山,舉行五年一次的封禪典禮,禮節(jié)和原來的一樣,還增加了在石閭山祭地的禮儀。石閭山在泰山腳下的南面,方士中有很多人說這是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皇上親自禪祀。之后五年,皇帝又到泰山封禪,回來途中還祭祀了常山。
當今天子所興建的神祠,泰一、后土,每三年天子親自郊祀一次,所建立的漢家封禪制度,每五年舉行一次。薄誘忌還奏請修建了泰一和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座神祠,由祠官寬舒按規(guī)定的時間舉行祭祀典禮。這五祠和泰一、后土祠合起來共六祠,都由太祝管理。至于像八神等神和明年、凡山等其他著名山川的神祠,天子經(jīng)過時就祭祀,離去后就停止。方士們所興建的神祀,各自主持祭祀,本人死了就停止,祠官不再掌管祭祀,其他神祠都按照最初的規(guī)定辦理。當今皇上封禪,此后十二年再來回顧,會祭遍了五岳、四瀆。而方士等候和祭祀神仙,入海訪求蓬萊,始終沒有結(jié)果。而公孫卿這些等候仙人的方士,還以巨人腳印來當借口,卻沒有效果。天子日益厭倦方士的奇異迂闊的談論,然而始終籠絡他們,期望遇到真正的仙人。從那以后,方士談論祭祀神仙的更多了,可是效果如何,是可以看到的。
太史公說:我跟隨皇上出巡、祭祀天地諸神和著名山川,參加了封禪。我進入壽宮侍祠聽到祭神的祝祠,觀察研究方士、祠官的言論,于是坐下來按照時間順序敘述自古以來從事祭祀鬼神的事情,具體地揭示它的表面現(xiàn)象和內(nèi)在的實際情況,后來有見識的人,應該能從這里看到當時的情形。至于俎豆珪玉幣帛的詳細情形,獻祭酬神的禮儀,在主管官員那里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