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這樣的人》955名初中生:“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五四青年節(jié)演講
如果重返十四歲,你會希望自己在未來成為怎樣的人?又或者,不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五四青年節(jié)到來之際,B站發(fā)布的一則名為《我不想做這樣的人》的視頻引發(fā)網(wǎng)絡熱議。來自全國各地的 955 名初中生,以“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為題書寫作文。他們的觀點被整理匯總,視頻也由此誕生。身穿白襯衫的女生和男生,對著鏡頭說出了他們作為“后浪”的心里話。


這是 B 站既去年的《后浪》視頻之后,第二次在五四青年節(jié)發(fā)布以年輕人為主題的視頻。與《后浪》相比,《我不想做這樣的人》從成年人對年輕人的審視視角,轉變?yōu)橛赡贻p人自己來講述,樸素但不乏力量。
少年人怎么看未來的自己?他們坦言:“那些想從我們身上看到中國未來的人,親愛的父母、師長、前輩,其實我還不知道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但能和你們分享的是,我不想做什么樣的人?!?/p>
他們說,自己不希望成為“拿著鋸子的人,隨時隨地把人群鋸成兩半”。
如今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里,時常可見人們的攻擊、指責。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劉聲濤曾表示:“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具有隱身功能,在網(wǎng)上表達的時候需要顧忌的東西少了,一些負面情緒就可能被放大了?!?/p>
如同很多學者指出的那樣,發(fā)言極端的人,大多只是在宣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不滿。由于網(wǎng)絡的匿名性,他們更加容易釋放對立聲音,將人群撕裂。很多時候,人們本無實質分歧,卻因此而互相仇視。而這種非此即彼的“二極管思維”,是成長中的少年人所不想看見的。

他們也說,自己不想成為“一個流水線上制造出來的人”。
這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許多流量明星憑借著優(yōu)越的皮囊,便能夠躋身聚光燈下,卻沒有匹配的業(yè)務能力和出色的作品。日前,某演員被爆出一部戲索要1.6億片酬,日薪高達208萬,涉嫌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稅逃稅。越來越多人被流量“裹挾”,失去了對自我的思考,和對真實生活的關注。而少年人也表達了對“獨立的人格”和“閃光的才華”的追求。

他們還說,自己不希望成為“一個渾身帶刺的人”。
而當下社會中似乎并不缺少這樣的人。當別人獲得成功,他們就冷嘲熱諷別人拉關系、走后門,好似成功都是不勞而獲或者是投機取巧。而一旦說到自己,則怨天尤人,“一肚子抱怨和借口,凡事不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錯?!?/p>
“我不想做一個不講義氣的人。”
“我不想做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人。”
“我不想做一個半途而廢的人?!?/p>
“我不想做一個遺忘歷史的人?!?/p>
……

這兩名初中生的演講內容,沒有華麗的修辭,也沒有艱深的思想。他們的話語平實、直白,但蘊含著少年人對自我的期許、對社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展望。
視頻發(fā)布以后,網(wǎng)友大多贊許年輕人敢于表達的勇氣和態(tài)度,但也有反對的聲音出現(xiàn)。有的故作老成,對年輕人說,你們還小,不懂得社會艱難。有的嗤之以鼻,認定年輕人長大以后,也會成為他們不想成為的人。有的則充滿偏見,覺得其中所說不過是大言不慚。
這樣的火藥味并不鮮見。60 后曾嘲笑 80 后嬌生慣養(yǎng),80 后則看不上 00 后狂妄幼稚。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這或許是代際之間總是充滿誤解的原因。然而,每一個人都有過年少的時候。當我們還是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少女時,誰又沒有過想要改變世界的宏愿?誰又未曾在心中暗暗立誓要成為頂天立地的人?
這正是 B 站這則視頻所展現(xiàn)的東西。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時,還未真正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或許無法考慮得面面俱到,有時更顯得天真稚嫩。但相比從前,如今的年輕人更容易獲取廣泛的信息,接觸更寬闊的世界,聽到更多元的聲音。這也讓他們能夠在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時,把握住基準線——不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因此從這則視頻中,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當年輕人在表達對自我、社會、以及未來看法的時候,他們所展現(xiàn)出的赤子之心,對現(xiàn)實的思考與關懷,以及豐沛的責任感。這些年輕人的思考成果是可貴的,是發(fā)人深醒的,也是整個社會應該珍視的,因為這才是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的推動力。
90 后女孩李小姣在 20 歲時就創(chuàng)辦了面向自閉癥患兒的康復機構,十年過去已經有上百個孩子得到她的照料,茁壯成長。26 歲的陳杲因攻克復微分幾何領域世界難題,引發(fā)國際學術界關注。來自衡陽技師學院的 53 名 00 后,憑借其過硬的技能水平,獲得了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認可,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就有他們的貢獻。而在 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中,90 后、00 后也成為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之一。
這一代的年輕人是自信的,因此不會盲從。他們正在尋找屬于自己的方式來定義自己,而不是為前人已經走過的道路所束縛?;蛟S,這也是自《后浪》到《我不想做這樣的人》過程中隱含的變化。
相比起長輩對年輕人說“我羨慕你們”,年輕人更想說的是,我們可以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選擇自己的人生。


當我變成 父母 師長 前輩 的時候,
希望我的孩子 能對我說,
我想成為你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