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兒 ——(四十五) 鄧皇帶傷麻足取雙冠 老瓦神助橫掃奪男單
各位親愛的同志們,天天看著你們在下面刷老瓦神跡,刷得我也是心急,干脆提前更新。
對了,作者放棄了LPL的投稿活動,實在是能力不足,先顧一個吧。
—————————————————————————————————————————
1997年世乒賽單項比賽,不少在未來乒乓球歷史上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的大咖都是第一次參加世乒賽。
在大阪為女隊獨守下半?yún)^(qū)立下大功,后遠走香港再奪亞錦賽女單女團冠軍的林菱;未來三屆奧運會折騰國乒女隊不得消停的李佳薇;21世紀距離大滿貫最近并在雅典書寫歷史的柳承敏;乒乓球女單決賽歷史上唯一一位非華人選手金香美;未來的世乒賽之王王勵勤;直板反膠集大成者馬琳;在大阪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挽救了七個賽點的劉國正;在上海放高球放進四強的梅茲;歐洲乒壇二王一馬時代的代表波爾……
不過1997年曼徹斯特世乒賽的主角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瓦爾德內(nèi)爾。
鄧亞萍一局不輸通關(guān)世界杯已經(jīng)夠BUG了,瓦爾德內(nèi)爾在本屆世乒賽上完成了一局不輸通關(guān)世乒賽的成就。
飯要一口口的吃,故事要一個個的講。
和兩年前一樣,各種爆冷也是層出不窮。
單打第一輪一上來中國就掛掉了三個人,全錦賽女雙冠軍朱芳輸給了比利時選手,龔躍春輸給了德國的菲舍爾(德國四號),近兩年國內(nèi)比賽發(fā)揮不錯的熊柯竟然輸給了名不見經(jīng)傳的瑞士選手米勒。
第二輪徹底爆炸,不少名將紛紛落馬,中國隊折了倆三號種子,楊影和劉國梁的表現(xiàn)讓人大跌眼睛,前者輸給了法國的安妮-布爾洛,后者被塞爾維亞的卡拉卡塞維奇淘汰。

前者我查過履歷那是真沒什么好說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也就悉尼奧運會進了一次三十二強,后者大家就比較熟悉了2019年世乒賽上老卡以塞爾維亞乒協(xié)主席之尊再度征戰(zhàn)世乒賽,和馬龍在單打首輪遭遇,不過這次0:4告負。
同樣落馬的還有團體賽狀態(tài)火熱的德國名將羅斯科夫被老將馮舍淘汰;佩爾森輸給了初出茅廬的王勵勤;劉南奎則是輸給了英格蘭的普里恩。
其實通過以上這幾位的結(jié)果還是能證明那句話團體賽越出風頭的,單項賽就越容易被針對。
女單第三輪鄧亞萍的河南老鄉(xiāng)張輝遭遇陳靜,盡管陳靜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后忙于娛樂圈事務(wù)久疏戰(zhàn)陣,但是還是憑借扎實的老底和經(jīng)驗輕松拿下前兩局,第三局又20:15領(lǐng)先,結(jié)果陳靜又犯了瞎浪的毛病,而張輝這個時候小宇宙忽然爆發(fā),竟然不可思議的24:22拿回此局,又順利拿下了第四局,到了決勝局還一度15:7領(lǐng)先。

不過這時候陳靜卻也反應(yīng)過來了,而張輝背上了想贏怕輸?shù)乃枷雺毫Γ魂愳o21:17翻盤(也就是說陳靜打了一個14:2),錯過了通過爆冷為自己爭得位置的機會。
不過剩下的幾位可就不是那么好對付的了,鄧亞萍暴打了童飛鳴,王輝在與施捷的中歐女子乒壇第一削球手對決之中,將施婕打了個稀里嘩啦,前兩局比分是慘不忍睹的21:2和21:8,第三局施婕總算是回過了神,但還是21:15告負。
李菊則是遭遇了朝鮮一號金英姬,上來就13:21和19:21先輸兩局,摸了兩局魚之后李菊也是終于找到了感覺,連扳三局拿了下來;王楠則是3:0橫掃了佐藤利香;再次無緣團體賽的鄔娜21:14,21:15和21:9把金茂校送回了家,開始了自己的爆冷之旅。
其他人里喬云萍送走了喬蘇,陳丹蕾苦戰(zhàn)不敵國乒的第二削球手成紅霞,齊寶華輸給了德國的內(nèi)梅斯讓對手時隔十四年再進世乒賽女單十六強(這位歲數(shù)不大,輩分資歷是真高,羅馬尼亞人,當年也是天才少女,十二歲參加世乒賽,十四歲打進世乒賽單打十六強輸給了曹燕華,不過后來也沒打出來去德國了),陳靜和樸海晶則是撿了兩個便宜,前者對手1994年女子團體世界杯冠軍成員削球手帕琳娜直接棄權(quán),后者則是擊敗了爆冷楊影的黑馬安妮布爾洛。
八分之一決賽,鄧亞萍決勝局費了點力氣,但仍然以3:0的總比分戰(zhàn)勝了柳智惠;王楠和李菊橫掃了海外兵團的耿麗娟和倪夏蓮;成紅霞削掉了樸海晶;喬云萍兩局苦戰(zhàn),總比分3:1擊敗了內(nèi)梅斯。
這四場球沒什么好說的,贏得下來是正常贏不下來才有鬼,有爭議的是王輝和王晶這一場,有說法是在香港回歸的背景下王輝放水給王晶的,乒乓世界也用了放進八強這一詞語,總比分來看王輝第三局眼看勝利在握,結(jié)果讓對手翻了盤。
我個人傾向于放了水,畢竟香港回歸還是在英國辦世乒賽,怎么地也要體現(xiàn)一下中港一家親,單打有一個香港選手無疑是最好的體現(xiàn)。
這樣一來體育問題就又變成了政治問題,王輝的讓球也在意料之中。
除去這場有爭議的球之外,第一個冷門是施特魯澤3:0完勝王晨,這場球可以說是徹底宣布了王晨國家隊前途的死刑,幾次出戰(zhàn)大賽都沒有好成績,好不容易1996年國內(nèi)比賽和公開賽掙回來了不少印象分,這次世乒賽送了個干干凈凈。
第二個也是最大的冷門就是鄔娜25:23,21:14和21:12,3:0橫掃奧運會女單亞軍本屆世乒賽二號種子陳靜,和陳靜同樣打法的鄔娜在反手相持上占盡主動,久疏戰(zhàn)陣的陳靜真是跑也跑不過,算也算不動,鄔娜爆出大冷,進軍八強。
在海外兵團第一也是最后一位留在場上的巨星陳靜出局之后中國女隊實際上就提前鎖定了女單冠軍,王晶和施特魯擇沒有任何能力與霸氣側(cè)漏的鄧亞萍和擺脫心病的鄔娜抗衡,王楠打掉了削球手成紅霞,李菊擊敗了老咖喬云萍,女隊再次包攬了女單前四名。
至于男單賽場,主角自然是瓦爾德內(nèi)爾,如果非要加上一個,那就是薩姆索洛夫了。

瓦爾德內(nèi)爾是把全世界的乒乓球高手當人機打,
薩姆索諾夫是把全中國的乒乓球高手當人機打。
對,你沒看錯老瓦和老薩在曼徹斯特把國乒吊起來錘。
老瓦當屆的狀態(tài)太神,我估計除非劉國梁上,否則誰來都是白瞎,但是身為四號種子的薩姆索諾夫以一人之力打掉了中國四個乒乓球選手!
這四個人的名字依次是:馬琳、王勵勤、丁松、孔令輝。
先說一句關(guān)于馬琳的名字問題,有老球迷回憶以及球迷整理資料作證是沒有王字旁的,但是1997年版的乒乓世界上寫得卻是馬琳,具體情況如何還希望大家提供線索。
可能有人說這個難度并不高,畢竟老薩的打法克削球手,1997年的馬琳和王勵勤和后來二人的巔峰期實力肯定差距不小。
但是在不久舉辦的全運會上馬琳成為了全運會的男單亞軍,而王勵勤更是在那屆世乒賽上淘汰了世界冠軍佩爾森和爆冷羅斯科夫的普里恩。
而這哥倆都被薩姆索諾夫一起送去打雙打了。
薩姆索諾夫戰(zhàn)勝了馬琳這個頗為古靈精怪的直拍選手。當時的薩姆索諾夫打馬琳是真不用廢什么力氣,身高一米九的薩姆索諾夫以兩面護臺大的優(yōu)勢往死里打馬琳兩個角,而此時馬琳的正手不賊,反手無打,被薩姆索諾夫輕松擊敗。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馬琳五年都沒用,兩年之后他就在世乒賽上戰(zhàn)勝了老薩,不過這是后話,我們以后再說。
而在八分之一決賽等著老薩的正是淘汰了佩爾森的王勵勤。
王勵勤打佩爾森的戰(zhàn)術(shù)倒是很簡單,我就和你正手掄弧圈,看誰厲害!
佩爾森一下暈了:這哪里來的神仙?這正手力量這么大!
也不怪佩爾森蒙圈,那個時代的中國的大多數(shù)乒乓球運動員身高最多一米八左右,王勵勤這種身高的一般都被挑去打別的項目了(直板快攻要那么高的身高也沒用),而這位未來的世乒賽之王之所以能打上乒乓球純屬一個意外。
根據(jù)王勵勤的啟蒙教練沈益明先生回憶,他經(jīng)過芷江西路幼兒園(作者去年五一在上海度假就住在芷江西路的漢庭酒店,可惜那時候忙著寫2019年世乒賽總結(jié),也沒去瞻仰瞻仰)時,在里面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這個孩子很文靜,別人在成群成群玩時他就在一邊自己玩,這個孩子很高,比別人都高出了一頭。
沈先生覺得這是個可塑之才,然后就招了他走了。
這個孩子就叫王勵勤。
可能有人會問王勵勤身上究竟有什么吸引了沈教練?
答案前面已經(jīng)說了:高。
而后來采訪沈亦明時,沈亦明表示:要找一個身體素質(zhì)與歐洲人接近的孩子,然后培養(yǎng)他,讓他以歐洲人的打法打敗歐洲人!
就這樣王勵勤進入沈益明的體校后練了六七年,直到13歲左右(國乒的冠軍們大多數(shù)幼兒園就開始打了,王勵勤算是有點晚了),終于小有成就,進入了上海市隊。
大家可以想象在遇到王勵勤這種人會有多么頭疼,首先王勵勤的身高逐漸漲到了到了一米八七,這個對于那個年代乒乓球教練和球員來說第一反應(yīng)都是怎么打?打快攻的同志們玩命地跑也比不上人家邁幾步;其次王勵勤的力量也太BUG,王勵勤的臥推力量達到了106公斤在國乒歷史之中名列第二,第三位是張繼科105公斤,第一位就是中國前世界錦標賽單打冠軍,前國乒男隊主教練,直板反膠之祖郗恩庭——115公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王勵勤的基本功太扎實了。
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技術(shù)層次里,最能虐人的有兩種:第一種像劉國梁那種,變化五花八門,發(fā)球神出鬼沒;第二種就是王勵勤這種,就和你打陣地戰(zhàn),拼基本功,一點一點磨。
不過在一流高手里,這種打法也是可以的,此時的佩爾森狀態(tài)雖然在逐步恢復(fù),但是遠沒有1991年時的狀態(tài)給力,被王勵勤拉了一個暈頭轉(zhuǎn)向,很快0:2落后了,第三局打到了19:19。
佩爾森畢竟是1991年的雙冠王,1996年的歐錦賽男單亞軍,關(guān)鍵時刻經(jīng)驗也豐富,這時候佩爾森果斷轉(zhuǎn)變成中式打法,主動變線、放短、打發(fā)搶。
前面說過了佩爾森的發(fā)球雖然一般化,但是總體來說佩爾森的前三板和臺內(nèi)球控制水平比起傳統(tǒng)歐洲選手來說還是高出不少的,而王勵勤早年打球和如今的陳夢有點類似經(jīng)常打著打著就掉線了。
佩爾森抓住機會艱難拿下第三局后努力將比分追成2:2。
決勝局,佩爾森實在是打不動了,雖然當年他有逆轉(zhuǎn)之王的美譽,但是都過去八年了,歲月不饒人,他都31了,再加上王勵勤是出了名的訓(xùn)練勤奮,指望他體力不足……我覺得這個和通過放高球放死孔令輝一樣魔幻。
就這樣3:2,王勵勤戰(zhàn)勝佩爾森,殺入世乒賽三十二強。
至于佩爾森,你和王勵勤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三十二強淘汰了爆冷羅斯科夫的普里恩之后,王勵勤迎來了四號種子薩姆索諾夫。
這場比賽我估計兩個人見面都嚇了一跳,老薩估計是第一次見這么高的中國選手,王勵勤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比自己高的選手。
當時兩人的打法其實大差不差,不過王勵勤站得更近(那年頭教練都是快攻時代過來,打球靠近近臺很正常)一些。
這其實應(yīng)該是王勵勤的優(yōu)于薩姆索諾夫的地方,因為他站近臺速度更快(有說法當年王勵勤的近臺速度國乒排名第一),另外其本人的力量也遠大于薩姆索諾夫。
最終結(jié)果是王勵勤1:3不敵薩姆索諾夫。
從比分和局面上來看王勵勤并非沒有獲勝的機會,最后兩局都是只差兩分,王勵勤總分還贏了兩分。
不過王勵勤輸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兒畢竟太年輕,經(jīng)驗不足,而薩姆索諾夫雖然只比王勵勤大了兩歲(實際歲數(shù)可能不差),但是王勵勤進國家二隊的時候,老薩已經(jīng)在歐洲和蓋亭,塞弗,老瓦和老普他們談笑風生了。
不說別的,四年大賽的經(jīng)驗?zāi)惝斒情_玩笑啊。
另外王勵勤在國內(nèi)就沒怎么見過這種比較傳統(tǒng)的歐洲打法,打兩下就退臺,而且薩姆索諾夫的球有點黏,有點類似八十年代中前期的歐洲打法(有點類似于阿佩伊倫和克蘭帕爾),沒中國選手那么利索,也沒有瑞典選手那么實在,所以有點不適應(yīng)。
不過沒關(guān)系,年輕就是資本,王勵勤你的輝煌還在后面。
就這樣老薩打進了八強,他對手正是丁松。
丁松是我們大家的老朋友了,1995國乒天津奪冠的奇兵。
偏偏運氣是真不咋地,三屆世界大賽一次孔令輝,兩次薩姆索洛夫,乒乓球歷史上最擅長打削球的兩位都讓他碰上了。
更坑爹的是,丁松的膠水賽前檢測不過關(guān)。
這下子淡騰了,由于膠水已經(jīng)刷上了底板,換底板也來不及了,棄賽更是不可能,無奈之下丁松只能拿著女削球手王輝的球板上了賽場。
至于結(jié)果……悲劇,徹底的悲劇。
丁松輸?shù)靡痪直纫痪謶K,兩年前和孔令輝打得還有來有回,這次三局下來一局過十五分的都沒有輸了個干凈利落。
就這樣,丁松結(jié)束了他的最后一次大賽之旅,一年后丁松正式退出了國家隊,這位傳奇的故事也就到此結(jié)束了。
相較于一路都是中國人的男二號老薩,本次的主角老瓦則是一路順利,十六強以前沒碰上什么強敵。
相信大家已經(jīng)無數(shù)次聽自己的長輩說過小時候太輕松,長大了就受累。
老瓦十六強的對手正是除了劉國梁以外最讓他頭疼的普里莫拉茨。

事實誰跟普里莫拉茨打都挺頭疼,前面說過老普是九十年代兩面均衡性弧圈球的代表人物,技術(shù)那是相當全面要正手有正手,要反手有反手,要進攻有進攻,要防御有防御,前三板嚴密,相持球穩(wěn)當。
不得不說1997年老瓦的狀態(tài)太好了,這種狀態(tài)無論是臨場競技還是戰(zhàn)前設(shè)計,老瓦可以說是毫無問題。
首先,針對普里莫拉茨不吃發(fā)球這點,老瓦改變了自己的發(fā)球目的,不強求直接得分,反而每輪發(fā)球都做好第二板乃至第三板準備,搶得上立刻進攻,不給老普退臺調(diào)動的機會,搶不上的絕不勉強,退上半步等反擊。
其次,老瓦知道普里莫拉茨反手好,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壓正手,調(diào)反手(一般都是壓反手、調(diào)正手)。
當然,大部分還是打反手,只是打正手的球增加了,不過大多數(shù)目的為得分的球,還是從普里莫拉茨的正手位取得的突破?! ?/p>
最后,老瓦這場球居然不時進行主動退半步戰(zhàn)術(shù),他讓老普先上手,然后打回頭,防大角。
不得不說,老瓦戰(zhàn)術(shù)做得相當充分,普里莫拉茨這場比賽宛如LOL里的坦克上單面對靈活的中單刺客和下路ADC一樣,空有高血條,奈何就是傷不了對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老瓦3:0擊敗。
而在戰(zhàn)勝普里莫拉茨之后,老瓦將面對全歐洲可以說唯一有資格和他對壘的老對手,1992年奧運會男單亞軍,1993年世乒賽男單冠軍,1994年世界杯男單冠軍,距離大滿貫最近的歐洲人——菲利普·蓋亭。

如果只計算三大賽時代,蓋亭的單打成績在歐洲毫無疑問名列第二(佩爾森奧運會沒進過決賽,老薩和波爾都只有世界杯而且奧運會和世乒賽戰(zhàn)績一個不如一個),即使放在世界范圍來看,也只次于各位大滿貫加上二王一馬。
但是,在他的頭頂,永遠壓著另一個男人,那就是乒乓球史上第一位大滿貫選手——瓦爾德內(nèi)爾。
當年直播巴塞羅那決賽結(jié)尾時外國主播說了一句很傷感的話:“而蓋亭,他的奧運冠軍之夢就要再等上至少4年了”。
可惜的是,蓋亭沒有等來四年后的勝利,他這輩子也就進了這一次奧運決賽。
當然,1992年蓋亭輸?shù)靡稽c都不冤,幾乎被老瓦吊打了。而歷史給了他第三次在大賽單打中挑戰(zhàn)老瓦的機會(前面兩次分別是91年世乒賽和92年奧運會),那就是1997年曼徹斯特世乒賽男單四分之一決賽。
其實蓋亭當屆比賽的狀態(tài)還是相當不錯,橫掃了擰拉之父科貝爾,險勝了奧運會亞軍王濤(比分3:0不假,但是小分差的真不大)。
不過蓋亭的打法實在太吃身體了,1997年他的狀態(tài)雖然不錯但并未回到巔峰的1991—1994階段。而老瓦這種更靠腦子打球的選手,年齡的增大雖然對身體有不利影響,但是經(jīng)驗卻更足了。
第一局蓋亭主要還是輸在在吃發(fā)球上……這點我表示真的很無奈,蓋亭從精神小伙打到而立中年,也不是沒贏過老瓦,但是吃老瓦發(fā)球這點真是從從頭吃到尾。
不過第二局一開始,蓋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球速快、角度大的優(yōu)勢,來回調(diào)動老瓦,猛拉兩個大角;而老瓦自己也出現(xiàn)了問題,打球顯得很猶豫,下網(wǎng)很多。
對于算球的人來說一猶豫反應(yīng)就下降,蓋亭得以20:19率先拿到局點。
老瓦追回,再超一分。最后一球,兩人都小心翼翼,結(jié)果蓋亭率先發(fā)力卻被老瓦一個反手被動防守回去,啪的一下擦邊,22:20,老瓦拿下。
這個球兩人同時指出了那個球擦邊,但接下來,蓋亭卻猛地把拍子甩向了球桌。
這么關(guān)鍵的時候以擦邊輸?shù)粢痪?,是誰心理都會爆炸。
賽后老瓦接受采訪時表示,打到20:19時我有些擔心,但當我以擦邊球贏得該局后,我就控制了形勢,對取勝充滿信心。
果然,第三局的蓋亭就基本失去了斗志,最終以14:21輸?shù)袅苏麍霰荣悾郀柕聝?nèi)爾再進一步,而在四強等著他的是一個當時并不算出名的小個子。
另外兩場八強對決分別是馬文革對陣孔令輝,閻森對陣何志文。
八強常客金澤洙哪去了?

三十二強2:3不敵閻森早早出局了……
個人感覺老金對于閻森準備不足,第一局上來被打了一個21:6,日直反膠拉弧圈拉不贏中直反膠,我也是醉了。隨后閻森又在1:2落后的不利情況下逆轉(zhuǎn)黃文冠,打進了世乒賽八強。
四分之一決賽,他的對手也是一位老朋友了,當年何智麗的混雙搭檔,遠走西班牙的何志文。
說起來挺奇怪何志文在國乒那幾年累死累活也沒進過世界大賽八強,這跑去西班牙開服裝店,打乒乓球純屬副業(yè),結(jié)果他那條線上的兩位大佬劉國梁和羅斯科夫自爆,十六強又打掉1995年的黑馬布拉什奇克,竟然打進了八強。
四分之一決賽何志文并非沒有取勝的機會,不過畢竟副業(yè)不是主業(yè),關(guān)鍵時刻差了一點,閻森3:1進軍半決賽。
不得不說老瓦1997世乒賽能達成21:0的神跡除了他自己狀態(tài)超神,運氣也是真好,有點名氣,狀態(tài)不錯的快攻手基本都被閻森打了個七七八八,劉國梁又來了個自爆。
只能說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都站在老瓦一邊。
孔令輝十六強以前沒碰上什么強敵,八分之一決賽碰上了施拉格。
怎么說呢,打得不算輕松,也不算艱難,施拉格反手兇猛有余,正手也足夠靈巧,但是不夠穩(wěn)當,正手打得有點虛,沒有其他歐洲選手那么實,孔令輝對著施拉格的正手猛打,第四局順利翻盤,3:1淘汰了施拉格。
親愛的施拉格同學(xué),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你和孔令輝的恩怨情仇才剛剛開始。
四分之一決賽孔令輝的對手是馬文革,兩代中式橫板雙反的較量。
不得不說馬文革的發(fā)揮還是不錯的,險些時隔六年重返四強,不過畢竟歲數(shù)大了,身體上的傷也一直沒好利索,2:1領(lǐng)先的情況下,讓孔令輝給翻了盤。
有老球迷說這場球讓球了,看后面的對陣也不排除這種情況,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總體來說單打上國乒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男女單打八個四強國乒占了六個。
混雙項目老瓦賽前預(yù)言韓國隊將時隔八年重奪混雙冠軍,結(jié)果韓國隊的兩對組合連半決賽都沒進,被中國隊三比一起送回了家,為了滿足政治任務(wù)特意組建的王濤齊寶華組合也是早早出局,劉國正第一次世乒賽跟著喬云萍打了一次醬油,丁松王輝的雙削組合碰上了陳靜蔣澎龍……
說真的,以往說競技體育有點迷信,我只是覺得純屬個人想法,不是很相信。但是看到丁松這個運氣,打什么項目都能碰上擅長打削球的,一次是巧合,兩次是偶然,三次……
我要是搞體育的我也迷信。
半決賽上進入四強的是孔令輝鄧亞萍,王勵勤王楠,劉國梁鄔娜和陳靜蔣澎龍。
這應(yīng)該是九十年代最豪華的一次混雙四強了,里面履歷最薄的鄔娜和蔣澎龍也都進過世乒賽四強。
半決賽孔令輝鄧亞萍3:1勝陳靜蔣澎龍,劉國梁鄔娜則是在20:22先輸一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進軍混雙決賽。
混雙決賽那天正是5.4青年節(jié),在曼徹斯特的蒙蒙細雨中劉國梁鄔娜發(fā)揮出色,21:12,22:20,19:21和21:11戰(zhàn)勝孔令輝鄧亞萍,讓孔令輝鄧亞萍再次獲得亞軍,擊碎了鄧亞萍世乒賽全滿貫的夢想。
而和鄧亞萍同時進入國家青年隊的鄔娜也在苦熬了那么多年之后在最不報希望的時候拿到了世界冠軍,也算是得償所愿了。

女雙賽場上中國組合是鄧亞萍楊影,王楠李菊,王晨鄔娜,王輝成紅霞,張輝林菱和為了迎接香港回歸而打造的喬云萍齊寶華以及陳丹蕾朱芳。
劉偉和喬紅退役以后,國乒的兩對王牌女雙組合瓦解,考慮到鄧亞萍的脾氣和地位,陸元盛并沒有強制指派,而是讓鄧亞萍自己挑。
于是鄧亞萍自己選擇了楊影。
楊影是國乒隊內(nèi)少數(shù)和鄧亞萍關(guān)系不錯的主力,有時候國乒周末休息鄧亞萍就帶著楊影去蹦迪,天津世乒賽楊影輸給陳靜很難過,鄧亞萍還跑去安慰她。
想想也不意外,就鄧亞萍那個脾氣,也就是沒心沒肺比較二的楊影能受得了。
當然也不排除鄧亞萍特意賣江蘇系一個面子。
張輝林菱輸給了瑞典斯文森和彼得森的組合,早早出局;而羅馬尼亞的巴蒂斯庫喬蘇幫了中國隊大忙,她倆在16進8的時候把二號種子柳智惠樸海晶掃地出門,但是絕對過不了王輝成紅霞銅墻鐵壁般的防守。而在香港回歸這種大形勢下,極具實力的王晨鄔娜讓給喬云萍齊寶華也就不奇怪了,比賽中王晨鄔娜簡直簡直就是閉著眼打,什么球都往天上接,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任務(wù);再次面對陳靜陳秋丹的鄧亞萍不敢大意,不過陳靜也沒有1996年的威脅了,鄧亞萍楊影3:0淘汰對手進軍半決賽。
半決賽完成了政治任務(wù)的女乒毫不客氣3:0橫掃了喬云萍齊寶華的跨協(xié)會組合,王楠李菊擊敗了王輝成紅霞的雙削組合,殺進決賽。
女雙決賽王楠李菊并非沒有機會,只可惜此時的王楠李菊可能是懾于鄧亞萍的赫赫威名,打起來有些畏手畏腳,前兩局關(guān)鍵時刻總是掉鏈子,0:2落后,而沒了思想包袱的兩人又連追兩局,決勝局兩個沒得過單項世界冠軍的人心理負擔沉重,鄧亞萍楊影這倆人沒那么多負擔越戰(zhàn)越勇,戰(zhàn)勝王楠李菊奪冠。
女雙頒獎儀式很搞笑,由于獎杯底座上是要刻上冠軍姓名的,所以獎杯底座是一直增加的,結(jié)果頒獎的時候鄧接過獎杯之后底座忽然掉了下來,搞得兩人也是頗為尷尬。

男雙比賽比較冷門,倒不是說劉國梁孔令輝奪冠的結(jié)果冷門,實在是過程太坑爹。
昔日僅次于中國的雙打強國韓國的三隊男雙這次曼徹斯特連十六強都沒打進去,前兩輪紛紛翻車,而八強占據(jù)三席的國乒也沒好到哪里去,閻森王勵勤1:3不敵蓋亭埃洛瓦,換了中直搭檔馬琳的王濤也沒能更近一步,0:3不敵日本的削球組合。
雖說王濤有著雙打健將的美譽,但是也不至于塞個人就奪冠吧。
而老瓦老佩與施拉格金德拉克那一場硬是打了個火花四濺,奧地利組合不愧是去年巡回賽一號種子,關(guān)鍵的第三局老瓦和佩爾森打到27:25才啃拿下對手,3:1殺入四強。
劉國梁孔令輝那場真沒什么好說的,蓋亭埃洛瓦第一局還死纏爛打到了22:20,后兩局一局都沒過十分,讓劉國梁孔令輝3:0過關(guān)。
至于澀谷浩和松下浩二則是不愧于不死的削球手之名,老瓦和佩爾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滿五局才勉強淘汰了對手殺進決賽。
隨后就是那場堪稱史上最豪華的男雙比賽了。
當時一個大滿貫加上三位同年的雙冠王,等到這四位退役的時候就是三個大滿貫選手加上兩屆奧運四強,同年雙冠王佩爾森,而他們的三大賽單打金牌總數(shù)將多達12塊!
縱觀三大賽時代的乒乓球歷史,即便算上女子,也只有2007年薩格勒布世乒賽女雙決賽能與之能超越這個陣容了。
你說這陣容牛不牛逼?
瑞典隊的姑娘們也是紛紛趕到場外助威,反正沒比賽,順道看看帥哥也是不錯的。
這場比賽是真的不好預(yù)測,真是個五五開的局面。
從體能上來看,劉國梁佩爾森體能充足(單打都拜拜了,混雙體力消耗又不大);
從狀態(tài)上來看,老瓦已經(jīng)五個3:0了,孔令輝也是逐步回暖;
從打法上來看,老瓦吃劉國梁發(fā)球,老瓦卻能穩(wěn)壓孔令輝,孔令輝相持控得住佩爾森,劉國梁中遠臺拉弧圈未必拉得過佩爾森。
不過我們前面說過雙打有一個跑位問題,所以對于步伐和跑位的要求沒那么高,速度相較于單打就沒有那么快,給選手的反應(yīng)時間就比較充足。
這樣一來老瓦和佩爾森就比較沾光了。
首先倆人都不年輕了,就算腦子再靈光也不可能像劉國梁孔令輝一樣全局球商都在線(老瓦1997封神狀態(tài)不假,可誰也不知道下一場怎么樣);其次就是球速下降,留足了反應(yīng)時間,跑動要求沒那么高,足夠佩爾森做動作了。
前文說過佩爾森的打法更類似于一個打了前三板和臺內(nèi)球補丁的歐式傳統(tǒng)兩面弧圈,和他有天下第一反手美譽的快彈快撥形成對比的佩爾森的正手有點問題,動作幅度太大,手上速度慢。
其實這個也不算什么大問題,日直的動作比橫板雙反更大,但是老佩出過車禍之后又隨著年齡的增長跑動能力下降,這個問題就有點大了。
老佩狀態(tài)巔峰的時候,跑動能力跟得上,動作幅度大無所謂,跑動能力跟不上了,這節(jié)奏的問題就體現(xiàn)了出來了。
但是雙打有了緩沖時間,情況就不一樣了。
雙打給大家的反應(yīng)時間比較充足,佩爾森有足夠的時間甩開手臂進攻,那么他的球是瓦爾德內(nèi)爾、劉國梁和孔令輝扛不住的。
劉國梁和孔令輝的力量都比較小,這是大家所公認的,要不然也不至于改了大球基本就廢了(好像兩個人改了大球之后就沒得過單打冠軍),而老瓦雖然是歐洲人,但卻是靈巧型選手,不過力量比雙子星肯定是強。
而佩爾森人高馬大,出手又勢大力沉(我忘了是格林卡還是誰說王勵勤的正手力量比佩爾森還重,能和王勵勤相比也能說明佩爾森的正手力量是比較充足的),只要球的質(zhì)量出來了,其他三人基本扛不住。
所以這場男雙比賽的爭奪點就聚焦在了佩爾森能否發(fā)揮正常這個問題上了。
這場雙打兩邊都吃了不少發(fā)球,倒不是說兩邊前三板不好,實在是劉國梁和老瓦發(fā)揮發(fā)球水平太高,這場的精彩程度堪比1990年女團決賽的女雙戰(zhàn),老瓦和佩爾森是兩度領(lǐng)先,劉國梁和孔令輝也是兩度扳平。
決勝局雙方打得也是很糾結(jié),一路僵持到15:15平。
關(guān)鍵的第七個發(fā)球輪,利用劉國梁發(fā)球,佩爾森接的優(yōu)勢,孔令輝連著五個搶攻得手,將比分拉開到了20:15。
盡管老瓦和佩爾森最后玩命追了兩分上來,但是連著救五個賽點對于老瓦和佩爾森來說難度也有點大。
最后一球,佩爾森反手發(fā)球之后,孔令輝和老瓦各往前切了一板之后,劉國梁瞬間從左移動到右,直接拉斜線。
球速很快,角度很刁,老佩還在中臺偏左后的位置。

大局已定,劉國梁孔令輝順利拿下了這場男雙決賽。
這也是國乒男隊在曼徹斯特的最后一場勝利。
男單半決賽,中國隊輸了個精光底掉。
孔令輝打薩姆索諾夫這場球雖然是1:3告負,多多少少也算是正理八經(jīng)打了,不過孔令輝這場比賽興奮度不高,動作更是出現(xiàn)了極其不正常的扭曲變形。
這個嗎,個人觀點,一是孔令輝1996奧運會之后開始技改,不過橫板技術(shù)怎么改進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所以孔令輝這段時間的成績就比較一般,二是孔令輝這屆比賽實在是太累了,團體他打了至少十場,混雙男雙從頭打到尾,加在一塊又是十六場,單打打了五場,硬是突破了三十場比賽。
而這場男單半決賽前,孔令輝剛打完混雙決賽和半決賽,然后又尿檢,來回折騰的就沒回酒店,直接在體育館打了一個地鋪瞇了一會兒。
而老薩,人家團體多歇了三天,男雙八強就拜拜了,至于混雙……我覺得咱們就不廢話了。
人家打了十六場,你打了三十一場,這差出了快一倍來,人家上午養(yǎng)精蓄銳,還來得及在五星級酒店的席夢思上睡個午覺,你卻只能體育館打地鋪……
我覺得孔令輝能從老薩手上拿一局下來真的算是不容易了。
不過對于老瓦來說一場世乒賽,淘汰4個中國人,而且都是頂級選手:那年國乒總共派了9個人打單打,近一半死在老薩手里,你說他牛不牛?
這也追平了佩爾森1989年單屆單打戰(zhàn)勝中國隊人數(shù)最多的記錄了,不過含金量肯定是薩姆索諾夫更高一點。
而老瓦對閻森這一場,我表示用四個字就可以整體概括:慘不忍睹。
其實閻森開局打得還是很不錯的,一度取得了15:8的領(lǐng)先。
這時候老瓦反應(yīng)過來對方是個打直板反膠的(我仔細想了想這還真有可能是老瓦第一次在大賽碰直板反膠)不擺短了,劈長到閻森的正手位,便于自己搶拉。
這一戰(zhàn)術(shù)果斷奏效,老瓦打了閻森一個13:2。
后面兩局就成了老瓦的個人秀。
首先是發(fā)球,閻森全場比賽下來吃了整整十六個發(fā)球,場邊的李曉東人都傻了,我估計他都沒料到閻森吃發(fā)球那么嚴重。好幾次基本上就是老瓦發(fā)球一過去裁判就報分數(shù),因為閆森吃得相當干脆,基本不給對手第二板的思考時間,以至于后面竟然出現(xiàn)了老瓦發(fā)完球就不動了——反正你會吃,我也懶得動了。
不過老瓦吃閆森的發(fā)球也不少,尤其是第二局里面最后幾輪的正手半高拋,老瓦硬是連吃了三個。
然后是相持,閻森充分力量不足的弱點完全暴露,是正手拉不過,反手抗不過,推擋擋不住,橫打打不過。
其中有這么個球:閆森搶攻老瓦,老瓦退半步防守,閆森在中臺沖一板,老瓦直接在近臺反手直接彈擊到閆森左手的正手大角。
能讓對方把自己的正手弧圈給彈擊過來,閻森這個力量我也是驚著了。
3:0,老瓦戰(zhàn)勝了閻森,第六個3:0到手,擋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一穿四國乒的四號種子薩姆索諾夫。
男的那邊沒中國人啥事兒了,大伙將目光又拉回了女單賽場。
鄧亞萍打李菊沒什么懸念,3:0干凈利落進了決賽,看到了機會的鄔娜則是火力全開,王楠也沒想到一向內(nèi)斂親切沉靜溫柔的鄔娜火力全開,第一局硬是以31:29啃了下來。
不過站穩(wěn)了腳跟的王楠就不是鄔娜好對付的了,王楠反手一個21:10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隨后連得兩局殺進了女單決賽。
鄧亞萍賽前跺麻了自己受傷的腳,王楠后來回憶說當時完全沒看出鄧亞萍是帶傷上場的,第一局年輕人的沖勁兒盡顯,21:12拿下了第一局。
而隨后的三局之中鄧亞萍豁出去了,靠著頑強的跑動和拼命的搏殺逐步控制住了場上的局面,而此時的王楠還不過是個19歲的小年輕,打決賽心理建設(shè)有點不足。
大家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除非實力相差很懸殊的決賽或者半決賽,小輩碰上老輩,啃下第一局難度不大,但是打著打著就會發(fā)現(xiàn)小輩們越打越拘束,越拘束崩的越快。
很不幸,王楠也犯了這個錯誤。
鄧亞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連扳三局(我個人不建議大家看B站斯蒂卡剪得上的那場比賽,整場比賽硬是剪成了一個均勢……),以一個世乒賽女單冠軍的榮譽,結(jié)束了自己世乒賽的最后一戰(zhàn),也是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次大賽之旅。
時至今日除了當年的世乒賽三連冠得主莊則棟也沒有能能夠超越她62.5%的大賽單打奪冠率(畢竟世界杯人家就打了一屆,比冠軍數(shù)后面的大咖除了郭躍和李曉霞人手三個起步)。
在以十八個世界冠軍的傲人成績成為了當時中國乒壇歷史上世界冠軍數(shù)目最多的人的同時,也成為兩年制世乒賽時代的世乒賽冠軍最多的運動員之一。
而在曼徹斯特輸?shù)魞蓤鰶Q賽的王楠也不會想到,十一年后的北京,她將以24個世界冠軍的戰(zhàn)績超越遠古皇帝,贏球怪物——維克托·巴納,成為乒乓球歷史上奪得冠軍最多的人。

每個人都是不可復(fù)制的傳奇,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記錄。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記錄,可老薩本屆世乒賽也追平了一個有點尷尬地記錄。
擊敗了四位中國運動員,最后的冠軍卻不是他。
要知道,一屆世乒賽打掉四位國乒運動員,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冠軍就到手了。
但很不幸,曼徹斯特世乒賽就是一個少數(shù)情況。
而上一次少數(shù)情況的地點是多特蒙德。
這兩次少數(shù)情況的名字就都叫做瓦爾德內(nèi)爾。
不過賽前大家倒是清一色的看好薩姆索諾夫,原因倒是很簡單,薩姆索諾夫團體賽血虐了瓦爾德內(nèi)爾。
這是最后一次歐洲人包攬的男單決賽了,歐洲的觀眾們也是相當給力,雖然沒有天津世乒賽那么紅旗招展,人山人海,但事實證明,這次比賽的過程是相當?shù)臒狒[。
巔峰之戰(zhàn),即將拉開帷幕!
第一局,老瓦基本上沒遇到什么麻煩,和女單決賽一樣21:12輕松取勝。
第一局看下來,我個人有這么幾個感受:
第一、如果要看啥叫高拋發(fā)球,看看老薩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第二、瓦爾德內(nèi)爾打得很積極,什么球都敢拉,什么球都敢搶;
第三、薩姆索諾夫不太在狀態(tài),正手總被打穿,反手老是被壓。
尤其是最后一個發(fā)球輪,還是老薩自己的發(fā)球輪,明顯薩姆索諾夫已經(jīng)慌了,一個下網(wǎng),一個被打回頭,一個出界,連著丟了三分。
第二局薩姆索諾夫開局的狀態(tài)還是不錯的,比分咬得還是很可以的,甚至在第六個發(fā)球輪連得五分將比分反超為了16:14,并將比分僵持到了17:17。
然后小薩就又懵了,防守反擊變成了只守不擊,老薩連得四分,再下一局。
第三局薩姆索諾夫整個人的表情明顯就是傻了,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瓦爾德內(nèi)爾一路順風順水到11:6,這時他像平常一樣用正手發(fā)球,當薩姆索諾夫側(cè)身,瓦爾德內(nèi)爾卻將球又快又直地打到對方的正手空檔。
得分之后的瓦爾德內(nèi)爾轉(zhuǎn)身向教練U·卡爾松做了個鬼臉。
場邊瑞典隊的教練和球員笑到了一片。
“繼續(xù)努力!”老卡爾松半威嚴半興奮地對老瓦喊道,曼徹斯特體育館的全場觀眾為瓦爾德內(nèi)爾的神奇之舉而歡呼,全球電視屏幕前的觀眾可能也都在說:“老瓦太神了!
不過老瓦還是浪得有點大,老薩連連追分,將比分迫近至13:11。
老瓦反手變直線得了一分之后,隨后就是一個經(jīng)典鏡頭。
老瓦發(fā)了一個斜線,小薩抬了一板,老瓦然后搶攻,小薩堪堪頂住。
這時候老瓦直接爆拍一板,打小薩于懵逼狀態(tài)。

后面的比賽基本就不用看了,老瓦怎么打怎么有,除了打了一個擦邊后心理有點沒反應(yīng)過來,老瓦20:13拿到了賽點。
最后一球,小薩發(fā)球,老瓦瞬間側(cè)身搶攻。

我發(fā)誓,這個球是我看到最快的橫板側(cè)身搶攻,小薩看見球,將球打上就很不容易了,至于過網(wǎng)與否已經(jīng)是無能為力了。
21:13,瓦爾德內(nèi)爾第七個3:0通關(guān)成功,第二次加冕世乒賽男單冠軍。
奪冠之后的老瓦躺在了地上,場邊的瑞典教練組也是抱到了一起。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32歲高齡參加世乒賽,七個3:0奪冠。
這一刻的老瓦就是那個站在巔峰的乒乓之神。
許多年后,老瓦的許多記錄都被人超越,但唯獨這一個世乒賽輸球的局數(shù)記錄,直到今天都沒有人能夠超越。
而以目前的乒壇局勢來看,十年之內(nèi)恐怕也還是沒人能夠做到。
而四座世界單打冠軍的榮譽讓瓦爾德內(nèi)爾成為兩年制世乒賽時代,單打冠軍最多的男運動員。這個記錄的數(shù)量直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才有人打破,而含金量上的突破就要等到2013年的法國巴黎了。
只能說1997年世乒賽的老瓦確實是一個神。
也許許多年后,當那一代的青年們已經(jīng)垂垂老矣,只能坐在球場邊看著比自己年輕的人們在場上奮力搏殺的時候,他們會想起1997年曼徹斯特的夜晚,那個天氣陰暗,水汽有些過分充沛的夜晚,一個男人完成了一項近乎不可能復(fù)制的奇跡。
這個男人的名字叫做——簡·諾瓦·瓦爾德內(nèi)爾。
—————————————————————————————————————————
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還是求個三聯(lián),你們上一章沒達成我這也給你們提前更新了,給個三聯(lián)吧,求求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