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第一個教科書作者
牛頓112、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第一個教科書作者
?
亞里士多德(百度百科):…
?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繼續(xù)呆了兩年。由于學園的新首腦比較贊同柏拉圖哲學中的數(shù)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了雅典。此后,他開始游歷各地。
…數(shù)、學、數(shù)學:見《歐幾里得49》…
…哲、學、哲學:見《歐幾里得110》…
?
離開學園后,亞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
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統(tǒng)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里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féi)力浦(pǔ)二世召喚回故鄉(xiāng),受國王腓力二世的聘請,擔任起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當時,亞里士多德42歲。根據(jù)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同時,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普魯塔克: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ταρχο?;拉丁文:Plutarchus,約公元46年-120年)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以《比較列傳》(ο? β?οι παρ?λληλοι)(又稱《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聞名后世。
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于他的記載…
(…歷、史、歷史:見《歐幾里得111》…)
?
…道、德、道德:見《牛頓108》…
…政、治、政治:見《牛頓86》…
…教、育、教育:見《牛頓85》…
…思、想、思想:見《歐幾里得154》…
…作、用、作用:見《歐幾里得68》…
?
正是在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yè)非常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
…知、識、知識:見《歐幾里得5、6》…
?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zhuàn)寫了多部哲學著作。
…撰:見《伽利略34》…
?
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邊講課,邊漫步于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是“漫步的哲學”。亞里士多德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著作,主要是關于自然學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
…物、理、物理:見《歐幾里得139》…
…自、然、自然:見《歐幾里得128》…
…科、學、科學:見《歐幾里得4》…
…自然科學:見《歐幾里得159》…
?
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第一個教科書作者。
…基、礎、基礎:見《歐幾里得37》…
?
亞歷山大去世后,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tǒng)治。由于和亞歷山大的關系,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
…狄奧弗拉斯圖(Theophrastos,約前371~約前288):古希臘邏輯學家、哲學家、植物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弟子。公元前323年亞里士多德逃離雅典后,他接替亞里士多德主持呂克昂學院,成為逍遙學派的第一任領袖。全面繼承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說,力求加強其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接受一些非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邏、輯、邏輯:見《歐幾里得5》…
…系、統(tǒng)、系統(tǒng):見《歐幾里得37》…
…性:1.物質所具有的性能;物質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生的性質:黏~。彈~。藥~。堿~。油~。2.后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抽象名詞或屬性詞,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性能:黨~。紀律~。創(chuàng)造~。適應~。優(yōu)越~。普遍~。先天~。流行~…見《歐幾里得10》…)
?
就在這個時局動蕩的年代里,亞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從亞歷山大出發(fā)遠征的前一年到亞歷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
亞里士多德來到雅典,可能肩負有說服雅典人服從馬其頓的政治使命。
…政、治、政治:見《牛頓86》…
?
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優(yōu)待,除了在政治上的顯赫地位以外,他還得到了亞歷山大和各級馬其頓官僚大量的金錢、物資和土地資助。他所創(chuàng)辦的呂克昂學園,占有阿波羅呂克昂神廟附近廣大的運動場和園林地區(qū)。他在這里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學派,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問題,因而得名為“逍遙派”。當亞歷山大去世的消息傳到雅典時,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馬其頓的狂潮,雅典人攻擊亞里士多德,并判他為不敬神罪,當年蘇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處死刑的。但亞里士多德最終逃出了雅典。
?
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離開人世,終年63歲。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種多年積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時還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無法解釋潮汐現(xiàn)象而跳海自殺致死的猜測。
?
“在研究方法上,亞里士多德習慣于提出并探討理論上的盲點,使用演繹法推理,用三段論的形式論證。
請看下集《牛頓113、邏輯思維是亞里士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